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這是《說文解字》課程的第50課,今天接著解說的漢字仍然是“艸”部漢字,有一部分讀者認為做這樣的解說沒有意義,我們不這樣認為,至少我們可以把《說文解字》這一部分古書中提到的植物一一跟現在的植物對照出來,並列出圖來,這是枯燥的影印版的《說文解字》所不能比的。我們這樣做,便於認識和理解這些漢字,比如同一個字有兩種以上的寫法,至少在篆刻書法應用中,可以基於章法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寫法。好了,閒話不多說,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今天要解說的六個漢字)

1、蓡(薓)。讀作shē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人薓,藥艸,出上黨。”覺得冷僻吧,其實就是人參的“參”,是人參,黨參等的總稱。這個字就是“參”的異體字。按《說文》這個產於上黨來說,應當指的是黨參。黨參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止渴、健脾益肺,養血生津功效。一般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跟平常我們說的人參並相同。黨參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黨參棵)

人參的樣子完全不同,藥性當然也不同,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人參棵)

簡單地記:蓡就是“參”,是人參、黨參這兩類的總稱。蓡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蓡的小篆寫法)

2、䖂。讀作luá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鳧葵也。從艸攣聲。”所謂的鳧葵,也叫水葵,又名蒪菜、馬蹄菜、湖菜等,是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性喜溫暖,適宜於清水池生長。《齊民要術》上記載:“蓴性純而易生,種以淺深為候,水深則莖肥而葉少,水淺則莖瘦而葉多。其性逐水而滑,故謂蓴菜”。《廣雅.釋草》裡稱:“䖂,茆,鳧葵也。”陸機注說:“……江南人謂之蒪菜,或謂之水葵。“顯然,它就是水葵,它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水葵)

蓴菜以嫩莖和嫩葉供食用,現在一般認為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中醫認為,它可以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特別適用於高血壓、癰疽疔瘡、丹毒、急性黃疸型肝炎、多種癌症患者,尤其適於食管癌、胃癌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食用,它洗好準備做成菜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蓴菜)

䖂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䖂的小篆寫法)

3、䓞。讀作lì。《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可以染留黃。從艸戾聲。”這是一種可作染料的草。能染黃綠色的叫綠䓞,就是藎草,前面的課程講過這種草,也叫菉;染紫色的叫紫䓞,即茈䓞,又叫紫草。再回憶一下,藎草的樣子,就是這種再尋常不過的草,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藎草)

“䓞”的另一個意思是狼尾草,前面的課程也介紹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跟狗尾草最大的區別就是狗尾草是一年生草本,前面的課程也講過了),秋冬莖頂抽紫黑色剛毛穗狀圓錐花序,形似狼尾。嫩株可作飼料,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狼尾草)

“䓞”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䓞的小篆寫法)

4、荍。讀作qiá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蚍衃也,從草收聲”。這個解釋裡的蚍衃是啥呢?郭璞給的註解是“今荊葵也。”《詩經.陳風.東門之枌》裡說“視爾如荍,貽我握椒”孔穎達給的解釋也是“一名荊葵,似蕪菁,花紫綠色,可食”。顯然,這個荍其實就是現在我們說的荊葵,也叫錦葵。

錦葵,錦葵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開花,花冠淡紫色,有紫脈,可供觀賞。也供藥用,藥理是清熱利溼,理氣通便。用於大便不暢,臍腹痛,瘰癧,帶下病等。它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錦葵)

另外,這個字還通蕎麵的“蕎”。《字彙.艸部》裡說:“荍,荍麥”《正字通.艸部》稱:“荍,俗偽作蕎”。《本草綱目.谷部.蕎麥》“時珍曰:‘蕎麥之莖弱而翹然,易長易收,磨面如麥,故曰蕎、曰荍,而與麥同名也。’”如果從這個字義上講,它就是現在我們經常見的蕎麥了。蕎麥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蕎麥植株)

我們在超市裡雜糧部見到的蕎麥是這樣子的: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蕎麥)

​蕎麥在不同的地區也有其他名字,如甜蕎、烏麥、三角麥等,它是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樣子如上圖,蕎麥性甘味涼,有開胃寬腸,下氣消積的食療作用,可以用來治絞腸痧,腸胃積滯,慢性洩瀉,同時蕎麥還可以做麵條、餄餎、涼粉等食品。現在是北方一種很重要的雜糧,它在古時顯然也是高大上的。

“荍”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荍的小篆寫法)

5、(這個字GBK字庫已無此字,可見已不常用,只能用上下兩部分標出來)。讀作pí,也可以讀作bì。有兩個讀音,中華書局的《說文解字》注音版只標記了第一個讀音,給的解釋是“蒿也,從艸,毗聲”《玉篇.艸部》說:“蒿,似蓍”所謂的蒿,我們後面講“艾”字時還會提到,現在先上圖片簡單說一下: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艾蒿)

這裡很可能是指整個蒿類,而不僅指艾蒿、青蒿或者白蒿。

另外,這個字還讀作bì。指的是蓖麻。《集韻.齊韻》裡說:“一曰毗麻,或作‘蓖’”。蓖麻的樣子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蓖麻)

這個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的小篆寫法

6、萭。讀作yǔ或讀作jǔ。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也只注了第一個音,給的解釋是:“艸也。從艸禹聲。”這個字許慎給的信息不多,只說是草,至於是什麼草,沒說,大部分現代的資料也只給了一個解釋:“古書上說的一種草”,實在無從猜想,這種草我們只能先不上圖了。

另外,這個字還讀作jǔ。有兩個意思,(1)一個姓氏,出自《廣韻》,《漢書》裡有一個俠客叫萭章,字子夏,長安人。(2)通“矩”,也出自《廣韻》稱:“萭,所以正車輪者”顯然這是一種工具,專門用於校正車輪。鄭玄注說:“萭,書或作矩。”

萭的小篆寫法如圖:

漢字的溫度:並不是所有的參都叫“人參”,但它們都可以叫“蓡”

(萭的小篆寫法)

到這一課,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已經講到50課了,也就是說,9353個漢字,我們已經講了整整300個,也算是一個階段性的小成就。

(【說文解字】之50,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