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情味,韻味,語文課上應該散發「語文味」!

課堂/趣味,情味,韻味,語文課上應該散發“語文味”!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深諳語文教學的規律,能根據語文教材的特點,重視課文包含的真摯感情,才能誘發學生在感情上的共鳴。也就是說語文課要有“語文”味,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高漲,知識在大腦中的印象特別深刻,並且樂此不疲,欲罷不能。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對於通過親自實踐和主動參與並且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的知識最感興趣,且掌握得牢固。因此,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按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編排體系,在有關字詞句篇的教學中,確保學生有大量的時間去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併力求將語言訓練的過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藝術性。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展現語文課的“語文”味,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質。一句話,語文課就要盡力上出“語文”味。

一、識字教學要教出趣味

學生識字寫字,就是為了掌握一種交際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個情感態度的問題,而語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尤其是我們的漢字,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其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識字寫字方面,同樣應體現語文的工具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觀性作形象的描繪,利用會意字巧妙的形義聯繫作富有情趣的解說……這時,學生的想象、創造、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鍊,並且他們會驚喜地發現:原來枯燥乏味、難以捉摸的方塊字是一個個有趣的符號,他們也會由此對它產生無窮的樂趣。我們在上課時,就要充分利用象開字來引導學生記憶字形,理解字義。例如有一位名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奴、僕”兩字時,分別板演奴、僕兩字的象形字,然後引導學生記憶字形,並直觀形象地理解奴僕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和“受盡屈辱”;在指導學習“囚”字時,按囚字的書寫順序分析給學生看,邊分析邊解說如果一個人變成了一個“囚犯”時,則沒有了人身自由,這樣的記憶則牢固多了。

課堂/趣味,情味,韻味,語文課上應該散發“語文味”!

二、閱讀教學要教出情味

長期以來,我們的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職著重認識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實際反映了以學科知識為本位而非以人的發展為本位的課程觀。注重情感體驗是《詞文標準》關於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要求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大多數的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情感,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不少。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薰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會對錶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某教育刊物上看到有一名師指導學生理解完“臥薪嚐膽”在課文中的意思後問學生:你們要不要“臥薪嚐膽”?這時的學生不明白臥薪嚐膽的另一層含義,當然說“不”,後來名師舉了個例子:“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航天人臥薪嚐膽幾十年,終於使我國載人飛船進入了太空。”“他們真的去臥薪嚐膽了嗎?”學生頓時體會到“臥薪嚐膽”還有更深一層意義,那就是發奮圖強。接著那名師又讓學生用臥薪嚐膽來說一句話,有的學生說出了“我國女排臥薪嚐膽了十幾年,終於奪回了奧運冠軍。”“劉翔通過臥薪嚐膽的訓練,終於成了田徑飛人”……看來學生已經完全領會了這個詞的意思。整個理解過程充滿了情味。

三、積累指導要導出韻味

語文的特點是厚積薄發,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大語文觀念,廣泛吸取知識的瓊漿玉液,真正理解語文學習的內在涵義。如果光憑一節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藉,培養學生多方探究獲得知識的願望和能力,也就是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應是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正緣於此,我們許多的教師上完課總是要指導學生閱讀一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例如我們上語文課時,對那些與課文有關的歷史故事,我們就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理解,這是非常有韻味的。我們相信學生在搜索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語文課上出“語文味”,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翱翔。

課堂/趣味,情味,韻味,語文課上應該散發“語文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