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張沛被殺(四)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張沛被殺(四)

上次晨雲說到陝西多地回民起事,因關中防衛空虛,西安城內清兵僅三千餘人,而且事態蔓延非常嚴重,陝西巡撫只好採取安撫的政策,派曾為帝師、頗有鄉望的張芾至臨潼招撫。張芾曾為江西巡撫,出身涇陽縣的豪門巨族,因丁母憂在家,張芾對他們說:“汝等皆良回,起釁者任老五耳。 此人曾參與雲南回民戰爭,任武。後流竄至陝西,如果說沒有問題,恐怕令人難以相信。此人後來也確實成了回民戰爭早期最重要的首領。可以說張芾的眼光是不錯的。但任武本人躲在回民之中,大加鼓動,後來回民又在張芾轎子中發現了秦 不留回字帖,遂譁變,張芾被回民押至渭河灘大卸八塊。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張沛被殺(四)

一些回族學者曾引用這樣一則故事來證明張芾仇回: 漢族團練頭子張芾,當時以仇回、剿回為己任。這使得他老母親深感不 安。當母親勸告兒子不要和回民結仇時,張芾伸手從簸籮裡抓了一把麥粒,說: 簸籮裡的麥,好比是漢民;手裡的麥,好比是回民—不單是少,還在 手心裡抓著哩!

張芾從簸籮裡抓麥粒這種事,顯然系民間好事者想象,作為豪門巨族,怎麼可能在家裡擺一簸籮麥子。而且他剛好在家的原因,正是因為丁母憂,也即母親 早已亡故,這裡怎麼又來了一個母親! 這種謠言能夠流傳至今,可以想象當時的謠言會有多少。除了這個明顯的謠言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則資料能夠證明張芾仇回。而秦不留回”帖 子,也早在張芾到渭南之前,就已經是渭華一帶回民起事的藉口,並不是什麼新鮮的花招。東府早就到處流傳著秦不留回”帖子,致使回民含憤。從後來事態發展的過程看,究竟是誰準備的更充分也不用多說。只是這樣一脈相承的把戲,顯然是野心家參與其中的挑撥。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迴亂那些事—張沛被殺(四)

據說殺了張芾之後,有四十車鏢銀剛好運送到渭南,這筆鏢銀成了回民起事者事先沒有料到飛來橫財。自此,回民戰爭完全不可收拾,例如在臨潼的回村、八里坤村,當地回回頭目聲稱全村回民都要參戰,否則以回奸論處。為免家屬遭受漢人報復,還攜帶家眷向大荔聚集。張芾本為招撫,招撫不成反而遇難。此時戰爭還侷限於東府,西安及以西地區尚未波及,以下的狀況慘烈更令人扼腕。當張芾被殺,東府變亂的消息傳到西安後,陝西巡撫以回民攻城戕官,劫官紳已屬叛逆行為,遂決定求朝廷派兵入陝鎮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