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晚清四大中兴之臣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其中曾国藩与左宗棠是一个时代的人,而李鸿章与张之洞是一个时代的人,李鸿章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而张之洞则是湖广总督兼属南洋大臣,这两个人不论是官职、地位、为政思想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张之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李鸿章主张外修和睦、内图富强,但是从本质上来讲,李鸿章是一个实打实的实务派,而张之洞却更像是一个理想派,李鸿章曾经给与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不图香涛做官数十年,仍是书生之见!

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书生之见说出了张之洞的特点,书生指的是饱读诗书、未经社会历练、意气风发的少年,而书生提出的见解往往都是美好的、理想化、但不切合实际的,就像后人评说戊戌变法时维新派向光绪皇帝提出的意见一样:中日合并成一个国家,请伊藤博文来大清做维新变法的总顾问,现在看来,也是过于理想化而并不切合实际,也是书生之见,当然这也与张之洞的出身有关,张之洞出身科举,后入翰林,可谓是饱读诗书,写的一手好文章,就连慈禧太后都说读张之洞的折子是一种享受,而李鸿章则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的,所以张之洞更务虚,李鸿章更务实,慈禧太后曾经对摄政王载沣说:张之洞之所以久任封建大吏,但始终不能进入中枢,主要还是因为张之洞更多的是纸上谈兵。

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曾这样评价这两个人:李鸿章是实践之人,张之洞是浮华之人,张之洞最好名,而李鸿章则最不好名,所以李鸿章在外交上常常替清政府背锅,张之洞则留下了一个好名声,梁启超对于张之洞好名的评价有没有道理呢?

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证据还是有的,例如清末时期由张之洞一手创建的、全亚洲最大的汉阳铁厂,汉阳铁厂是张之洞主持修建的,但是在汉阳铁厂没投产多久就面临着濒临破产的境地,因为汉阳铁厂的选址出现了巨大问题,汉阳这个地方即不产铁,又不产煤,这与西方选址的常识严重违背,也加重了汉阳铁厂的生产成本,原来将铁厂放在汉阳是张之洞的主意,因为将铁厂放在繁华的武汉地区,可以让铁厂轰鸣的机器声、冒黑烟的大烟囱显而易见,更加凸显出自己的政绩,于是张之洞为了政绩将铁厂设在了繁华的市区,加重了铁厂的成本。

张之洞一生办洋务、兴教育,梁启超、李鸿章却给张之洞这样的评价

西方记者曾经这样评价张之洞:张之洞大人是做学问的,他做事讲究长远影响,张大人是做的少说的多,遇事必争先。

梁启超、李鸿章、慈禧太后、西方记者对于张之洞的评价虽有偏颇,但大致内容一致,就是说多做少、书生意气、纸上谈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