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副厅领导干部的肺腑之言:“笔杆子”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领导升迁了,临走的时候把我叫到办公室,送给我一摞书,都是前些年他收集的一些文摘之类的合订本,并和我讨论了一下午的哲学思维。临了,发自肺腑的叮咛我“哪个单位都缺笔杆子,但成为笔杆子没有捷径可走”。

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到了用的时候就自然而然长出来的,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笔杆子”,唯有勤学、深思、苦练、耐熬这几个方法。

一、勤学

现在谈学习很多人都会笑,那么艰苦的思想工作谁愿意去做,周期那么长,产出那么低,多少科研人员一直学习、终身学习,一个月的工资抵不上一个城市一平米的房价。没办法,既然选择了从事公文这条路,学习和把学习作为生活的习惯,就成了绕不过去的话题。要想真正会写文章、写好文章,必须在学习上多下功夫。这种学习,还不是被领导逼着、被眼前的材料逼着才学一点,这是远远不够的。对待学习,必须自己逼自己,必须要有“挤”和“钻”的精神,白天没时间学,得把晚上时间利用起来,多给脑子“充电”,写东西才能有动力、有灵感。

一位副厅领导干部的肺腑之言:“笔杆子”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图文无关

二、深思

文章要有灵魂,必须先有思想。思想性是文章的命门。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转载一些写作的金句、必备的提纲、常用的排比句、几个字几个字的写作素材。收集素材没毛病,也属于积累的过程,毕竟量变引发质变。试问,写作的时候,你能想到用吗?或者写作的时候会合适的用吗?光是去翻那几百页的资料恐怕时间早就耽误了。这也就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学习很认真刻苦,书本没少看,笔记也没少做,资料几百个G,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却总感觉“拿”不出东西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考的过程就是其实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固化下来的过程,就是把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金句等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是金句、提纲、素材化你的思想的过程,也是你的思想化金句、提纲、素材的过程,这样才能做到金句、提纲、素材私有化。(看看这几句话是不是很熟悉,就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变通来的)

一位副厅领导干部的肺腑之言:“笔杆子”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图文无关

三、苦练

大部分人搞材料都是“半路出家”,可谓“先天不足”。是什么让他们最终成为写作高手?少不了一个“勤”字。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坚持不懈地勤奋练习,才能打开思路、拓展文路。那会参加工作,一起进办公室的人多,但是工作任务,尤其是能写作的任务比较少。遇见有写公文材料的机会,大家都是想法设法把机会争取过来,因为都把领导交办的起草任务,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是给自己锻炼提高的机会。没有这样主动写的机会呢,就是经常练。看书读报后、或者有什么心得体会时,要及时记下来、写下来,哪怕是只言片语,常写就能锻炼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文字功底。还要多总结,总结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文章大多是一步一动悟出来的、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每个写作任务完成后,我们都要回头总结一下得失,做到每写一次有一次新的提高、每动一次笔都有新的体会,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技巧、探寻规律,日积月累,必然会越写越好。

一位副厅领导干部的肺腑之言:“笔杆子”之路没有捷径可走

图文无关

四、耐熬

选择了和文字打交道,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苦和寂寞。大部分优质的材料都是熬出来。“熬”就是放在文火上煮,这个“熬”字特别的贴切,比如熬药、熬粥、熬茶,再比如煎熬、难熬等等,都形象的诠释了它的内涵。写文章、材料等就是这个过程,不同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心态放在文火上煮。特别是当后半夜一两点的时候,整个办公楼静悄悄的时候,或者是当周末的晚上,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回家了,而你还需要加班写材料的时候,难免会有一种孤独感。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摆正心态,善于给勤奋加班的自己“点赞”,同时要去享受这种安静和孤独,当你的“大作”完成时,就会深切感受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