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道路問題

近日,朋友圈看到一篇《我賣掉北京500萬的房產,在老家生活的這兩年……》的文章,講述了作者賣掉北京房產,手握500萬鉅款回到一個十八線農村老家生活,然後發現各種不適應,感覺自己要廢了,最後又決定殺回北京的故事。

北漂的道路問題

肖翊/攝

文中提到:“我似乎融入不了這種天天打麻將、說話跟吵架一樣、一下雨就滿腳泥濘、一進村充滿各種肥料氣息的生活。”

農村、一下雨就滿腳泥濘,畫面不禁浮現在腦海中,這種情況到底還有多少,全國的農村公路狀況又是什麼樣呢?

北漂的道路問題

先來看一組數據: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交通運輸部《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全國公路總里程為469.63萬公里,其中,農村公路395.98萬公里,連通了99.99%的鄉鎮和99.94%的建制村。截至2016年年末,全國貧困地區公路總里程已達226.72萬公里;88.4%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97.95%的鄉鎮和93.1%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道路路面加瀝青或混凝土硬化,保證車輛能夠在上面平穩行駛)。

北漂的道路問題

數據不錯,但是也有個不好的消息:

2016年8月至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31個省份開展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執法檢查。結果顯示,40%以上農村公路存在安全隱患,“路面長期嚴重破損未修復”作為“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被重點提出。

雖然八成公路建在農村,但是四成以上存在安全隱患。農民通常會以路面破損狀況判斷公路質量,維修不力容易引發他們的不滿情緒,集資造路等支持配合的積極性也會因此受到挫傷。

部分地區由於難以實現全方位路政管理,縣、鄉政府甚至農民個人為防止大型貨運汽車超載、超限、超速損毀農村公路而自行設置“路障”的現象較為普遍。但“限高”“限寬”這一無奈之舉又違背了建路初衷——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農村公路的“運營好”有可能因此成為一句空話。

《中國經濟週刊》報道中還提到,雖然農村公路多項數據很好看,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目前農村公路主要存在這樣幾個問題:資金不足、立法滯後、規劃無序、品質不足、管理缺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在部分地區,地方官員談及最多的是“鎮村公交”之類“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政績”,而承擔更多、更重要使命的農村公路似乎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由於農村公路並不能夠像收費公路那樣產生收益回報、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因此多元化投資的格局難以形成。此外,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公路法》和《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明確的“分級負責”,即“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的形成仍需時日。

更多內容,請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