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並不是真正的花錢,而是以一種最好的增值模式陪在你身邊!

貸款買房這件事,我們聊過不少,絕大部分情況都是划算的,值得的。

不過,還是部分人會這樣想:為了買房申請30年房貸,省吃儉用還房貸,幾乎一輩子給銀行打工,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習慣於算經濟賬的朋友都清楚,貸款買房肯定比全款買房划算,在收入趕不上房價的情況下,藉助貸款先上車是有優勢的。

今天不聊經濟賬,聊聊買房心理學。

買一套房,申請30年房貸,月月要精打細算,先給銀行上供,一不小心遭遇什麼意外,房子斷供,結果房子被銀行收走了,還得繼續還貸。

看上去的確挺恐怕的。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我認為長期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有三種思維。


買房並不是真正的花錢,而是以一種最好的增值模式陪在你身邊!


1

剛需思維

剛需心理,就是把房子當房子,且只當作房子,換句話說認為“房子只是用來住的”。

我覺得現在堅持這種心理的人應該不多了,真的說這句話的人,要麼是買不起房的人,要麼是口是心非。

嘴上很正,內心卻很誠實。

2

靜態思維

靜態心理,就是指認為一套房子永遠住下去,30年房貸一直要還下去,以目前的收入去衡量房貸。

這樣的人還有,但不太多了。

3

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我認為就是隻看見負債,看不見收益,只看見風險,看不見機遇。現在持有這種思維的人不少。

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咱們就不說了,就說說80後買了房子的人吧。

這些人買了房子人,很少有人選擇在一套房子裡住20-30年,甚至10年的,還有一些人也沒想過只買一套房。


買房並不是真正的花錢,而是以一種最好的增值模式陪在你身邊!


據我的長期觀察,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這些買了房子的人,有非常多的選擇,但主要有兩種:

1

不斷升級換代,換更好的房子

房子買得合適,藉助行情和槓桿就能使房子增值很多,然後再憑藉這套房不斷換更好的房子。

很多人在買第一套房的時候,因為資金限制,往往只能選擇一些不那麼完美的房子,比如選擇了一個小城市,選擇了地段較偏的房子,選擇了戶型較差的房子,選擇了面積較小的房子,選擇了非優質學區的房子。但是先上車的確還是賺了,等待幾年,房子增值了賣掉,再配合這幾年手中的存款,可以迅速轉為新的首付款,去買更優質的房子。

2

買多套房子

這種人也不少。先買一套房,房價上漲之後賣掉,用所得房款再湊成首付,這些首付要被分成多份,再向銀行申請房貸,買兩套甚至更多的房子。

這些房子不用強制地段,強制城市,只要有增值空間,比較好出手即可。

在之前幾輪行情中,有相當多的人以這種手法撬動了很多套房,即使是現在,也還是有不少人這麼幹。

以上分析,並不是刺激一些人,也並不是鼓勵大家去炒房。

畢竟買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一件不能“嘗試”的事情。

買了就是買了,想換房想退房都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我想說一點:沒買房和買了房,其思維完全不同。


買房並不是真正的花錢,而是以一種最好的增值模式陪在你身邊!


很多人沒有買過房,在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面前,往往放大消極,只看到30年房貸的壓力,沒看到收入的變化;只看到給銀行打工,沒看到負債其實也是資產,而且是優質資產。

等你真正買了房子,對待房貸,對待負債,想法或許就會不一樣了。

對於貸款買房,我的意見只有一個,挑選一個有前途的城市,努力買套房,房子也不會虧待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