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機制會議召開

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召开

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第七次工作會議暨長三角區域水汙染防治協作小組第四次工作會議10月12日在上海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協作小組組長李強主持會議並講話。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在會上講話。上海市市長應勇、江蘇省省長吳政隆、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安徽省省長李國英交流了本省市大氣和水汙染防治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安排。

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召开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總結區域推進落實有關協作重點任務的主要進展和成效,審議通過《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工作章程》(修訂草案)和《長三角區域水汙染防治協作小組工作章程》(修訂草案),重點部署區域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和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等工作。

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召开

李強指出,黨中央明確長三角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之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推進長三角區域汙染防治協作各項工作,既要看到工作成績,更要看到任務艱鉅;既要集中攻堅,更要持續用力;既要強化守土有責,更要強化聯防聯控,以主戰場的意識、精神和幹勁共同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

李強指出,要聚焦重點,落細落實各項方案和部署。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要找準問題、靶向施策,推動難點問題取得突破。重汙染天氣聯合應對要強化應急響應,發揮區域聯動的更大作用。要咬定目標,以釘釘子精神持續用力。油品升級、船舶排放控制區建設等要再接再厲、持續推進;跨界河湖汙染治理、港口貨運和集裝箱轉運專項治理、岸電推廣應用等要加大力度、積極探索。要標本兼治,以點上創新帶動面上突破。抓住優化用能結構、淘汰落後產能等關鍵點,從源頭上減少汙染排放,發揮好科技創新、機制創新的重要作用。

李強指出,要做足“聯”字文章,深化完善協作機制,全面提升協作水平。標準要統一,抓緊研究推進排放標準、產品標準、環保規範等對接統一;信息要共享,持續推進區域空氣質量監控、汙染源排放清單、嚴重失信企業名單等數據常態化共享,加強流域水環境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推進要同步,緊密銜接區域重大發展戰略,強化源頭防控;執法要聯合,形成區域統一規範,積極開展聯動執法檢查;攻關要聯手,提升區域汙染防治的科學化、精細化、一體化水平;上下要聯動,在國家各部委支持幫助下,三省一市各層各級各部門共同努力,不折不扣完成好各項目標任務。

李幹傑指出,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汙染防治協作機制成立以來,特別是6月份協作小組會議後,三省一市黨委、政府及協作小組各成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和要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協作機制平臺作用,進一步加大大氣、水環境治理力度,取得明顯成效。但也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地區環境質量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強的決心、更頑強的作風,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

李幹傑要求,長三角三省一市要全力以赴狠抓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加強區域聯防聯控,積極應對重汙染天氣,推動重汙染城市綜合治理,確保年度和攻堅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全面完成。要加強對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後地區的指導調度,認真組織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紮實推進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取得實效,提升工業集聚區水環境管理水平,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

協作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彙報了區域協作重點任務落實情況、協作機制完善方案和下一步安排。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氣象局、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負責同志,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政府、政協相關負責同志,以及滬蘇浙皖地市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召开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召开

會前還舉行了長三角區域環境保護標準協調統一工作備忘錄簽署、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揭牌、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協作專家委員會成員聘任等三項儀式。

【新聞+】

長三角區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主戰場之一,秋冬季更是重汙染天氣高發的季節。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汙染防治協作機制成立以來,三省一市進一步加大大氣、水環境治理力度,取得明顯成效。但當前地區環境質量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強的決心、更頑強的作風,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決打好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灰霾問題,浙江今年已經全面部署秋冬季攻堅行動,確立了各市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杭州、嘉興、湖州、紹興PM2.5下降4%,寧波、金華、衢州PM2.5下降2%。

大幅減少重汙染天氣是解決老百姓“心肺之患”的有效途徑,也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中之重。浙江重新修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強省、市、縣和企業四級重汙染天氣應急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重汙染天氣應急處置機制,確保今年我省重汙染天氣少於去年,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重汙染天氣預警應急聯動,加強區域應急聯動。

從汙染源頭入手,浙江已經編制完成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清單,深入排查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等汙染源,共涉及各類工業企業2.65萬家、生產線/工序3.93萬條,施工揚塵工地1.04萬個,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加大對水泥、鋼鐵、鑄造、化工等高排放行業的調控力度,確保黃色、橙色、紅色預警的減排比例分別不低於10%、20%、30%。組織各市編制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措施清單712條,在VOCs綜合治理、“散亂汙”企業綜合整治、消除臭氣、秸杆露天焚燒、重點行業清潔排放改造、區域聯防聯控等方面制定有針對性措施,並逐項落實到企業。

浙江還探索形成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比如,實行汙染防治攻堅戰月報制度,將汙染防治攻堅戰納入集中財力辦大事財政政策體系,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同管理平臺,開發“環境地圖”等。

今年1-9月,全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3%;優良天數比率84.1%,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據生態環境部統計,今年1-8月,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我省有5個市進入前20名、入圍城市數全國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