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我們都希望可以不必為錢而工作,而是為興趣而工作;但是我們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為了“討生活”,即為個人或家庭,為供房、養車,為維持一個體面的“成功人士”的生活而工作。為“錢”而工作,儘管有時老闆臉色難看,也只能忍氣吞聲。我們期待著財務自由,財務自己了就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了,那什麼是財務自由呢?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財務自由是指家庭的收入主要來源於主動投資,而不是被動工作,是一種讓你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此時,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至少等於或超過你的日常開支,你的投資收入可以覆蓋家庭的各項開支,也就是說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提前退休或者幹自己喜歡的工作;有更多的時間休閒或是到世界各地旅遊。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

在你身邊,是否聽到誰誰誰買了股票,低價抄入,現在漲了很多倍,身價翻翻;又是誰誰誰辭職做公眾號,現在身價已經上億了;誰誰誰,抓住了風口,投資了比特幣,半年之間暴富。

最終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實現了財務自由。

但是,你只看到了1%已實現了的造富神話,不明就裡地信以為真,你沒有看到剩下99%被“財務自由”忽悠了的年輕人。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人們對“財務自由”存在兩個很大的誤區:

第一個:財務自由就是快速賺錢。

律師錢虹講過一個故事,她手底下有一個助理小孫,從名牌大學法律系畢業,前途可期,她對他也很重視。

可是小孫一門心思想掙錢,除了做助理,還兼職跨領域做了很多工作。又做公眾號,又在朋友圈裡賣東西。

他說:“我一定要趁年輕,多掙錢,儘早實現財務自由,就能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錢虹勸他:“哪有這麼容易實現的財務自由,你打好基礎,錢自然會有的。”

他不聽,著急賺錢。

律師行業門檻高,剛畢業的學生,必須經過一年實習,考核通過,才能獨立接受辦案子。

一年實習期過後,所裡和她同批實習的律師,考核都通過了,成為具有獨立辦案資格的律師;而他沒有通過,第二年繼續實習,拿著低工資,不能獨立辦案。

經濟學領域有個詞語,叫“機會成本”,意思是,如果你選擇把時間和精力選擇在某個領域,意味著要放棄在另外其他領域的投入。

你想賺快錢,全部精力和時間分散在各個賺錢渠道,必然意味著你無法在某個領域深耕。

對年輕人來說,一夜暴富,和賺快錢,像犯罪一樣可怕,你年輕,你可以考拼體力賺錢,但由於缺乏在一個領域深耕,沒有形成知識體系,沒有深厚積累,就無法突破。

賺快錢,本質上,是一種低質量賺錢方式。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第二個:財務自由意味著一勞永逸

其實,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勞永逸。

財經作家歐成效說過人們對於財務自由很大一個誤區,就在於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就是掙一筆錢,足夠花,此後,再也不用付出,再也不用勞動,想做什麼做什麼,徹底實現自由。

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究其背後,這是一種“一勞永逸”式的成功學思維,這種成功學思維滲透在我們思考中的點點滴滴。

求學時,“考上好大學就徹底輕鬆了。”

畢業了,“找了份好工作就輕鬆了。”

工作了,“等做上管理崗位就輕鬆了。”

人們似乎有一種執念,執念於畢其功於一役,度過某個階段,人生徹底解放,徹底自由自在。這種執念體現在財務自由的思考上,就會讓人變得急功近利,焦慮,鋌而走險。

多少人為了一個“在三十歲之前實現財務自由”的虛幻夢想,進入傳銷,甚至犯罪,毀掉一生。

其實,根本沒有這樣的財務自由。

人生,是一場不斷蛻變與成長的旅程,沒有終點,求學之後會有工作,工作之後會有結婚生子,結婚生子之後會有中年危機……,你可以停下來看看風景,但無法停滯。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財務自由不意味著富有,財務自由是一種富足的心態。

西方有一句諺語說得好:“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而是需求最少的人。”

財務自由不意味著富有,很多富有四海的人,也未必自由,真正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個客觀數字,而是一種主觀心態。

財務自由是最大的坑?被“財務自由”忽悠的年輕人

有一技之長,有持續穩定地收入,收入能滿足需求,帶來價值感,這就是財務自由。

我們需要學會找到自己的興趣,讓工作與興趣建立聯繫。當工作和興趣建立起聯繫,工作就是一種價值認可,而不僅僅是掙錢,工作本身,會帶來幸福感。財務自由,不是有錢,而是就是這樣一種價值被認可,收入滿足需求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