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屈原,那重阳节是什么节日?

景东文化


您好!


古老传统节日源自原始信仰,节日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传统节日就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平台,有的节日是怀念名人,比如端午节纪念屈原;有的节日是纪念民俗,这个蛮多的,比如春节、中秋节等等。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据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赏菊、佩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流传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吃重阳糕

重阳节要吃吃重阳糕,因为糕”字与“高”同音,象征“步步高升”、“百事俱高”之意。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记述:“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可迎福接吉,消灾避邪”。


插茱萸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避除邪恶之气。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正值菊花盛开,而在重阳节饮菊花酒,也是古代流行一种民间风俗。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


艾叶水洗澡

在重阳节,海南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用艾叶水洗澡的风俗习惯,有除去身上的凶邪的寓意。现代医学也指出,用艾叶水能够有效地驱除痱热,避免蚊虫叮咬。


登高

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风俗。汉代此俗由汝南人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故事而来。

赏菊

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魏紫姚黄,清芳幽香,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维圣智能科技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会有个来历,出处。像端午节普遍认为是纪念屈原的,而中秋节是为记念嫦娥的。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重阳节据说来自一个传说。在梁朝吴匀的《续齐谐记》里就有写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也就是说,当年一个收桓景的人山里修真,有天他的师父有天对他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会灾,你快快回去。为师教你一个避祸方法。就是让你家里人带着茱萸,跑到山顶,饮菊花酒就可以了。

那桓景按师父所言,那天带着一家老少跑到山上去了。到了晚上回来发现,家里的鸡牛羊全部都病死了。那从此这个在九月九日那天带着带茱萸登山就成了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当然关于重阳节还有一个说法是,在《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而”九“又为”极阳“那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为”重阳“那阳又表示钢,”二钢“相遇自是不吉,因此这天又被称为”厄日“所以要登高和插茱萸来档灾。嗯,听上去这个说法更有说服力一些。

当然现在重阳节慢慢的演变成敬老,尊老。因为九九谐音”久久“有长寿之间。故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了。

那重阳节人们一般有什么活动呢?那从王维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看出,重阳节是家庭团聚之日,这一天大家聚在一起,一起爬山登高望远,一起喝酒做乐。

而现代除了沿习了登高望远这个习俗,很多地方还展开了关爱老人的专题活动。

所以大家一定别忘了要敬老哦。


悦读会


重阳节和端午节都是我们国家非常传统的节日,不过重阳节不像端午节那般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流传下来的。重阳节更多的是风俗习惯流传下来的,而这些风俗习惯大多是传说。

重阳节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就有记载说,在农历九月农作物丰收的时候,会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到了汉代,重阳节开始盛行起来,还增加了祈求长寿的习俗。而真正正式把重阳节定为节日的,是在唐代。后面随着时间的发展,重阳节的意义也不断的被丰满,人们传承下来的习俗有很多,像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现在重阳节还被当作是敬老节。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下传说。

传说一:

说是东汉时期,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和家人一起靠着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虽不是大富大贵,倒也不至于挨饿受冻,算是安稳度日。可是,平静的日子被忽然到来的瘟疫打破了,当地有很多人,都被瘟疫夺走了性命。

桓景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汝河里有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危害人间。现下疫情泛滥,看到人们深受其苦,桓景决定拜东南山里的神仙费长房为师,为民除害。可是桓景跋山涉水还是没有找到神仙的踪迹。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有天,有一只白鸽领着桓景找到了费长房的住所,他在门口跪了两天,第三条桓景得到了费长房给的一把降妖的青龙剑,并且教给你降妖的方法。

九月初八的那天,费长房对桓景说,明天拿瘟魔要出来害人了,你本领已经学会了,赶紧回去为民除害吧,此外我给你一瓶菊花酒,一包茱萸叶子,你回去分给乡亲们,让他们登高避祸吧。说完,便让仙鹤把桓景送了回去。

桓景第二天一早回到乡里,按照神仙的嘱咐,把东西都分给了乡亲,还把他们都带到了山上。之后,他就返回村里,准备和瘟魔厮杀。

瘟魔到了村里,看到人们都在山上,便要冲上去,但是被茱萸和酒散发的气味下的不敢上前。桓景拿出宝剑和瘟魔搏斗,最后瘟魔被斩于剑下。自此这里的人们再没有瘟疫了。于是九月九日登高避瘟疫的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传说二:

说是骊山有位农民老实本分,又很淳朴,他有天干完农活回家的路上,碰到个天快黑了还没找到落脚处的算卦先生。于是他就把算卦先生带回了家,可是家里房子就是一个搭的草棚,只有一个炕。他就让老婆孩子凑合着睡在草铺上,让算卦先生睡在炕上。

第二天算卦先生走的时候,他还让妻子给算卦先生做了吃的,临走还给装了很多馒头。算卦先生看这家人很善良,在临走的时候,嘱咐农民,在九月九这天,全家要到高处去。

这位农民虽然不知道算卦先生的用意,但是他觉得算卦生生说的还是要听的。到了九月九,他和家人带着花糕和香酒便一起登上了骊山。刚上山没一会,半山腰突然冲出了大水,很快整个山沟都被淹了。

这时,这户人家才知道算卦先生的用意。这事传出去以后,人们都觉得很神奇,于是便每逢九月九,就一家人登高。这种习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以上传说的内容来源于《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传统节日》。


密斯时


我从小时候就听说重阳节“登高”是避难的、只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去“登高”、也就是去山上玩、野餐、或者到山上的寺庙里玩、这一年就会避开所有灾难、保平安。我老家“登高”这个风俗至今依然没有改变、好几个半山腰的寺庙里在重阳节这天依然还是人山人海的、只不过好像年轻人较少些、中老年多些。

(登高图片分享)










小芳杂谈


重阳来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dream8trip在路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我来说一说,历史传存的节日都是以农业兴起的,现在新词叫农业,古代叫庄稼行,古人云:七十二行,庄稼为上行,一粒下地,万粒归仓。也叫一本万利,在古代没有工业,或者工业落后的中国,是以农为主,有句俗语,庄稼不收当年穷。说一说节日吧,在中国一年最早的节日,二月初二,龙抬头。三月初三,王母瑶池盘桃会。五月初五,端午节。六月初六,晒龙衣。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十二月三十,过年。这些节日,请朋友听我慢慢说起:二月初二龙抬头,这表示一年的开始,万物开始新生,小孩在这一天理发,就是把老发去掉,从新生发,也是从新大发展的意思。中国是龙的传人,以龙形容世态的伟大,把万物比喻如龙突飞猛进,所以叫龙抬头。三月初三,王母瑶池盘桃会,这是比喻,三月里是人们外出打工的季节,古人叫上工季节,古代的穷人,自家没有土地,只有外出帮工,也有做生意的,做手艺的等等都要外出了,地主和财主们开始招工人,选择各种能工巧匠,比偷各路神仙各显神通了。为什么在三月三呢?不是三月四,三月二呢?因为三月是单数,三日也是单数,一个男人出外是单数,留守在家的女人也是单数,所以,三月三分为单。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夏粮成的时候,为了庆祝一年之间最早收割,夏季雨水多,在中午烧香,摆祭品,求老天爷给个好天气,好太阳把粮食晒干。为什么放在初五呢?这个五,喻表五谷之意。关于祭念屈原和喝熏黄酒,都是后来加忝的。六月初六,在古时候是短工期。好工人,主家留下来,不好的开遛(开除),六与六就是留与遛的意思,六月初六,晒龙衣,农田里活干完了,该洗的洗,该晒的晒,因为梅雨季节。七月初七,是双喜的曰子,人们这时休闲,正是办喜事的时候。关于牛郎和织女,都是神话,是实,是一对年轻人私奔的故事。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农民祭奠秋收的节日,八,是发的意思,十,是十分收成,实实在在,十分美满等之意,五,是五谷丰登之意。中秋节为什么放在晚上过呢?古人没有照明设备,白天收割,晚上脱粒,没有机械,靠牛、驴、马拉着石滚碾压,烧香供祭品,求天上出来好月亮,照明好干活。九月初九,重阳节。在古代,九月里庄稼收完了,是下工季节,冬天快来了,在外面打拼的人都该回家了,在家守候的人都做好准备,等待亲人归来,天天登上高处看望,盼望久别的亲人,九九,就是久久的意思,重阳,阳,阳光,也是喜跃之感,盼望久别重逢,这才是真正团圆日。十二月三十,过年。这是祭祀一年丰收后的节日,也是盼望来年丰收的启求。过年,年,这个字,上面是午时的午,中间是反五字,下面是十字。午,五,十组合成年,就是把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连在一起为一年。古人的大智慧,古代传统的节日,一定要保护,要传存,不可改变。谢谢大家!


昌185135315


端午节肯定不是纪念屈原的,为什么?

第一、中国的历法是阴历。而节日设立是非常工整的,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有的少数民族还有六月六。还有一类是十五,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十五下元节。这种工整的节日设立,最大可能性是历法创立以后统一编订的。为纪念屈原编订历法可能吗?屈原之前难道不是这个历法?

第二、端午也叫端阳,从字面意思要么指正午,要么指夏至。都是指太阳光照最强的时间。从五月端午对应太阳历也又是最接近夏至日的中国节日。中国自称华夏,但夏文化的影子却很难从表层文化里获知。这合理吗?我们看世界文化,很多重要词汇几乎都指向夏至日。比如芬兰萨米人,萨为夏天,米为八芒星太阳,连起来就是夏天的太阳。基督教弥撒,发现没有是萨米的反念,其实也是夏天的太阳。拉萨和犹太教亚伯拉罕的妻子萨拉也是在夏天的太阳神。因为萨为夏,娜为太阳神。埃及拉神、印第安伊察娜都是太阳神。纳在汉语里也是太阳,萨与夏并没有区别,萨满不就是这个意思,韩国端午祭就是萨满祭祀。萨满并非是满蒙文化,而是曾经全世界的共同文化,汉族的所谓封建迷信跳大神,少数民族巫师跳大神,以及西方女巫文化都是。在中国各个文化遗址里八芒星图案是常见符号,而且这个符号被一直传承在服饰图案里。比如老人们缝的鞋垫里就有。


所以大概是端午一方面要维护历法节日的工整,一方面要传承之前的文化,所以选定最接近的五月五作为夏至节。而粽子则是古代缺乏烹饪器皿自己餐具时采用的包食方法被继承,所以古代厨子也叫包厨。纪念屈原应该讹传。

九月九叫重阳节,虽然后世把它定义为敬老节日,但其实。九古代代表的其阳数,比如七仙女与九黎,七仙女为母系文化,九黎为父系文化。七仙女嫁给九黎,九自然就是阳数。九因为源头卫黄种父系,所以九还代表太阳,其与八太阳数理就组成七十二地煞数理,也是古代最重要的一个数理。所以重阳原意就是本土阳数的纪念节日,可以作为男子节。敬老尊老则是农耕民族特点,因为老人掌握着耕作的经验,最受重视。老师一词的老并非只是助词,考也是男性老者的意思,考考你,其实就是老者传授经验时给年轻人出题。所以跳到埃及法老一词,加上法海和以色列城市海法,你觉得更像谁的词汇?


國病


九月九重阳,重阳美酒香。重阳节敬重老人节。重阳稻上场,也是庆祝丰收稻谷季节日。


嗨zhongchaohai


活着真好!努力活着。终归有好的一天。



光明磊落


李金林


神州九九重阳双老乐,烈桂三三壮镜四方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