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你知道多少?

丘比特箭上的小蜗牛


在端午节有很多习俗,吃粽子、赛龙舟、食五黄、佩香囊....大部分人都认为端午很多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实际上,关于屈原,你可能有一些不知道的事情。

绝大部分人认为,端午节纯粹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的壮举,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说,端午包粽子扔到江里,是为了江里的鱼不要吃屈原的尸体。而实际上,早在屈原投江前的一千年,就已经有端午节了。端午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一些崇拜龙图腾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所以,是屈原选择了端午这一天投江,人们被其大无畏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因此选择在这一天顺便纪念屈原同志。




二马阳光男孩


屈原是贵族出身的北方人,他祖上的姓氏是芈,后来被改为熊。在周朝时期,家族袓辈人因为立功而得到了封地的奖赏,受封地在南方的楚国,才从现今的陕西迁到了楚国。迁居到达的地方地名叫「屈」,为了能世袭这块封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整个家族就改姓屈,当地的佃戶也就全部跟从「屈」姓了。所以后代以“屈”为姓氏。

“怀沙”这首诗不是他写的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译为:

死就死吧,不可回避,我不想爱惜身体。

光明磊落的先贤呵,你们是我的楷式!

这首诗里的许多句式,是以纪念的方式表达的,与当时的情况不符。是后人填补出来的,以示他的悲和烈。

一是怀沙不符合屈原的写诗习惯和风格。

二是五月初五是楚国当时的鬼节,莫非屈原想复活?

壮志未酬,与他的浪漫有关

屈原在诗词歌赋的成就,事关于湘夫人。湘夫人是楚怀王的宠妃,叫郑袖。

对郑袖而言,屈原一直是以莫愁女称呼。

认识了湘夫人,又不能正常见面,就寄情于相思中的诗词中。俩个人的初次互粉就是莫愁女在大殿上贺了一道,屈原的词。那时他已经官拜左徒,三闾大夫。可惜的是他的许多重要的相思情怀的诗词,因为被后人误以为是不健康的,有损形象的,逐渐的消失了,至今就只有几首了。当然,他的正气、大义之诗词更是壮哉。

后来楚怀王发现了屈原与其爱妃的事情后,因为纵横六国抗秦之功,没有杀他,被放逐于汩罗江。后来,楚怀王驾崩,遵照楚王遗嘱,官兵去汩罗江对他进行追杀。这就是人们一直在猜测的,屈原是被杀后投入江中的。

屈原的死,是悲惨的,也是愚忠的。鲁仲连和春申君闻讯赶来,也没能找到屈原的遗体。继而感叹的说了这样一段话:“ 谋国良臣,绝非一个忠字所能囊括,忠而丧志,照样误国害民。撑持危局,更根本者是胆略,是勇气,是见识,是强韧。君若奋力振作,联络各方,挺身朝堂,拥立新君,疾呼国难而声讨国贼,昭雎们纵然阴险奸诈,安知不会铲除!但有此举,楚国岂能瘫倒灭亡!若一味效法屈原等死,非但君身败名裂,楚国又岂能不亡?”

纪念屈原是有原因的

屈原在六十二年的生命岁月中,后半生一直在抗秦。楚国在几次重大的事件中,屈原出财,出力。加之他是抗秦国,刺秦王的主要策划人,整个家族都倾其所有,其行为让所有周边区域及整个楚国的人士感慨。

屈原死后,时间不长,楚国灭亡了。

亡国之痛,让人们怀念屈原的心情越来越重。直到今天,屈原的爱国情怀,胸怀大志,敢于直言进谏的精神。一直被人们颂杨着。

但凡,纪念一个逝者,唯一可秉承的就是他的精神,我愿屈原精神常在。

为了能够更好的弘扬这个记念日,我们吃粽子,我们赛龙舟,我们举办诗歌会,我们走亲访友…

那是因为,我们的前辈中出了一个让我们闻听大振的屈原。

屈原不再是屈原,屈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催我傲骨的铮铮誓言。

屈臣氏,名字起得好

屈原的妻子是:屈陈氏(小越女)

无独有偶,十九世纪初中期,有一位叫A.S Waston的英国人在广州开了家西药房,广东方言译为“屈臣氏大药房”(A.S Wastons&company),这就是屈臣氏的由来。

人们不难想象,后来李嘉诚全资收购到旗下的这家公司的发达跟名字也有关了。

“屈”姓,延至如今已经不多了,且屈姓没人是罪大恶极的。人们的联想就是屈原的良性。

你是这么认为的吗?

歌德巴赫猜想

现在想起来,也真是猜想了。

如果没有与湘夫人的情怀,楚怀王会把他放在身边重用…

如果当初纵横六国抗秦成功…

如果秦王被刺杀成功…

现在我们的中华大地,将像欧洲一样,文字得不到统一,语言错综复杂,更会变成无数的小国…

为了能证明一个人的好,我们有时候能为他颠倒黑白,但历史永远不会顾及这些的,他是真实的,不论你怎么想,终究被碾压在了滚滚车轮之下。

人世间恰恰也就没有了“如果”这一说。

感谢袁世凯“手下留情”

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咱们年都过错了。

1911年,袁世凯改立春这天的春节,为正月初一过了,将二十四节气的农历变成了阳历。唯独没有动了端午节的农历五月初五。

我庆幸,终于过对了这个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再者日子没错。

端午节道出了屈原的长短里外,看的人估计已经对我开骂了。但凡被标记为名君,名丞的英雄人物,是没有缺点和短处的。让我告诉你:我敬重屈原的气节,我佩服屈原的直言,我欣赏屈原的浪漫,我更喜欢屈原的诗词。






余欢说历史


好好吃你的粽子,

别问那么多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各种传说。

当然,最主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

故事的发生大概是这样的: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贵族出身,时任楚国三闾大夫。可不是看病的大夫啊,人家三闾大夫是官名,分管科教文卫,正经属于班子成员。

同时,屈原还是文艺界公认的浪漫主义诗人,辞赋泰斗,工作之余办班带了不少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芈月传》里芈月的一号备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还有“貌若潘安,美如宋玉”的那个著名美男子宋玉,都是屈老师辞赋培训班的优秀学员。

学生这么出名,老师当然更加牛逼。屈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胸藏锦绣,腹有良谋,在任期间,曾数次献治国方略于楚王,可惜楚王不以为然。

屈原是个倔脾气,你不听是吧,我就不断进言,没完没了。最后把楚王给逼急了,将屈原贬出了京城。

屈原报国无门,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从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郁郁寡欢,终日靠饮酒排忧。

一日在汨罗江畔被渔夫看到,见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醉眼朦胧。惊问:“大夫何以沦落至此?”

屈原长叹一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所以不开心啊。”

渔夫说:“既如此,何不随波逐流?”

屈原脖子一梗,以45度角仰望天空:“切!那岂是我辈所为!楚王傻逼不听我的话,早晚必死于秦王之手,老子不跟他玩了,先走一步”。

言罢纵身一跃,在空中划出一条完美的曲线,愤然投江。

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渔夫赶紧喊来百姓,划船打捞屈原,连续几天,一无所获。

渔夫说会不会被食人鱼给吃了呀?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大家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喂鱼。

据说,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来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从屈原投江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到楚国人性格之刚烈,之固执,之倔强,之想不开。

当然,屈原那天酒喝的有点多,投江也许是一时冲动,也许是酒后失足。但当楚人山河不在,国破家亡之时,却给世人留下了一句掷地有声的狠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数年后,一语成谶。

前有陈胜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泽乡揭竿而起,后有项羽西楚称霸挥师伐秦,最终刘邦入咸阳,开创400年大汉基业。这三位无一例外都是楚国人,楚人的非同凡响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左传》中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除此之外,屈原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还体现在他的文学造诣上。

尽管《离骚》通篇兮来兮去晦涩难懂,除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外,我赌5毛钱的,很少有人还能背出他的第二句诗,但这并不影响屈老师以楚辞鼻祖的身份享誉诗坛。

在屈原之前,所有的文人只叫做文人,屈原的《离骚》问世之后,文人们从此有了一个更文艺更贴切更响亮的名字:骚客。

有什么问题吗?没毛病啊,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

其实,端午节除了最主流的为了纪念屈原投江之外,还有很多种说法。

有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有说时为了纪念孝女曹娥的;有说是纪念介子推的;还有说是纪念越王勾践的。

对于各种历史人物纪念说,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

尤其是屈原。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才出现的,而端午节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闻一多认为,端午节与任何名人无关,它源于古越人对龙图腾的崇拜,是祭龙祖的日子。

还有人认为端午来源于夏至节气,或者来源于恶日避邪。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端午节的真正起源已难以考证,不管哪种说法,只要你能引经据典,再拉上几个名人站台,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把我们后人都给整蒙了,总觉得这几年粽子吃得不明不白。

其实,端午节究竟起源于什么并不重要,反正记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就对了。

然而,就在2005年,一件让国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的友好邻邦,韩国思密达居然将“端午祭”作为韩国传统文化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而且,居然就通过了。

对,人家也是过端午节的。

这下中国人不干了:没搞错吧?全世界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怎么就成了韩国的文化遗产?你们收了韩国多少钱啊?腐败问题难道已经蔓延到联合国了吗?强烈抗议。

教科文组织说别瞎抗议啊,这种事你们得自己申报懂不懂,你们自己不申报被别人抢走了怪谁?

赶紧吧,再不申报,搞不好过两年连麻将都是韩国的。

2009年,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三省联合,打包申报。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世界就是这样,你了解的越多,困惑和烦恼就越多。

韩国抢注“端午祭”非遗项目还不算什么,真正让人瞠目结舌的,是民国学者廖平和胡适的观点,他们一直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


百家宗祠


屈原

一个守正不阿忧以天下的楚国贵族,一个弱冠之年便想着重拾变法的有志之士,一个念着“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的青衫诗人,一个汨罗江边压不断的楚国脊梁。

他是一个贵族公子,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不屈的战士。


一、身份显赫

屈原与楚国王族都为芈姓,而楚王族为熊氏一支,屈原则是屈氏一支。先秦姓氏观念与现在不同,姓为母系一脉,而氏则为父系一脉。

屈原虽算不上是王族,但的确是宗亲中身份显赫的一支,因为屈氏一脉是楚国贵族中权势滔天的三家之一。

出身环境的优渥为屈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为屈原日后从政与诗文打下了基础,屈原行冠礼后,便进宫做了太子熊槐的侍读。


二、强楚梦碎

公元前329年,楚威王去世,太子熊槐即位,这一年,屈原24岁,做为熊槐侍读已有四年。

楚怀王熊槐即位后,屈原自然得到了重用,接下来的几年,屈原一路平步青云,官至左徒。

屈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史记•屈原列传》

而左徒是个什么掌管职能呢?楚国国内可参与议论国政,发布号令,同时又掌管与六国外交事物,而左徒这一官职,除了屈原与春申君担任,史书便再无记载。所以说左徒是楚怀王仅仅为屈原在楚国所特设的官职。

楚怀王年轻气盛,蓄意进取,重用贤臣改革。楚国一时间大有崛起之像,内部井井有条,对外击败强敌魏国,六国合纵坏王甚至被推举为纵长。

然而,屈原等一众能臣的强楚梦终归还是被现实所击碎。

当然失败的原因也不是现在所盛传的张仪戏楚,张仪许怀王六百里土地,代价是坏齐楚之好,楚与齐翻脸后,楚王也如愿得到了土地,但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而楚国两次伐秦元气大伤。这件事情毫无根据,秦国的的确确没打算真割地与楚,楚国也绝不会与齐国断交,而双方都只是为了一场大战做准备,也就是丹阳蓝田之战。

屈原为何逐渐不受重用?

  • 首先是屈原变革了楚国当时的人事录用标准,想要打破贵族阶层的利益特权,当时楚国官员多数都是由屈、景、项、昭四家垄断。官员质量残差不齐,真正有才学有能力的外姓人才得不到重用,导致大量人才外流,楚国内部很多世家子弟却又并非治理国家之才。屈原自身虽然也是贵族,但首当其冲触动的便是贵族阶层的利益,因此同时得罪了楚国所有权势最大的三姓,遭到了贵族阶层的报复,楚怀王在位时屈原就被罢黜官职。
  • 楚怀王宠姬郑袖、上官大夫靳尚与楚国众多贵族的谗言,加上秦国张仪的离间,屈原与楚怀王之间隔阂越深,倾襄王即位之后,令尹子兰与上官大夫联合陷害屈原,屈原被流放到了极南方的蛮荒之地。

楚国政局混乱,君王任用小人妄听谗言,官场黑暗,贵族势力笼罩了一整个朝堂本想用尽一生来缔造一个强大的楚国,举世混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家国危亡与否看的透彻又能如何?一人之力又如何能改变这腐朽堕落的庞然大物,最后也不过是无力回天,流放南蛮之地罢了。

可他是屈原,他的脊梁怎么会被打断?


楚辞

倘若《诗经》是华夏诗歌的起源,那么屈原与《楚辞》则是所有诗人所有的典范。自《诗经》之后,屈原与《楚辞》是文脉留名的第一位诗人。

《楚辞》的基础是楚国民歌,是屈原于楚地遍访乡野所收集到的民谣,又加以创作,也有一部分是屈原学生的作品。而屈原开创《楚辞》,诗文传世,屈原的文化意义是无双的。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江边的渔夫问屈原,既然举世浑浊,您为何不同流河污呢?

屈原笑了笑,化成了一个端午。

永存于你我心中。


蝉鸣八月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他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成年后早期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期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被誉为“楚辞之祖”。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其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玩主老嘿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也是楚国的贵族,可是到了他的这一代人就已经开始没落了,他是极其有才华的,同时他也想在众人的目前展现出来。在他二十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在楚国积极推行变法图强一事。可他还是太相信楚国还有救的机会,一直推行变法之事。

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以诗歌抒发心情 从顷襄王六年到十八年,楚国基本上被秦国掌握,俯首听命,不敢动弹。屈原对此痛心疾首,却又无能为力,眼看着国势日弱,民生多艰,只好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在张仪以“六百里地”一事欺骗楚国使得楚国与同盟齐国断交,曾有两次出兵伐秦,均以失败告终。待到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的时候,屈原十分悲愤,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葬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也是心痛,一种不愿做亡国奴的心情,他带着一生的悔恨沉浸在江底。

他是一位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创造者,更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他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可他留下来的文学瑰宝争先在人们面前展现。曾有鲁迅先生评价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屈原为楚国鞠躬尽瘁一生,到头来全部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不,不是的,他在楚国期间经常

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如果当时没有那些顽固派阻挡变法改革的实施,或许楚国的楚怀王和楚顷襄王还能够统治更久一些吧,可惜历史上没有如果,也没有重来的 一次机会,失去了终究还是失去了。





悟空大猪蹄子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觅露


提到屈原,我想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上学时学过他的代表作《离骚》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用,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忧患不得志,被流放,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他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宋老师说教育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共有25篇,篇目为: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我是多余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离骚》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