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科技:現代茶業科技的發展與成就(一)

進入70年代以後,中國的茶業科技又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首先,湖南、四川、雲南等省茶葉研究機構都改為茶葉研究所,統屬省級農業科學院領導。此外,江西省成立了“江西省農科院蠶茶研究所”(1976年),湖北省成立了“湖北省農科院果茶研究所”,廣西也成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茶葉研究所”。1978年全國供銷合作社在浙江省杭州市成立“杭州茶葉蠶繭加工究所”,1982年改為“商業部杭州茶葉加工研究所”。1989年10月,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在杭州成立“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茶葉研究所”,形成了中國茶葉科研的新體制。

茶葉科技:現代茶業科技的發展與成就(一)

其次,中國茶葉學會和各產茶省學會相繼恢復。1978年,中國茶葉學會在山西太原中國農學會學術討論會上宣佈復會,同年10月在雲南昆明召開了中國茶葉學會學術討論會,進行學術討論和換屆改選。福建、浙江、湖南等省茶葉學會也恢復活動。1978年期間,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湖南等省成立了茶葉學會,1979年河南成立蠶茶學會,1983年上海市成立茶葉學會,1980年北京市成立茶葉學會。至1989年,全國已有15個省級茶葉學會。據統計,中國茶葉學會已成為擁有3800餘名個人、40餘個團體會員的大型學會。

茶葉科技:現代茶業科技的發展與成就(一)

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的發展,而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研究的進步。據不完全統計,自1978年至1989年期間,全國茶葉科研獲得200餘項成果,目前有高級科研人員100餘名、中初級科技人員400餘名活躍在茶葉科研、推廣戰線上,有力地促進了茶葉生產,繁榮了茶葉科技,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主要的有:

第一,建立了種質資源庫,選育了一批茶樹良種。開展了對雲南、海南、湖北神農架以及有關省茶樹資源考察,收集了大量材料,為此,國家在西南邊陲的勐海和華東沿海的杭州分別建成二個茶樹種質資源庫,活體保存材料達660份,輸入數據庫的數據近 20000個。在 1981~1984年,農業部委託中國農業科學院和雲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聯合組織茶樹資源考察隊,在雲南省發現了17個新種和1個變種。在被收集的材料中,經過農藝性狀、加工品質、生化特性、形態特徵、細胞結構諸方面的研究和鑑定,將對品種親緣關係,種的起源和演化,以及資源的利用等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全國各省登記在編的農家品種、育成品種、單株、野生茶樹、引入品種、近緣植物等有1238份,還將有一大批材料要登記編入名錄。目前,我國經認定和審定的茶樹良種已達52個,正在全國區域試驗圃中的參試良種達40餘個。

茶葉科技:現代茶業科技的發展與成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