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作者:吴志。(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或朋友圈)

田英章先生是当代的著名书法家,根据一份调查数据。知道田英章名字的人达2亿,正在学习田英章书法的人近千万人,学有所成者有数万之众。田楷弟子遍及全国每个角落。但是对田老师批评,指责,甚至讨伐的声音也很多。笔者是一位书法爱好者,数十年来遍访当代名师不下数十位。本着客观公正和百家争鸣的态度,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经历及见闻大致梳理一下是什么人在骂田英章老师。

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1,中书协领导.

笔者经常出席中书协副主席,国展评委,某委员会主任之类举办的培训班。这些领导无一列外的似乎达成共识,明言暗语的指责田英章老师把字写得过于平整。去掉了欧阳询的险绝。使作品形若算子。停留在初阶阶段的规范字书写。有些说着说着甚至非常激动。

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2,人云也云的江湖书法家。

搞书法的都知道,我们国家对于书画界的管理,基本上是听之,任之的态度。某某国际书画联盟。某某名人书画协会。宇宙书画协会。等等噱头的机构非常多。这些机构你只要舍得花钱,无论你的作品有没有艺术高度。都可以给你颁发特等奖,一等奖。主任委员。副主席的职称。有些大学甚至可以聘请你作为顾问,教授。名誉院长。只要你舍得花钱。什么名誉都可以买到。他们为了展示比别人高人一等伎俩,背诵了大量网络上攻击田英章的观点,词句。人云也云。实际上这些人自己没有搞懂这些词句的意思含义。

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3,书法培训的竞争者。

我们知道,书法培训市场非常火爆。田英章的培训班经商业化运作一家独大。超过了任何一家机构的影响和收入。一场培训班,特训班往往数千人,常常座无虚席。火爆的场景让很多机构眼红嫉妒。

这些人骂二田,使我想起一件事。六七十年代那会,社会封闭,村里长的漂亮的媳妇,好多男人因为得不到人家而心存妒忌,经常就在背后编排是非,谣言,说人家作风不好,不稳当等。这些人骂二田,就是因为他们字太美,自己怎么练也达不到。见人就高谈阔论指责田楷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4,网络喷子。

这些人有些确实是行家。有些甚至是欧楷,或者其他篆,隶,行,草的高手。欧楷属于唐楷一路,唐楷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唐楷法度森严,将楷书发挥到极致,是楷书发展的顶峰,甚至多少年来后人一直难以超越。而欧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它属于碑学中的精品。我们知道,碑刻的作品,一般注重字体的结构和法度,其原来书家的笔墨神韵已经看不出多少。其实我们现在学练的欧楷字帖,那是从石碑上拓下来再经过印刷出来的,已经不是欧阳询真正的书法作品了,其实欧阳询的书法气韵已经不再。因此人们学习书法一开始就从碑学一路的欧楷入手,长期下去容易形成僵化呆板的毛病而难以自拔。因此在学练欧楷到一定阶段,一定要再从晋人取韵。笔者既学欧楷,也学颜,柳。还学田楷。兼习行草。

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4,楷书是印刷体?不是艺术?

田老师指出,所有的电脑字体,最开始的面目都是人工写出来的,只是后来又经过了规范字定义的加工、描画,才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印刷体。像电脑字体中的华文楷书,最原始是李华文老先生所书。(原字有4公分见方,他写了3千多字,被一位热衷于文字印刷的老前辈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将这套字献出,由国家文字605厂(在湖北丹江)修改制版,作成铅字,发行全国,并使用至今。因为李华文先生当时写的都是繁体,是后来由605厂技术员工和国家印刷字体的专家们将其拆偏旁、凑部首,修改成为简化字的,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是说这套楷书字,已不是李华文先生一个人的作品,它凝聚着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技术人员的辛勤汗水和智慧。这套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华文楷体”。就这套楷书所达到水平(要求几万个字大小一致、笔划粗细一致、神采面貌风格一致),是当今中国任何一个人,单凭自己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电脑字体中的华文行楷,最原始是任政老先生所书。(任政老先生幼从叔祖晚清名孝廉任心尹公精研诗文,青箱家学,渊源有自,平生爱书法,六十余年精勤不懈,功力之深,鲜有其匹。善鉴别,富收藏,精用笔,擅各体,风神洒落,筋骨老健。楷书法初唐,行草宗二王,分隶学两汉,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推陈出新,创出自己风格,雄健挺拔,工整秀丽,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赞赏。1979年获选书写行书字模七千余字,现为《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报纸采用。)

由此可见,印书体一开始也是人工写出来的,电脑是不会自己生出某种字体。所以我们更加应该珍惜老前辈的劳动成果。怎能说楷书,或者静态书体不是艺术呢??

骂田英章的都是一些什么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