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爲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楊家將的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的時候,迅速出名於北宋中葉。傳說中,楊家將拿著一把金刀和八杆槍,讓遼兵聞風喪膽,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宋朝奸佞當道,之後楊家將就被陷害了。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楊繼業,原名重貴,是山西太原人,北宋有名的大將。楊繼業的父親楊信,在戰亂的之後,佔領麟州,當作刺史,先後效命於漢和周。在後漢的時候,楊信為了和河東節度使劉崇搞好關係,就把楊繼業派去太原。之後,楊信又投靠了大周,楊繼業就留在了太原。楊信死了之後,就讓楊重勳做刺史,把麟州給了劉崇。後來,楊重勳又投靠了大周,就這樣反反覆覆,但是在當時的混亂年代,楊繼業太原並沒有受到影響。劉崇看好楊繼業,就收他做孫子,改名為劉繼業。楊繼業先當了保衛的指揮官,驍勇作戰,屢立戰功,後來升為雄健的節度使,當時因為楊繼業戰功顯著,國內的人都稱楊繼業是無敵的存在。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在北漢滅亡後,劉繼業就歸降了北宋。宋太宗知道楊繼業的輝煌事蹟,就任命他為鄭州防禦使。宋太宗發現對抗遼國有著豐富的經驗,就派他到代州。遼國的軍隊從雁門關進攻,楊繼業和潘美的軍隊前後包夾,殺死了蕭咄李,擒獲了李重,繳獲了很多盔甲和戰馬。楊繼業因為功勞很大,就升官做了雲州的觀察使。從此遼國見到了楊繼業的大旗,就落荒而逃。潘美因為嫉妒楊繼業的功名,就上書誹謗楊繼業,宋太宗為了表示對楊繼業的信任,就把奏摺給楊繼業看了。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雍熙三年,宋太宗任命潘美為主將,楊繼業為副將,派出三路大軍去攻打遼國。楊繼業一路很順利,先後奪取了寰、雲、朔、應四州。但是主力軍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潘美帶領大軍將民眾遷移到內地。當時,敵人已經兵臨城下,而楊繼業的任務卻是轉移群眾,不能出兵迎戰。他向潘美提了一個萬全之策,但是因為嫉妒心,卻沒有支持楊繼業的意見。楊繼業最後美辦法,只能冒著風險出兵,王洗這幾個人等了好久都沒有消息,以為楊繼業打敗了遼軍,就出兵搶功勞,但是半路聽到楊繼業敗了,就慌忙地撤退了。楊繼業又打了幾天仗,筋疲力盡,自己身上也受傷了,也沒有部隊來增援,馬也死了,最後被遼軍活捉了。最後楊繼業不屈,三天沒吃飯,餓死了。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楊家將的第二代代表人是楊繼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昭作戰英勇,得到的所有賞賜,都分給了部下。楊延昭做人非常簡樸,與士兵們同甘共苦,繼承了父親楊繼業的作風。楊延昭每次打仗都打頭陣,衝在最前面,得到的功勞,都和士兵一起分享,所以,他的部下也特別忠心於他。遼人特別迷信,認為天上的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星是克遼國的,所以,他們就稱楊延昭為楊六郎。在後來的傳說中,說楊延昭是楊繼業的第六個兒子,所以才被稱作六郎,但是,根據歷史記載,楊延昭是楊繼業的大兒子。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楊家將的第三代是楊文廣,楊文廣也是一員猛將,楊文廣的祖父都是當的大官,但他不是紈絝子弟。最開始的時候,楊文廣做的是小吏,後來因為作戰立下很多功勞,一直升官。楊文廣也參加過好多次的平叛,立下了汗馬功勞,為楊家光宗耀祖,但是之後的幾代就不行了。在楊文廣75歲的時候,因為戰事為朝廷獻計謀,但是很久都沒有得到回覆,就死了。

楊家將在北宋滅亡時,為何不出來“救國”?原因竟然是

楊家最後不救國家是因為當時宋朝的皇帝根根本就不喜歡武將,只喜歡文臣,導致武官的心寒,深懷絕技,最終卻沒有用武之地,因為皇帝根本不給機會。

小編認為,每朝每代都因該文武平等,因為,國家有安定的時候,也有不安定的時候。安定的時候,有文官出來治理國家,不安定的時候,有武官出來,平定叛亂,這也是一個國家能長久的延續的一個最大的治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