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珠江容桂「紅星」客輪船難

1975年珠江容桂“紅星”客輪船難

1975年珠江容桂“紅星”客輪船難

珠江風景(圖文無關)

彭建基

“我兒子當年雖然只有三歲,可是這次船難對他造成的驚嚇真是刻骨銘心,他不但第二天下午狂躁大哭不願意再乘船回家,甚至以後好多年一聽見親友要去乘船,都哭喊著要人家‘不要坐船’!”現已七十歲的海難倖存者蒙玉英這樣告訴筆者。

蒙玉英所說的“船難”,是指1975年8月4日凌晨發生在珠江容桂水道蛇頭灣河段兩艘“紅星”客輪相撞沉船的大事故。這次造成432人罹難的大船難,被史學界稱為“新中國內河航運中最大的沉船事故”,距今已經整整四十週年了!由於那個特殊年代傳媒落後和有意無意封鎖消息等等原因,這場災難當年除了死難者集中所在的廣州和肇慶兩地和珠江沿岸外,並不廣為人知。而隨著時光流逝和倖存者的逐步老去,今天也越來越不為人所記起,即使是五十歲以下的肇慶本地人,也大都不記得“八四沉船”是怎麼回事了。

珠江兇猛

一 深夜相撞

1975年8月4日凌晨,珠江容桂水道蛇頭灣附近的江面上,兩艘同屬珠江航運公司的“紅星”客輪相向而行,順水而下的“紅星245號”鋼殼客輪,猛然撞向逆水上行的“紅星240號”鋼筋水泥殼客輪……短短几分鐘內,兩艘客輪上的800多名乘客就隨著船身沉入江中。事後雖經多方搶救,仍有432人罹難,死者中的絕大多數(380人)是廣州乘客。

那個年代,肇慶來往廣州還沒有火車,長途公路客車車況差,砂土公路路況也差,還要在北江馬房渡口等候過渡,所以110公里的路程要在路上顛簸四五個小時,於是很多人都寧願坐船來往。

筆者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曾在“紅星”客輪上當過大半年的實習水手,所以對此印象深刻:因為客船是開夜航的,長期固定是18點30分和19點30分這兩班船兩地對開,在船上睡一覺,快天亮時就能到廣州或肇慶,既舒服又不浪費白天辦事的時間;如果遇上洪水季節,客船從珠江三角洲的水網河道抄近路順水走,往往能夠在半夜零點之前就到廣州,有親戚朋友投宿的,上岸還來得及坐晚班公共汽車呢。因此廣州來往肇慶的客船長期都是客滿狀態。每艘紅星客輪雖然有300多個鋪位(三等艙200多個,四等艙和五等艙加起來有100多個),遇上週末或節假日,那就要加放帆布床和竹蓆散鋪了。

那天晚上,兩艘客輪連加鋪的票都全部售完了,兩船一共載了旅客800多人。其中的紅星245號是鋼質船殼,紅星240號則是鋼筋水泥船殼,這是當年為了節省鋼材而設計製造的一種內河客輪,想不到竟然成為事故中快速沉船的致命原因之一。兩艘客輪在江面相遇時,按照正常避讓的航行規定鳴笛對答後,循著各自的航道即將對駛而過,可是突然間,順水而行的245號客輪突然急速向左打舵,徑直撞向左前方逆水而上的240號客輪(據肇事的紅星245號駕駛員後來在法庭供述時稱,他當時看到一艘沒有掛燈的小船突然在正前方橫過江面,為了避免撞上而緊急打滿舵避讓,才造成了直衝對方客輪的惡果。但是這個說法只是他個人的供述,事後已經無法核實)。

二 一錯再錯

由於事發突然,240號見245號從左前方直接撞來,也急忙打滿舵避讓,但由於兩船相距太近,已經避讓不及,結果240號的左舷被245號的船頭攔腰撞上……船上一名乘客被當場撞死,240號的燃油箱也被撞破,大量黑色的柴油噴湧而出,肇事的245號船頭插入240號的船殼,兩船幾乎成“丁”字狀橫臥江面。

兩艘船相撞時的衝擊力非常大,兩艘船上的乘客絕大部分都被震醒,一些酣睡中的旅客甚至從雙層架床上被震跌下來,摔得頭破血流。但此時兩艘船仍然平穩地停在江面上,兩船的船員緊急磋商後,決定由245號向前推頂240號,好使兩艘船駛至淺水區,以便讓乘客安全撤離並等待救援船隻救助。於是,兩艘船上的工作人員以及團體旅客的領隊紛紛勸告乘客回到原鋪位,聽候安排,只有少數人留在船外觀望。

鋼製外殼的245號開始向前推頂,推頂了一會後,駕駛員見船好像不怎麼向前,竟然鬼遣神差地扳動倒擋,突然倒船!正是這個致命的錯誤闖下了彌天大禍:由於船突然往後倒,受傷的240號被撞創口突然增大,江水一湧而進,灌入船艙,船體迅速傾斜,只在眨眼間,紅星240號客輪就迅速沉沒!更令人想不到的是,由於沉沒後的240水泥船殼的鋼筋網卡住了245號的船首,使它不能拔出,導致245號也被一併拖沉!不到6分鐘的時間,兩艘客輪就帶著800多名乘客全部沒入水裡,被撞的240號水泥船整艘沒入水中,245號則絕大部分船體沉沒,只剩下船尾的旗杆還有一小截露出在水面上。

突如其來的沉船事故使睡夢中剛剛驚醒的乘客亂作一團,紛紛爭相逃命。站在船艙外看熱鬧和離梯口較近的乘客由於迅速跳江逃生,大多能夠活命,而當時聽話回到艙裡的乘客,卻絕大多數都逃生不及。當時出於航行“安全”考慮,245號客輪的兩側舷窗都被兩行鋼管釘牢焊死,240號客輪的窗戶雖然沒有被鋼管所封,但是在黑暗的江水中,也只有很少人能夠跳窗僥倖逃生。客艙內不到兩米寬的通道,在眾多面臨滅頂之災而近乎瘋狂的溺水乘客面前,此刻顯得是那麼的狹窄和擁擠。在黑暗的江水中,大部分人都只能盲目亂抓亂扒,拼命求生。

三 自渡渡人

事故發生後,當地江岸上的村民很快發現了異常,敲響了銅鑼報警,許多村民和民兵都趕到江邊划著舢板出江救人。鄉村裡的“赤腳醫生”也趕來,在河灘上對打撈上來的人做人工呼吸,緊急搶救落水者。一艘途經出事地點的客輪也立刻停下,打開船上的探照燈協助搜救。一位倖存者事後回憶,在自己逃生後也馬上回頭加入了救援行列,他連續救起了七八個人,他說,當時自己從露出水面的那艘船船尾伸手下水,下面就有無數隻手擺動著求救,一個串著一個。最後終於自己也拖到身疲手軟而支持不住……

當年筆者的同廠工友、事故倖存者之一的石慶東,一再慶幸自己的運氣好。他告訴筆者,當時他是和同學伊建基一起去廣州玩,回程坐上了這艘船。

“那天半夜,船的猛烈撞擊把大家都驚醒了。我和伊建基對視了一下,不知如何是好,就在這時,船體突然傾斜,江水已經從窗口湧了進來。我正在猶豫,只見伊建基已經果斷地拉下船窗,迅速地鑽出窗外,我見狀也馬上跟著從船窗鑽了出去,這時江水已經湧進船艙了,我用雙手抓住船窗,費了好大力氣才拼命鑽出了水面,耳邊聽到的是各種悽慘的尖叫聲、呼喊聲、水流聲……當時船一直在往下沉,周圍的水壓很大,為了不讓水流把我捲到水底,我雙手拼命往前劃,雙腳猛力地蹬水,很久才鑽出水面深深地大吸了一口氣。”

石慶東回憶,這時水面忽然平靜下來,耳邊的呼叫聲也聽不見了,船完全沉入了水中,他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遊,也不知道伊建基游到哪裡了?“這時我身邊漂過來一隻船上的救生圈,我一手就抓住了它。但是這時我突然發現,離我兩三米遠的地方有一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也在拼命地向前划水。我不知道他能堅持多久,但是我自信自己水性好,曾經多次參加橫渡西江,也許這個救生圈對他更有用,或許就能留住他的性命,於是我毫不猶豫地把救生圈推給了他……”

四 生離死別

石慶東繼續往前遊,並且探頭大聲呼喊著伊建基的名字,竟然很快就在不遠的地方得到了回應。他馬上往那個方向靠攏過去,大難後成功逃生,那種心情真是無法用語言形容!隨後,兩人一起選擇離岸較近的地方奮力向前游去……

遊了幾十米之後,兩人終於爬上岸邊,再定神細看,才發現這裡是黑麻麻的一片甘蔗地,“岸上站了很多剛剛逃生出來的人,他們不停地大聲呼喊著親友的名字,震耳的哭喊聲簡直令人心碎。”

倖存者紛紛自行爬上河灘後,石慶東告訴筆者,八月的夜晚雖然正值盛夏,但是由於大家全身都溼透了,河風吹到身上還是很冷的,加上大難不死驚魂未定,人人都凍得直打哆嗦。還好,附近來救援的村民很多都跑了出來,他們想得很周到,帶來了柴火,在岸邊點起了一堆堆的篝火,給渾身溼透的人烤火取暖。

上岸三四個小時後,當地人把倖存者帶到一個禮堂裡面集中休息。石慶東走進禮堂時,還有一個人叫他,原來是同一個工廠的馮技術員。在這種環境下遇到熟人,內心的滋味真是無法表達,老馮含著淚花對他說:“阿東,我現在什麼都沒有了,老婆、孩子、外母都在這條船上,他們都沒能逃出來……”石慶東說,自己也不知道怎樣安慰,只是後怕,畢竟那一年他才19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