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进入2018年,西安总是有这样的本事,在人们都在聚焦外界的时候,释放出强劲的“网红光环”,把人们的目光和热议的焦点,拉回到西安。

昨天晚间(为什么又是晚上),西安市环保局微信放出“10年老旧车不能进三环”的消息征集意见,就属于这样的神操作。

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图/网络

这里不评论这个设想到底靠谱不靠谱,科不科学。仅从几个细节点上,来说说环保局玩的这把神到了什么地步。

1

时机:完美地承接了“疫苗的愤怒”

此前几天,人们的目标和舆论一直是聚焦在吉林长春假疫苗事件上的。这个自周末发起的事件,让大家的战斗指数飙升,朋友圈里连着刷了几天的屏,还是没发泄够。

这时,西安市环保局出现了,祭出了这么一招,完美地承接了疫苗引起的愤怒和人们无处发泄的情绪。于是,朋友圈里自今天中午起,改刷10年报废车了。

侠之大者,为国背锅。环保局这一招部分稀释了人们对疫苗的关注,说你是背锅侠,不过分吧?

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图/网络

当下这种强调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环境下,部门管理者一定要理解一个道理,各种打算推行的新措施,不是说你的初衷是好的,民众就会天然接受,命题就会天然成立。

至少,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推出,让民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还是要讲究一下的。

就好像今天下午环保局的说明会结束后,有人说应该先开见面会,再发通知,这样反着来,被骂惨了。

同样的操作逻辑,在前几天的“左拐直行分离”的政策上,也有体现。

是不是被骂惨倒不是值得关注的事情,但一个新的尝试就这样在一个错误的时机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瞎整”的印象,挺可惜的,而这很难扳过来。

2

内容:在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关键点上 惜字如金

回顾一下环保局昨晚发布的通告,全文643字,抛开套话,核心一点是2019年8月1日起,高排放老旧汽车不准进三环,自2020年8月1日起,高排放老旧汽车不准进西安市行政区域。

而所谓的“高排放老旧汽车”,通告的第一条给出这样的定义:2008年8月1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天然气)汽车和2013年7月1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汽车。

2008到2018,刚好10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某报当天晚上给这个通告配上了这么一则标题《西安拟从明年8月起全天禁止注册超过10年的汽油汽车进入三环》。

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虽然后来这个标题被改成了《西安拟从明年8月起禁止2008年以前的汽油汽车进入三环》,但此前的传播已经几乎误导了100%的媒体和群众。

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误导之下,大家都开始有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刀切掉10年车龄的车,合法吗?国家都不强制报废车辆了,凭什么10年汽车要被强制不能上路?

与疑问相比,更严重的是潜在的焦虑,毕竟绝大多数人是08年后买的车,这群老司机最为关心的命题是:2020年淘汰2008年的车,那是不是以此类推,2021年要淘汰2009年的车,2022年要淘汰2010年的车,我即使是新买的车,也只能开10年?

就这样,一项只针对于全市9%机动车的限行政策,成功地引起了另外91%机动车的恐慌。

这个误解,在环保局今天下午的说明会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澄清。此次限行是针对排放量在国2标准以下的老旧车,而国2标准,又刚好是在2008年前在西安执行的。外界所理解的“根据年限禁行”,其实是“根据排放量禁行”。

这样以来,也就不存在“2021淘汰2009”的概念了,因为09年的车是国3标准。

可是,这些解释,如果一开始就能与通告一同配发,甚至是直接写在通告里,不是能最大程度上推动理解、消除误会吗?至少那91%机动车的车主,会少很多人反对。

3

补救:应对仓促 被逼到墙角的对答

经过24日一上午的发酵,环保局开始紧急应对舆论质疑,于下午三点组织召开媒体见面会,对这一新政做了解读。

背锅侠 西安市环保局

△7月24下午,西安市环保局召开媒体见面会 图/华商网

从见面会的内容上看,感觉颇为仓促,准备不足。

比如,见面会上公布了前一天通告里所没有的“补贴鼓励政策”,对高排放老旧汽车给予财政补贴,补贴标准高于省上建议标准,而这项政策还正在制定中。

按说,这个补偿款政策应该跟通告同步推出,以确保整个政策推广、理解和宣传的完整性。这就好比今天告诉你明年8月要拆迁了,但拆迁补偿款具体是多少还不知道。

比如,这些老旧高排放车辆对污染的贡献率,此次也并没有公开,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

再比如,面对媒体提问,某位应答者做出了“我们要强势的话可以不让你们媒体报道”的回应。

我能理解这位应答者本意应该不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很大程度上是被问题逼得词不达意了。但这就好像7年前那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一样,给人感觉很不好,更容易被误读。

排放标准国2以下的车禁行,这并不是西安的发明创造,2016年北京就已经实施,在当时北京市公布的数据中,一辆国1标准汽车的排放量相当于6辆国5标准的汽车。如果真是这样,我感觉禁行一下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情。毕竟自私点讲,我开的不是08年前的车,禁行不到我头上,但他的尾气真的可能会影响到我的健康。

但诸如此类的数据缺失,以及对时机把控的失当,让一项并不会引起如此大波澜的政策,自出生起就变得“狗都嫌”。

可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