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從“火”到“燈”,古人為了解決照明問題,確實走過了不少的彎路,但具體什麼時候開始有燈,已經很難考證了;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那就是古代的“燈”都不便攜帶,無法滿足人們在長途遷徙過程中對“光”的需求;直到戰國時期,一種“行燈”橫空出世,完美地解決了這個難題;千年之後,考古專家們就在一座古墓中發現這件“行燈”。下面就讓小編給您揭秘這個“行燈”的神奇之處。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座古墓位於甘肅省平涼的廟莊,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考古專家們在廟莊陸續發現了許多古墓,其中以戰國時期的古墓居多,輔以少量的商周墓葬。於是,廟莊這一片被確定為戰國墓遺址。在後續幾十年的考古發現中,也不斷有文物出土,但是相對來說價值都不高。

1999年,考古專家們終於有了令人欣喜的收穫,在一座秦墓中,人們發現了一件造型奇特的青銅器。一開始專家們也不清楚它是幹什麼的,後來經過深入的研究,確定這是一件青銅行燈,而且還是個“神燈”,那麼它到底神奇在哪裡呢?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如果小編不說這是一件青銅行燈,也許很多讀者都會以為是一件盛食物的器具,因為從外表上來看,它和戰國時期出土的青銅燈大相徑庭。這件“行燈”外觀似鼎,有三足;整體由三部分構成,上部是圓形的鼎蓋,蓋面上圓銎,並且對稱狀分佈兩個鴨首;中間是兩個中部為半圓弧形的支架(注意它不是直的,圖片拍攝受視角的影響),長約13.5釐米;支架下端通過銅銷鉸鏈與兩個鼎耳相連,使其可以靈活自如的收起和落下;下部是圓形鼎身,口徑為11.3釐米,雖然沒有華麗的紋飾,但是整體可見十分的精巧。

這件青銅行燈就是兩千多年前的“移動電燈”,方便人們在外出途中照亮。圓形的鼎身用於盛裝燃料,上面的鼎蓋則為燃具。不用的時候,支架收起合成一圓,剛好可以扣在鼎蓋上,再旋轉鼎蓋用鴨首壓住;使用的時候旋轉鼎蓋,支架就從鴨首下釋放出來,將支架立起,兩頭合一插入到鼎蓋的圓銎內即可,然後再將燃料倒入鼎蓋。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這樣巧奪天工的設計,既兼顧了科學性,又考慮到了實用性,每一部分的構造都巧妙至極,尤其是鼎身的密封性,保證了在長途遷徙的顛簸中燃料不會灑出;兩千多年過去了,直到現在,這件燈具依然收合自如,密封性也和當初一樣的出色。這就是它的神奇之處,完美地解決了人們出行時對“光”的需求。面對這件“神燈”,專家們對古人無窮的智慧讚歎不已,之後將其命名為“鼎形銅行燈”,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中。

平涼廟莊發現一個“怪”燈,專家經過研究,終於發現神奇之處

如今,幾千年過去了,它的燈體上,彷彿餘溫尚存,它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曾經在黑夜裡發生的故事。雖然它已經走下了歷史的舞臺,被電燈所替代,但是它做為光的使者,智慧的代表,是需要我們去銘記與謳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