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挖掘機漲價-漲價的背後是企業面臨的窘境

挖掘機要提價,哪家?網上一搜,傳言很多。

但實際,確定漲價的也只有小松。

小松挖掘機漲價-漲價的背後是企業面臨的窘境

為什麼小松要漲價?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真的如此嗎?

那咱算一算,不過在算之前咱先說說材料成本導致的調價的基本模式。

產品成本 = 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折舊分攤+管理成本+利潤

原材料價格上漲只是影響材料成本,當然有些耗材也受影響,比如鑄造中的電極,但在總成本中可以忽略,暫不考慮。

因此,一般調價的模式是隻計算原材料的價格變化,而不調整加工成本,折舊,管理成本等。

一臺20噸挖機,2017年鋼材價格上漲1.2,漲幅約30%,簡單計算,20噸全是鋼材,那麼材料價格上漲對整機成本的影響是:

20000*1.2=24000 元。

而根據三一財報,挖掘機毛利為26%,如果認為10%純利,那麼折舊,管理費用等在16%。

挖掘機售價為100萬左右,除去純利也即每臺的折舊管理費用為16萬元。

根據今年火爆形式,產量/銷量增加100%,因此折舊及管理費用相應下降為

16萬/2=8萬元

因此產量增加一倍,相應的折舊管理分攤在單臺機器上的費用降低8萬元,

挖掘機在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產量/銷量上漲的雙重影響下實際成本變化為

-80,000+24,000=-56,000元

成本下降56,000元

當然這僅僅是一個非常簡單粗暴的計算方式,並不精確,但從各家工程機械三季度財報來看,利潤都實現了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增加,原材料的上漲對成本的影響並沒有真正的影響利潤,而量增對成本降低的影響則更大!

那麼小松為什麼急吼吼的提漲價?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可能在原材料漲價之外。

猜測一 市場量增,但小松受制於產能等因素,並沒有實現市場平均的增長幅度

小松挖掘機漲價-漲價的背後是企業面臨的窘境

注: 因徐工挖掘機2011年數據無法獲得,因此採用2016年數據

圖中2017年預測銷量根據預測2017年14萬臺銷量和1-11月各家企業市場佔比計算所得。

從圖中可以看到,在2017年的市場復甦中,卡特彼勒,三一銷量已經完全2011年頂峰期,徐工的挖掘機想比2016年增幅高達165%,而小松挖掘機2017年的預測銷量仍不到2011年頂峰的50%,不得不讓人感慨。

由此可見,小松可能仍面臨很大的來自折舊和管理費用方面的成本壓力,而鋼材價格的上漲讓其得以喘息的成本壓力雪上加霜。

猜測二 小松零部件的成本不僅僅來自原材料的價格上升

沒有具體數據,僅僅猜測。但從各方瞭解到的信息是,小松雖然耕耘中國市場多年,但產品國產化率仍然很低,日本企業並無法做到中國企業的靈活。而為了增加產能,日本企業相應的投入也都回增加到小松的零部件採購成本。

而與此同時,小松受限於零部件供應商(日本企業)的產能,也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只能眼看訂單流向其他企業。

所以,在漲價背後,更要去了解其漲價的原因。

小松的漲價,更多來自其市場的丟失和過低的國產化率給其帶來的兩難窘境,

不漲價,利潤無法保證

漲價,是市場份額的丟失

但在當前一機難求的火爆行情下,漲價可能並不會給其銷量帶來明顯影響,因此小松選擇漲價的方式來提升利潤;但從長遠看漲價對小松卻是長期的負面影響和進一步市場份額的丟失。

Smart-Iron. 工程機械,採購,不求熱點,不追速度,只是深挖,解讀行業背後的深層邏輯。歡迎轉載,請聯繫著作者並獲取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