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布!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近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通知,指出2018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等,支持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通知明確,要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鼓勵農村創業創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通知指出,要深入推進財政支農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統籌整合,全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方式,科學合理確定任務清單,確保中央宏觀調控與地方自主統籌平衡兼顧,切實提升政策的精準性、指向性和實效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趕快來看看今年中央財政支持的項目有哪些

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支持開展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補貼、農業結構調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綠色高效技術服務等方面工作。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支持耕地地力保護。

要及時足額將補貼資金兌現發放到位,嚴肅依法查處虛報冒領、騙取套取、擠佔挪用等行為。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探索將補貼發放與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掛鉤的機制,引導農民自覺提升耕地地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結合黑土地保護利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政策統籌實施,多措並舉提升耕地質量。

二、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主要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創新支持方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不鼓勵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現金直補。

優先支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省級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要做好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業務開展的指導工作,推進加快做大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規模。

省級財政部門在建立健全對省級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獎補制度過程中,要防止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經營風險向財政轉移,主要通過擔保費用補助等方式降低農業貸款主體融資成本,確保財政獎補資金惠及農業貸款主體。財政補助後的綜合擔保費率(擔保公司向貸款主體收取費用和財政補助之和)不超過3%的情況下,農業貸款主體實際承擔的綜合信貸成本(貸款利率、貸款主體承擔的擔保費率、增值服務費率等各項之和)可略微突破8%。

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服務型農民合作社等具有一定能力、可提供有效穩定服務的主體,針對糧食等主導產業和農民急需的關鍵環節,為從事糧棉油糖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農戶提供以生產託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提升服務組織服務能力,集中連片推廣綠色生態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把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鼓勵各地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或先服務後補助等方式,根據當地小農戶需要,支持發展多環節託管、關鍵環節託管和全程託管等模式,提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專業化、規模化水平。

三是支持家庭農場發展,鼓勵其有序流轉土地、健全管理制度、應用先進技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標準化生產、購買社會化服務等,推動發展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繼續做好典型家庭農場發展監測工作。

三、支持開展農機購置補貼。

中央財政資金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範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實行補貼範圍內機具敞開補貼,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後、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補貼範圍。具體要求按照《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農辦財〔2018〕13號)執行。

四、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繼續支持創建一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著力改善產業園基礎設施條件和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同時,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將加強創建工作督導和考核,對創建成效突出、輻射帶動力作用明顯、年度績效考核成績合格的產業園,擇優認定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具體工作另行通知)。

五、支持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

繼續支持各地以促進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圍繞具有區域優勢、地方特色等條件的農業主導產業,聚焦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和薄弱環節,著力發展優勢特色主導產業帶和重點生產區域,通過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全程化質量監管、全產業鏈經營、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優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示範引導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六、支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主要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育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各地要精選培育對象,建立培育對象數據庫,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社會化服務骨幹和農業產業扶貧對象等,因地制宜分層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育。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遴選一批培育示範基地、實訓基地和田間學校。擴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試點,在北京、河北等8個省份推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探索以政府購買的方式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工作。依託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和雲上智農APP開展在線學習和跟蹤服務試點,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二是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支持制度健全、管理規範、帶動力強的國家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及農民合作社聯合社,適當兼顧貧困地區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開展標準化生產、專業化服務,突出農產品初加工、產品包裝、倉儲物流設施建設運營、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業務合作,進一步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服務帶動能力。各地要將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量化到合作社成員。鼓勵委託專業機構人員為合作社提供統一做賬、財務審計等服務,聘任農民合作社輔導員為合作社提供政策諮詢、服務指導、信息統計、項目監管、年報公示等輔導服務工作。

三是支持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重點清查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和集體統一經營的經營性資產以及現金、債權債務等,查實存量、價值和使用情況,做到賬證相符和賬實相符,將集體資產確權到鄉鎮、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集體。中央財政對清產核資工作予以適當補助,支持吉林、江蘇、山東等3個省開展整省試點,鼓勵其他省份選擇部分地市和縣開展整市整縣試點。各地要將清產核資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清產核資工作穩妥有序推進。

七、支持農業結構調整。

主要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018年輪作休耕試點面積2400萬畝。其中,輪作試點2000萬畝,繼續在東北四省區實施,同時鼓勵長江流域開展稻油、稻菜、稻肥輪作;休耕試點400萬畝,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汙染區、西南石漠化區、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實施。加上地方自主開展的輪作休耕,總面積達到3000萬畝。具體要求按照《農業部、財政部關於做好2018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農農發〔2018〕2號)執行。

二是糧改飼試點。繼續在“鐮刀彎”地區和黃淮海玉米主產區開展試點,實施面積1200萬畝。補助對象為規模化草食家畜養殖場戶或專業青貯飼料收貯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選擇玉米種植面積大、牛羊飼養基礎好、種植結構調整意願強的縣整體推進,採取以養帶種的方式推動種植結構調整。

三是重金屬汙染耕地修復及種植結構調整。繼續以湖南省長株潭地區為重點,加強產地與產品重金屬監測,推廣VIP(品種替代、灌溉水源淨化、PH值調節)等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技術模式,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模式。推行種植結構調整,實施耕地休耕試點。

八、支持綠色高效技術推廣服務。

主要開展五項工作:

一是開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突出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兼顧薯類大豆、雜糧雜豆、棉油糖、菜果茶等品種,選擇地方積極性高、工作推進力度大的縣開展整建制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通過物化投入、開展社會化服務和技術指導服務等措施,集成推廣“全環節”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探索構建“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和“全產業鏈”生產模式,輻射帶動“全縣域”生產水平提升,努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項目區要求創建面積不低於10萬畝,訂單種植和社會化服務實現全覆蓋。

二是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支持實施意願較高、完成任務好的農業縣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探索公益性與經營性農技推廣融合發展機制;建設長期穩定的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培育農業科技示範主體,集成示範推廣應用一批綠色高效技術模式;創新方式方法,加快農技推廣信息化建設;完善農技人員分級分類培育機制,提升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支持江蘇、浙江等8個省份開展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試點,立足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引導農業科研院校、農技推廣機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緊密銜接、優勢互補,開展農業重大技術集成示範與推廣應用,構建農業科研基地+區域示範基地+基層推廣站+新型經營主體的“兩地一站一體”鏈式農技推廣服務新模式。

在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以及其他有需求地區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從農業鄉土專家、種養能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骨幹、科研教學單位一線服務人員中招募特聘農技員,解決農業結構調整、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缺技術缺服務等問題。

三是開展農機深松整地。支持適宜地區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作業面積1.5億畝以上,作業深度一般要求達到或超過25釐米,打破犁底層。採取政府購買服務、先作業後補助的方式實施,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

充分利用信息化監測手段保證深松作業質量,提高監管工作效率。要合理確定補助標準,原則上每畝不宜超過25元,具體由各省根據作業成本情況科學確定。東北四省區可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在適宜地區試點開展農機深翻(深耕)作業補助,促進秸稈還田和黑土地保護。

四是推廣旱作農業和地膜清潔生產技術。加快建立地膜使用和回收利用機制,在內蒙古、甘肅和新疆全面開展廢舊地膜回收整縣推進試點,支持100個縣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體系,推動建立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加工企業回收、以舊換新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並探索“誰生產、誰回收”的地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為重點,示範推廣地膜覆蓋、集雨補灌、抗旱抗逆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示範區地膜厚度不得小於0.01毫米。開展地膜覆蓋技術適宜性評價,加大降解地膜、高強度地膜、地膜回收機械、地膜資源化利用等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力度,促進地膜減量增效。

五是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繼續支持2017年啟動的100個縣推進試點,在果菜茶優勢產區再遴選50個縣納入試點範圍。試點工作要與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相結合,支持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使用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產生的有機肥,集中推廣堆肥還田、商品有機肥施用、沼渣沼液還田、自然生草覆蓋等技術模式,配套設施設備,集中連片推進實施。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有機肥統供統施等社會化服務,探索一批“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產運營模式,促進果菜茶提質增效和資源循環利用。

九、支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主要開展四項工作:

一是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誌農產品,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鎮為平臺,引導帶動以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綜合利用加工等產業業態,強化品牌培育、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拓展農業多功能性,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挖掘保護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支持農業產業化,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建成一批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綠色美麗、宜業宜居的農業強鎮(具體工作另行通知)。

二是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重點支持種植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連片建設儲藏、保鮮、烘乾、淨化、分級、包裝等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

三是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支持河北、內蒙古等省份研發推廣馬鈴薯全粉(薯泥、薯漿)不同配比的主食產品,根據配比情況合理測算補助標準。加強產銷銜接、搞好科普宣傳,開闢消費渠道、壯大消費群體,讓馬鈴薯主食產品成為居民餐桌上的健康美食。

四是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支持吉林、黑龍江等5個省份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原則,對符合條件的益農信息社予以適當補獎。整省推進示範要嚴格按照“六有”標準建設益農信息社,優先覆蓋貧困地區,到2018年底益農信息社覆蓋率要達到80%以上。強化村級信息員培育,不斷集聚各類涉農服務資源,確保公益服務落地,強化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培訓體驗服務,將益農信息社打造成為農服務的一站式窗口。要強化運營主體,完善商業化可持續運營機制。切實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建設,有效防控技術風險、經營風險和法律風險。

十、支持畜牧業轉型升級。

主要開展五項工作:

一是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按照中央支持、地方為主、市場運營的原則,繼續選擇部分生豬、奶牛、肉牛養殖重點縣,開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具體工作另行通知)。繼續支持非畜牧大縣生豬等主要畜種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汙治理工作。

二是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基地建設。繼續在苜蓿優勢產區和奶牛主產區實施,支持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和奶農合作社開展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建設。示範基地原則上集中連片3000畝以上。

三是發展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支持安徽、江西等8個省份實施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以農牧業合作社和相關涉牧企業為實施主體,重點建設一批草地規模較大、養殖基礎較好、發展優勢較明顯、示範帶動能力強的牛羊肉生產基地。實施主體需與周邊農戶簽訂草產品、畜產品購銷合同或勞動合同,建立完整的草地、牛羊及輻射帶動農戶的基礎信息檔案,草產品生產和牛羊養殖加工銷售管理檔案。

四是支持牧區畜牧良種推廣。在內蒙古、四川等8個省份實施,對項目區內使用良種精液開展人工授精的肉牛養殖場(小區、戶),以及存欄能繁母羊30只以上、犛牛能繁母牛25頭以上的養殖戶進行適當補助。

五是支持蜂業質量提升。支持蜜蜂優勢產區開展蜜蜂良種場和高效優質養蜂示範區建設,加大養蜂機械購置補貼支持力度(具體工作另行通知)。

十一、支持開展地下水超採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

以河北省黑龍港流域為重點,以休耕為重點開展種植結構調整,推廣水肥一體化、設施棚面集雨、測墒灌溉、小麥春灌一水、抗旱節水品種等農藝節水措施,建立旱作雨養種植的半休耕制度。

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項目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中央財政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耕地質量提升、漁業資源保護、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等方面的支出。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支持耕地質量提升。

主要開展三項工作:

一是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以北方土壤鹽漬化退化、南方土壤酸化貧瘠化和設施蔬菜土壤連作障礙等區域為重點,集中連片開展耕地質量提升示範,針對主要障礙因素,因地制宜推廣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等綜合技術模式。突出糧棉油等作物,選擇一批重點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範,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物化補助等方式,支持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化肥減量增效新技術新產品,引導企業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科學施肥技術服務。繼續支持做好取土化驗、田間肥效試驗、肥料配方制定發佈、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評價、測土配方施肥數據成果開發應用等工作。

二是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在東北四省(區)繼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在現有試點縣中擇優選擇8個重點縣繼續予以支持,實行整縣整建制推進,同時新遴選24個縣開展試點。整建制推進縣和新增縣由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採取競爭性遴選的方式確定,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審核備案。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物化補助等方式,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秸稈綜合利用、農機深松、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等資金,支持開展控制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水保肥、黑土養育、耕地質量監測評價等技術措施和工程措施。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實施任務。

三是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繼續在農作物秸稈總體產量大的省份和環京津地區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支持實行整縣推進。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堅持農用優先、多元利用,探索建立“誰受益誰處理”“秸稈換有機肥”等機制,通過政府培育環境、政策引導,激發秸稈還田、離田、加工利用等各環節市場主體活力,探索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綜合利用模式,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穩定運行機制。

二、支持漁業增殖放流。

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資源退化嚴重海域等重點水域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各地要提高增殖放流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嚴防外來物種、雜交種和人工培育品種用於放流,提高供苗質量;規範增殖放流全程監管,完善苗種招標採購、放流跟蹤監測等制度,加強績效評估工作,加大對漁業增殖放流資金投入;繼續清理取締“絕戶網”、涉漁“三無”船舶,嚴格執行休禁漁制度,沿海各省(區、市)要認真落實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維護好漁業增殖放流成果。

三、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資金要按照“對象明確、補助合理、發放準確、符合實際”的原則,根據補助獎勵標準和封頂保底額度,做到及時足額髮放;資金髮放實行村級公示制,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在有農村金融網點的地方,補助獎勵資金要通過“一卡(折)通”及時發放到位,並在卡折中明確政策名稱。績效評價獎勵資金主要用於落實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的基礎工作、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草牧業發展等方面的支出,其中用於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和草牧業發展的資金比例不得低於70%。鼓勵各地統籌利用績效評價獎勵資金,推進草牧業試驗試點,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草牧業的支持力度。甘肅省要統籌利用好獎補資金,滿足祁連山共牧區禁牧補貼需求。

四、支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

貫徹落實2018年中央1號文件“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的要求,支持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開展禁捕試點(具體工作另行通知)。

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項目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主要用於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等三方面支出。具體實施要求繼續按照2017年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的《動物疫病防控財政支持政策實施指導意見》(農辦財〔2017〕35號)執行。

一、強制免疫補助。

主要用於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和H7N9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包蟲病等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驅蟲藥物)採購、儲存、注射(投餵)及免疫效果監測評價、人員防護等相關防控工作,對實施強制免疫和購買動物防疫服務等予以補助。在完成強制免疫任務的前提下,可統籌用於動物疫病淨化工作。各地要積極推進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實行“先打後補”的補助方式。

二、強制撲殺補助。

主要用於國家在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過程中,對被強制撲殺動物的所有者給予補償。納入強制撲殺中央財政補助範圍的疫病種類包括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流感、小反芻獸疫、布病、結核病、包蟲病、馬鼻疽和馬傳貧。強制撲殺補助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

三、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

中央財政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生豬飼養量和合理的生豬病死率、實際處理率測算各省(區、市)無害化處理補助經費,包乾下達各省級財政部門,主要用於養殖環節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支出。各地要做好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並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原則,對病死畜禽收集、轉運、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實施者予以補助。

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項目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中央財政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主要用於重大農作物及草原病蟲害防治、重大農業自然災害應急救助等方面支出。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

突出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重大病蟲和農區蝗蟲防控,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推廣全程承包服務模式。支持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示範推廣,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和防控技術指導。項目實施區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實現蝗蟲不起飛危害、重大病蟲不大面積暴發成災。

二、草原鼠害防治。

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完善草原鼠害應急防控體系,推廣肉毒素、招鷹控鼠、馴化狐狸、弓箭滅鼠等綠色防控技術,加大雷公藤、莪術醇等新型藥劑篩選與新技術示範力度,擴大生物防治面積,提高綠色防控比例。

三、草原蝗蟲防治。

在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實施,科學劃分應急防治區和生物防治區,大力推進專業化防治服務隊建設,逐步擴大飛機防治面積,因地制宜開展生物防治、生態控制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措施,進一步推廣牧雞牧鴨、招引椋鳥等天敵利用和保護技術,開展微生物治蝗試驗示範,提高生物防治比例。

四、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建設。

在內蒙古、吉林、甘肅、新疆4省區實施,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建設長度2882公里,寬度為50~150米,特殊地段加寬處理不超過300米。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補助資金項目


2018年農業各項補助資金政策公佈!


中央財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補助資金主要用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兩方面的支出。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2018年是政策實施最後一年,也是中央財政安排補助資金最後一年。各地要切實加快工作進度,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按期完成政策期工作目標,並及時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

二、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

各地要抓緊開展土地權屬調查、界址測量等相關工作,對已經完成調查的及時提出發證申請。要主動協調和配合地方政府依法依規調處權屬爭議,解決一宗發證一宗,力爭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農墾國有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