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坐著和皇帝談話的宰相,怎麼被宋太祖把座位拿走了呢?

黃袍加身後的趙匡胤,既然當了皇帝,那就要幹皇帝應該乾的事情了。第一件大事就是定國號,叫什麼朝代好呢?當然不能再叫周朝,否則像是周世宗的兒子。趙匡胤曾經有個官職歸德節度使,而歸德在春秋時屬宋地,大家簡單討論了一下,就叫宋朝吧,開始的這一年就是建隆元年。

定都也是一件大事,當時柴榮是以開封為國都的,現在諸事未定,大家也都在開封過慣了,所以暫時仍定都開封,是為東京。這裡水陸交通發達,從江南運過來糧米錢帛什麼的也方便,就是有點不安全,三面平原,北面過了黃河就等於直接對遼國開放了,那條長城已隨著燕雲十六州一道被石敬塘送給了出去,如果真的打起仗來,遼國的鐵騎幾天就可以直抵開封,比周末自駕遊還要方便,而這個問題,將要始終困擾大宋帝國,直至滅亡,只是現在事務雜亂,一時還考慮不了這麼多,趙匡胤的當務之急是先理順最基本的政務。

那個不走運的小皇帝首先需要給安置好,當然不能殺掉,那樣趙匡胤可能會更內疚。所以,除了沒有皇權之外,小傢伙在生活上受到了不錯的待遇,被封為鄭王,還給了一張丹書鐵券,憑此券柴家子孫可以永遠免死,生病除外。然後把小皇帝跟著媽媽一家人移到天清寺,後來又被遷到房州居住,那裡山林四塞,高丘密佈,是一個天然監獄。小傢伙一直在那裡活到了二十歲,據說不是被人謀害的,宰相範質王溥等人也被留了下來,繼續做宰相,主要目的是為了撐門面,讓其他官員們都看看,換了趙匡胤上臺,完全可以馬照跑,官照做,工資照拿,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可以坐著和皇帝談話的宰相,怎麼被宋太祖把座位拿走了呢?


當時的範質如果真的不是趙匡胤同黨的話,按照文人的慣例,他有三條選擇。

A,做一個烈士,自殺以殉國。這樣在名義上好聽多了,死了以後也對得起柴榮的託付。

B,辭掉宰相的位子,跟著小皇帝,繼續照管小皇帝長大成人。這也是非常名正言順的事情,估計趙匡胤也不好不答應。

C,厚著臉皮留下來繼續當宰相。

在這三個選項中,範質做出了最銼的選擇,C,一直幹到趙匡胤受不了他為止。為趙匡胤上臺做出巨大貢獻的趙普早已急的屁股亂轉了,可是範質竟然就是沒看清這種局勢。

範質大概是很有氣量的,他曾對同事說過,要想當好宰相,必需要有用鼻子吸三鬥醋的功夫。看來不當宰相的人是不知道當宰相的酸楚的。

剩下的文武百官一看,範質都留下來了,大家也都不必自命清高了。至於什麼伯夷采薇的故事,還是留著教育後代吧。只有一個李昉拒不上朝,但那也就是一時激動而已,後來李昉不但上朝了,而且還在朝廷裡工作的很帶勁,到了太宗朝,甚至幹到了宰相。

範質等朝中百官的留任,也給在外的大臣們做出了榜樣,各路節度使聽說宰相等要職都沒有撤換,這才一一跪接聖旨,算是承認了這個新冒出來的皇帝。

不過範質和王溥等人的宰相當的並不是很爽。此前的宰相,地位都是很高的,可以坐著和皇帝談話,所謂“坐以論道”,再見的時候也要先喝一杯茶再走,非常的有小資情調。現在範質作為前朝的遺臣,自信心有點不足,所以不敢在趙匡胤面前坐著,只好站著說話,自此以後,宋朝宰相的地位比唐朝時低了一大截,基本上就是一高級民工。

也有民間傳說,範質等人並不是自願站著的,第一次向趙匡胤當面彙報工和時,也是坐著的,並且向趙匡胤遞交了一個書面報告。當時趙匡胤耍了一個小花招,對幾個人說,我眼花,奏章裡面有幾個字看不清楚。範質等人一聽,立馬起立上前,一一指點給趙匡胤看。趙匡胤點點頭,說OK。

等範質再退回原地時,座位已經被拿走了,幾個書生只好站著了。

這雖是傳說,卻是典型的趙匡胤式的行事風格,他喜歡用這種小動作來實現自己的某種想法,而不是直接的公開的去操作,陳橋兵變正是他這種個性的反應,而絕不是偶然現象。後面他此類的小動作還多的是,有時顯的可愛,有時則有些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