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用料及溫度產生的變化

釉裡紅來色灰紅, 釉下繪畫用的銅。 銅燒紅綠用溫控, 紅色釉器多用銅。

低溫燒綠高溫紅,不知溫度難燒成。

註解釉裡紅瓷器是用氧化銅著色後燒製而成的。用三十倍數放大鏡可以看出問題,特別是老瓷的濃重線畫,塗繪部位是可以看出綠色或深綠色,老瓷釉裡紅的白色釉的部位元代及明初是蝦青色,由於用銅做色釉的原料,在過去對釉的厚薄和溫度掌握不標準(那時沒有測溫的溫度計),對釉裡紅的處理不均,又因用銅做釉時在紅和綠時燒製溫度只差6度左右,所以常出現泛綠的斑點。那時的技術釉裡紅非常均勻是不可能的。
釉裡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瓷出現年代與繪畫方法

釉裡紅用銅燒造,釉下彩瓷要知道。 唐代出現元燒成,高溫還原銅紅造。

裝飾方法有三種,線繪拔白塗繪到。 有款多寫至正款,元代明初圖同套。

仔細可分元明器,斷代器形紋飾靠。 紋飾認證同青花,足粗地青底釉要。

清代仿品確很多,元明清朝斷代妙。

註解釉裡紅在長沙窯發現,是唐代產品,到元代才成功,屬釉下彩高溫燒成,繪法有三種:線繪、拔白、塗繪。有款的在元代多書至正,1330~1339年元末順命帝的年號為至正。明代早期的產品和紋飾是以元代延續而成,不易區別,要靠器形、紋飾區別。元明的釉裡紅紋飾和元明的青花是一樣的,可以借鑑,如:元代足粗而滑潤,有滴釉。清代也造了很多,但足修得好,要仔細辨別才行,潤度也好。
釉裡紅瓷器各時期特徵與鑑定


釉裡紅紋飾的窯變

瓷窯出彩常用銅,低溫出綠高溫紅。 釉厚釉薄影響色,紅釉底色米湯情。

註解釉裡紅用銅在千度以內可以出紅綠色等色,高溫出紅色,過去不易控制,因沒有測溫設備,如:沒有溫度計ˇ。足有火石紅,有多數產品紅中泛灰。有的釉厚泛黑綠。常有紅釉器足口顯綠,也有米湯底的器件。釉裡紅非常均勻的要注意,假的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