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寫作技巧之——概述、回述、承接、巧轉、深化五筆敘事

記敘文寫作技巧之——五筆敘事

技法指導:

“五筆敘事”的“五筆”就是“概述一筆”“回述一筆”“承接一筆”“巧轉一筆”“深化一筆”。

概述一筆:開門見山,巧設懸念。在文章的開頭用簡潔的語言概述能引起懸念的事件,目的是讓讀者在開篇就知道文章要寫些什麼;也可以勾畫鮮明的人物形象,或者展現出一個生活畫面,點明難忘的情景或場面;還可以概述自己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這類概述的目的,在於引人入勝。這一筆要寫得簡短醒目。

回述一筆:介紹事因,豐富內容。交代事情發生時的環境、天氣、氛圍,引出事件,為故事發展作鋪墊,為下文某情節埋下伏筆。也可交代人物的特點、與事情的關係。這一筆要寫得簡潔。

承接一筆:延續事件,自然過渡。接著具體記敘事情的發展,生動再現生活情景。這筆要寫得生動。

巧轉一筆:細描波瀾,情節起伏。這是全文的重點與亮點。一要在自然的敘述中寫出事情的變化轉折,寫出事情意料之外的結局,寫出曲折波瀾,寫出故事味;二要把變化轉折寫得自然巧妙,使意外的結局符合情理。這一筆要寫得合情合理。

深化一筆:抒情悟理,引人深思。主要是抒發自己對上面敘述的故事產生的感悟,或描述情感心理,感悟與情感心理既要照應故事內容,又要明確體現題意,突出主旨。也可以根據文意再現某一特定情景,讓人回味,但仍要體現題意。這一筆,目的在於揭示主題,提升文章品位。這一筆要寫得深刻、有意蘊。


必須提醒的是,“五筆敘事”只是為避免平鋪直敘而設置的變化行文的小技巧,切不可將它看作一種刻板的行文模式。在實際寫作中,要靈活運用“五筆”,不可機械呆板。

首先,“五筆”的運用要根據故事內容而定,要服從文章的整體安排,不能刻意設置。

其次,宜變通使用,例如,“交代一筆”後可以增加“穿插一筆”,也可以將它們結合起來寫;“概述一筆”可以是富有抒情味的概括描述,也可以將下文的“穿插一筆”提上來與事件結合,形成具有濃厚氛圍的“概述”;“深化一筆”可以寫得含蓄一些,再現一個令人回味的情景。如果生活故事有多次曲折波瀾,則可以在第一個“五筆”或前“四筆”之後,按“敘述一筆”“巧轉一筆”繼續敘事,也可以將這兩筆合併起來,寫出第二個第三個波瀾,但結尾部分的“深化一筆”則不可省略。


例文分析:

散步(莫懷戚)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概述一筆:開門見山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

回述一筆:介紹事因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一一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小傢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承接一筆:延續事件

後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於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揹著我。”母親對我說。

巧轉一筆:細描波瀾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深化一筆:抒情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