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加速珠三角一體化,珠江西岸、粵西受益大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通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加速推進。

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工程開工建設。大橋開通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通車後,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整個珠三角的一體化進程。比如內地的物流、人流進入港澳會更加方便,未來香港的機場、港口的輻射範圍將大大拓寬。

目前,珠三角一體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礎設施的一體化,港珠澳大橋將加速資源、要素在珠三角各個城市、區域之間的流動。從產業升級角度來看,珠三角的產業轉型升級需要香港的現代服務業的支撐,因此,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將加速推動珠三角的轉型升級。

彭澎說,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框架下,珠三角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打造科創走廊,都需要有港澳的參與,要充分發揮港澳在國際化、科創方面的優勢。香港擁有亞洲頂尖的高教資源,擁有比較頂尖的科創人才,可以作為創新的源頭,對接珠三角的各類成果轉化平臺。

另一方面,大橋的通車,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珠三角乃至整個粵西、大西南地區的經濟地理格局。改革開放以來,當珠江東岸的深圳、東莞憑藉靠近香港的區位優勢迅速崛起時,珠江西岸的江門、珠海等地受區位因素的限制,發展相對緩慢。

港珠澳大橋的興建,將在很大程度上拉近東西岸的距離。與東岸已經日趨飽和相比,西岸有更為豐富、更為低廉的土地與人力資源,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以江門為例,江門市一位官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其他地市如佛山、東莞、中山等地先行一步,開發強度已經超過了40%,發展空間幾乎飽和,可用土地已經很少,用地成本也遠遠高於江門,而江門土地總面積9504平方公里,開發強度僅有10%多一點,所以未來整個珠三角的發展空間會往江門傾斜,珠三角製造業發展的最大空間就是在江門。

隨著大橋的通車,珠中江有望成為為珠江東岸、港澳地區與粵西乃至大西南地區連接的重要樞紐。

彭澎分析,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影響最大的就是珠中江經濟圈,尤其是江門、珠海都還有較多的土地發展空間,這些地方承接香港的溢出效應最為明顯。大橋的通車對珠江西岸、粵西等地的產業、旅遊、地產、交通、人文交流等都會帶來較大的改變,使得珠江西岸、粵西地區的發展資源倍增,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