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這些日子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過去半年多里,我幾乎每一天都佩戴著 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網絡版通勤、逛街、出差等等,它的出現改變了我的數字生活,它既是一位配角,也是一位主角,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變換它所扮演的角色,輔助了 iPhone 更好的完成任務,或是替代了 iPhone 的某些功能。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 以下簡稱 Watch 3 或 Watch 4

在「Apple Watch Series 3 蜂窩網絡版」深度體驗文中,我已經詳細分享了 Watch 3 是如何改變我的數字生活。後來,我們還特別邀請了一位熱愛健身的少女,分享了她在兩代 Watch 幫助下的健身之路。同時,在數字尾巴也有不少用戶分享了他們的 Watch 4 體驗。

這些文章已經相當全面的告訴大家 Watch 系列所能帶來的改變,而這篇體驗文我則想重點和大家聊聊從 Watch 3 升級到 Watch 4 後的體驗感受。

一、

當數碼錶冠擁有了觸感反饋。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觸感引擎 Taptic Engine」最早在第一代 Apple Watch 出現,主要是在你接到電話、收到通知等場景下產生觸感,發揮提醒的作用。有別於一般的智能手錶,Watch 的觸感反饋完全不會讓你感到不適,而是很自然的在手腕上產生振動。

隨後這項技術又應用於 Apple 其它產品線上,大幅改進了這些產品的觸感反饋體驗,例如用戶按壓 MacBook Pro 觸控板和 iPhone 7 的 Home 鍵時,會由此而產生一種「按下去」的錯覺。

不過相比將「觸感引擎」發揚光大的 iPhone,我發現 Watch 系列在「觸感引擎」的應用場景上並沒有太大變化。同時,數碼錶冠在 Watch 系列的體驗也是有所欠缺,這使得我更傾向於滑動屏幕而非轉動這顆略顯尷尬的按鈕。好在 Apple 已經開始嘗試做出改變,這不,他們重新打造了整個數碼錶冠的機械構造,現在它終於支持觸感反饋了,這一變化看似很小,實際上對於數碼錶冠的利用率和操控感來講可以說是一次極大的改變。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Watch 4 現已全線採用全陶瓷和藍寶石玻璃表背

計時器是我在 Watch 3 上使用率最高的工具之一,每當我用數碼錶冠調整它的時候總感覺缺了點什麼,我的意思是,它並沒有和滑動屏幕的交互產生本質上的區別。而到了 Watch 4 後,轉動數碼錶冠調整計時器時的體驗和之前明顯不同了,Watch 3 像是在轉動空氣,而 Watch 4 則讓我產生真的在轉動物體的錯覺。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此外,當我在某些 App 的列表頁中轉動數碼錶冠時也會產生同步的觸感反饋,例如在音樂中每切換一張專輯,數碼錶冠就會產生一次觸感反饋。

毫無疑問,當數碼錶冠遇上「觸感引擎」後, Watch 4 在交互上的沉浸感上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這也進一步說明 Apple 希望人們更願意去轉動數碼錶冠,而非在 Watch 那塊小巧的屏幕上進行滑動。

二、

Watch 系列的首次大屏化。

今年的新 iPhone 已經大到 6.5 英寸,這使得它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視覺衝擊力更強。而 Watch 受限於其形態特點,只能採用一塊小屏幕,哪怕 Apple 已經將其屏幕尺寸從最高 740 平方毫米提升至 977 平方毫米,顯示面積足足大了 30% 之多,也仍然還是停留在兩英寸以內的屏幕大小。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小看這次 Watch 4 的大屏化,畢竟它從實際觀感來看還是大了不少,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錶盤的變化,以 watchOS 5新增的 Fire and Water 錶盤為例,在 Watch 4 上你可以看到該錶盤的「全屏幕」樣式,而在 Watch 3 上只能看到它的「圓形」樣式。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佩戴 Watch 3 時,我常用的是「簡約」錶盤,而升級到 Watch 4 後,我則換成了 Infograph 錶盤,它僅支持全新的 Watch 4,特點是擁有 8 個複雜功能,可以顯示多種信息。

複雜功能是指 App 可通過靜態、動態的圖標或者是圖形樣式出現在錶盤上,方便用戶快速啟動 App 或確認應用的當前狀態,比如音樂 App 可以顯示正在播放的音樂。需要注意的是,新舊錶盤對複雜功能的支持是有所不同的。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系統 App 的複雜功能可通過靜態或動態圖標呈現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部分 App 的複雜功能也可通過更大面積的圖形樣式呈現,上圖為天氣 App

以第三方 App 為例,舊錶盤可以正常使用微信、支付寶等 App 所提供的複雜功能,這可以讓我們能夠輕鬆通過錶盤打開 App。然而換成 watchOS 5 的新增錶盤後,在自定義錶盤時卻看不到這些第三方 App 的複雜功能選項,因此,如果你想讓這些第三方 App 以複雜功能的形式出現在錶盤,那麼暫時只能使用舊錶盤,或是等待應用開發商適配新錶盤。

從實際體驗來看,系統 App 所提供的複雜功能是做得最好的,更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以我正在使用的 Infograph 錶盤為例: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 左上角是音樂,方便我控制 Watch 或 iPhone 上正在播放的音樂;

◀ 左下角是電量,這下終於可以隨時確定 Watch 的剩餘電量了,再也不用上拉通知中心查看;

▶ 右上角是天氣,得益於大屏化,現在我可以直接看到當前位置的溫差和當前時段的溫度,非常直觀;

▶ 右下角是計時器,這是我最經常使用的 Watch 工具之一。

除了四個角落外,Infograph 錶盤中央區域還可以多設定 4 個複雜功能,不過設定後會影響指針時間的觀看,為此我只留了數字時鐘和日期。

其實這次大屏化所帶來的改變,剛開始我是覺得變化並不大的,或許是因為 watchOS 以黑色背景底為主,而我使用手錶進行交互時通常要麼是轉動數碼錶冠,要麼是滑動屏幕正中央;另一方面是我經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而這兩款 App 至今沒有適配新的屏幕尺寸,導致屏幕面積沒有得到更好的運用。

好在隨著體驗的深入,加上我開始使用全新的錶盤,大屏化所帶來的改變要比剛開始時深刻了許多,尤其是在使用音樂、計時器等系統 App 時,更大的屏幕讓一切操作都變得更加直觀。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事實上,無論是帶有觸感反饋的數碼錶冠還是 Watch 4 的大屏化,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的一點是 Apple 始終保持著軟硬緊密結合的產品研發理念,所謂大屏化並不只是簡單完成一個數值的提升,更多是在其背後創造更多可能性。

三、

一天,一充。

Watch 4 大屏化的背後是顯示面積和分辨率的提升,觀感仍然達到了視網膜級別,通常情況下這些提升意味著耗電量也將會同步增加,不過相當有趣的是 Apple 這次引入了一項名為 LTPO 的新技術,得以讓 Watch 4 依然保持和 Watch 3 相近的續航表現。

為什麼說這項 LTPO 顯示技術是相當有趣的呢?想了解的尾巴不妨可以閱讀 IHS Markit 在今年 8 月底發佈的報道。如果你懶得去看的話,那麼你只需要關心兩點:

1、相比目前 OLED 使用的 LTPS 背板技術,LTPO 可以降低屏幕 5%~15% 的功耗;

2、實現更高的屏幕刷新率。

縱觀整個 Watch 系列,不難看出每一代都有新技術登場,具體可能是 Watch 的出貨量相比 iPhone 更低,量產難度更小,更加適合新技術的應用。因此,這項由 Apple 自研的 LTPO 新技術未來是否會應用在 iPhone 等產品線上,將會非常值得關注。換句話說,Apple 在顯示屏的自研道路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好了,言歸正傳,讓我們接著繼續聊 Watch 4 的續航表現。

由於我僅有的運動量只是站立和步行,所以 Watch 4 每次充滿電我都可以使用超過一天的時間,當然了,我的意思並不代表 Watch 4 就有一整天的續航,正如你使用 iPhone 一樣,使用強度的高低也會決定設備的耗電速度,好比如你的運動強度非常高或者頻繁使用導航、通話或聽歌等,那麼極有可能無法堅持一整天。

以我最近一次短途出差為例,下午 3 點左右我從家裡出發,此時 Watch 4 處於滿電狀態,隨後經過步行、地鐵、飛機、網約車等交通方式後抵達最終目的地。當晚 11 點多我摘下 Watch 4 準備入睡,此時它僅剩 51% 的電量,也就是說 Watch 4 在這 8 個多小時裡耗掉了一半的電量,然而在此期間我除了抬腕看時間和接收通知提醒之外啥也沒做。那麼問題來了,Watch 4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耗電量呢?

以我過去使用 Watch 3 的經歷來推測,耗電量大的原因極有可能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導致 Watch 4 消耗了不少電量監測我的運動狀態。

這裡我們再看看另外一個場景的耗電量就明白了,比如平時上班我通常就是坐在電腦前,運動量極低,並且較少主動使用 Watch 4,甚至連抬腕看時間都很少用到,可以理解成手錶是處於「待機」狀態,以接收通知提醒為主。因此,從早上 8 點多到下午 4 點多,Watch 4 在經過了 8 個多小時後僅消耗了 13% 的電量,如此推算,我認為 Watch 4 在輕度使用下是完全有可能做到兩天一充的。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不過說實話,兩天一充多少會存在風險,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是選擇一天一充,這樣也就完全無需擔心 Watch 的電量會徹底耗盡,下面我也簡單分享一下我的充電習慣,大致分為兩種:

1、若入睡前 Watch 僅有不到 60% 的剩餘電量,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摘下它進行充電,若是超過 60% 的話則會根據第二天的行程來決定要不要充電。

2、由於 Watch 電池容量很小,充電速度很快,因此我經常會選擇在睡覺前就給 Watch 4 充滿電,然後佩戴著它睡覺,如此一來第二天就可以讓它利用觸感反饋喚醒我,同時我還能通過 Watch 4 控制 iPhone 的鬧鐘。

最後再補充點個人建議,如果你經常出差、旅行或者是運動強度較高,平時最好隨身攜帶 Watch 充電器並配合移動電源使用,接著再購買一款可同時為 iPhone 和 Watch 充電的周邊產品放在家裡。而如果你和我一樣基本只用 USB-C 接口的周邊,不妨可以考慮再單獨購買近期 Apple Store 推出的這款 USB-C 接口 Watch 充電器。

四、

Watch 的得與失。

在使用 Watch 3 時,雖然它相比過去的 Watch 要快了不少,但是我仍然遇到了部分 App 載入速度較慢的問題。而到了搭載 S4 芯片的 Watch 4 時,我發現它真的快了很多,比如進入微信時可以感受得到載入列表所需的時間明顯減少了,系統 App 更是點擊後立即載入,在多個不同的 App 之間切換也十分流暢,體驗逐步在向 iOS 看齊。

同時,第三方 App 的穩定性也變得更好,比如微信沒有出現閃退的問題了,這點我不知道是 watchOS 5 的功勞還是 Watch 4 性能提升後所帶來的變化,總之微信的體驗更穩定了。

另外我在 Watch 3 的文章裡曾抱怨滴滴打車的 Watch 版體驗很差,現在我發現它的體驗有了極大的變化,它終於可以打快車了!並且在 iPhone 上打到車後還能繼續在 Watch 4 上查看當前車輛的信息以及到達時間的預測,結束行程後還能直接給司機進行評價,不過這個功能只有我在打車期間喚醒了 Watch 上的滴滴打車才會出現,如果未來能夠在每一次行程結束時自動彈出可交互的通知就更好了。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還有一點是 Watch 上使用滴滴打車前不能挑選上車點,也不會顯示上車點,這使得我根本不敢使用它來打車,萬一定位出錯怎麼辦?

總的來說,部分第三方 App 體驗是真的變好了,不過放眼整個 Watch 的應用生態,健康和工具類 App 確實做得很棒,可是其它類別就不是很理想了,仍然有不少雞肋的 Watch 應用,比如微博、大眾點評等等。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以微博為例,我搞不懂它為什麼不專注於通知這件事,微博的特別關注、重大事件等,完全可以通過 Watch 來顯示動態,可它卻弄了個微博運動,我直接就把它卸載掉了。再說下大眾點評,我進入 App 後還要選附近美食,好吧,我點多一次,結果它在列表界面裡連距離多少米都沒顯示。更搞笑的是,它還有一個「轉入手機查看」的功能,Watch 版不就是在不能使用或不想使用手機時才會打開嗎?

在我看來,Watch 的應用生態能否繁榮已經不是 Apple 所能決定的問題,而是第三方開發者對手腕上的交互能不能理解到位的問題。這種現狀讓我回想起當年 Windows Phone 所面臨的情況,好在 Watch 的發展越來越好,相信隨著使用的人越來越多,第三方開發者早晚還是要在 Watch 上投入更多資源,而就目前而言,手腕上的應用體驗還是隻有健康和工具類 App 最為合適。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事實上,這種契合度本來就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因為 Watch 的形態決定了這一切。比如計時器,Watch 上使用是最好的選擇,再比如提醒工具,我習慣在 iPhone 上創建提醒,然後用 Watch 接收提醒通知,這種設備間的協同工作所帶來的體驗非常棒,比起用手機接收提醒直觀得多。至於健康類應用就更不用說,蜂窩網絡版的 Watch 完全可以讓你脫離手機專注於運動當中。

然而,這樣就夠了嗎?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奔著健康而選擇 Watch,又或者說,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將健康作為首選,而是將其作為附加值。

除此之外,手錶上的 Siri 用起來總覺得哪裡有問題,儘管 watchOS 5 加入了抬腕喚醒 Siri 的功能,可惜成功率還是比較有限,有時候甚至還給我造成困擾,比如我說話時剛好有抬腕的肢體動作,從而導致 Siri 被喚醒並記錄了我說過的話。再比如手機剛好在旁邊,而我是對著 Watch 喚醒 Siri,可結果卻是手機的 Siri 被喚醒,以上這兩種場面多少是有些尷尬。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我想,Apple 真的該好好重視一下 Siri 在 Watch 上的表現,正如 iOS 的 Siri 有了「捷徑」功能後實用性大幅提升,同樣的 Watch 和 Siri 的結合必然也會產生更熱情的火花。

五、

Watch 的變與不變。

如果說 iPhone 像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必需品,那麼 Watch 則更像是生活的調劑品,或者說,它讓我們減少了對 iPhone 的依賴,這無疑是好事。

回想佩戴 Watch 的這大半年裡,它給我帶來的其中一個改變是出去逛街可以不用帶上手機了,這不僅是因為我出門不喜歡褲兜裡有手機,還有一點是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時間去感受生活,感受周圍和身邊的一切。同時,Watch 4 的許多功能亦讓我愛不釋手,例如交通卡,每當我去上海或北京出差時,我特別享受使用 Watch 4 刷卡過閘的體驗,那是其中一個最能體現科技改變生活的瞬間。使用它進行移動支付時,同樣也是一種相當美妙的體驗,減少了我掏出手機的次數。

我用 Apple Watch Series 4 的这些日子

而這些體驗僅僅只是 Watch 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的冰山一角。

只是看時間,任何一款手錶、手環都能實現;

只是刷公交,市面上也有了更好的選擇;

只是測心率,它早已是一項同類產品的標配功能。

……

我想說的是,在佩戴 Watch 的這段時間裡,並不是因為它實現了讓我脫離手機也能接聽撥打電話,回覆微信等等功能,而是……我喜歡佩戴著它所產生的那種感覺。

我不拿它健身,也不運動,正如許多人買了 iPhone 或許連大型遊戲也不玩,照片也不怎麼拍是一樣的道理。今天的 Watch 已經不僅僅是裝飾品,也不僅僅是運動設備,而是一款可以融入到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讓每一個人都能樂在其中,並體現出千人千面的產品。

前不久我司就有一位佩戴 Watch 的同事被檢測到心率過高,前往醫院後被檢查出患有某種遺傳病,於是他便開始進行治療。事實上,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心率傳感器還能發揮這樣的作用。

為此,我特意邀請他來分享這段經歷:

#

單純因為對新產品的好奇,在大約兩年前,我購入了自己的第一塊 Apple Watch。而在兩年後,當我又大清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前排隊買 Series 4 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居然會因為「安全感」這樣的理由來購買電子產品。

我發現自己的心臟問題,應該是在今年初的時候,當時我在電影院裡看《星球大戰 VIII》。可能因為通風不暢的問題,我在電影院或者 KTV 包廂裡很容易會因為缺氧導致臉紅和心跳加快,不過那一次,我連續收到了 8 條來自 Apple Watch 的心率過速警報,顯示我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心率一直在 120 次/分鐘的警戒線上下徘徊。

不過當時我沒有多想,就寬慰自己,說這可能只是偶發的情況,或者是手錶的傳感器出了什麼怪問題。當然,在此之後,我還是對心率警報這件事更上了一些心。

在那之後,幾乎每個月我都能收到心率過速警報,有時間隔幾天就會出現,有時一出現就是持續幾十分鐘甚至一小時以上。同時我還發現,警報的心跳頻率也在小幅上升著——在 1 月我的靜息心率最高在 120 次/分鐘左右,但到了 8 月這個警報的數值就到了 140次/分鐘。

即便是現在,我還是很難將「我」和「心臟病」這兩個詞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從發現問題到真正確診前,我都堅持抱有一種偏執的幻想——興許只是這塊表壞掉了吧。

所以之後我常常會想,如果不是 Apple Watch 一次次的彈出的心率警報,我大概會一直否認正在自己身體上發生變化。我很難說其他人在面對同樣情況的時候,是否也會像我一樣選擇迴避現實,而單單對我而言,Apple Watch 的存在正變得愈發重要。

誠然,區區一塊手錶的數據現如今依然很難引起醫生的重視,而要將 Apple Watch 的檢測數據醫用化,蘋果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至少它已經證明它能替我把好一道關卡,注意我身體上潛在的變化,並用清晰的圖表文字顯示出來,這種「安全感」大概也是我從沒在其他電子設備上找到過的。

—— By Egon

#

所以,無論你是為了什麼而選擇 Watch,只要你喜歡佩戴著它的感覺,你總會發現,一切都在變得更美好。

我一直認為,在數字生活領域裡做「斷舍離」是一種很不明智的行為,好比如我大部分時間都在用智能手機,然而在工作面前,筆電仍然是我的首選。如何讓不同的設備協同處理好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在我看來是非常有必要去摸索的,畢竟,科技能夠為我們提供的可能性是無窮大的,最重要的始終是我們利用科技之後,能夠做什麼?

不同的設備有著不同的特點,這也決定了它們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筆電可以讓你更好的完成工作,手機能夠讓你更好的娛樂、社交等等,而 Watch 呢?我想你也會找到專屬於你自己的答案。

Apple Watch Series 4 經過由內而外的重新設計和打造,助你更有活力,更加健康,保持聯繫更緊密。

¥3499官方網站立即購買

44 毫米風雲灰色迴環式運動錶帶 專為 Apple Watch Series 4 而設計。適用於所有舊款 Apple Watch。

¥399官方網站立即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