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近日,清宮劇《延禧攻略》正在熱播,劇中畫面和服裝呈現出來的色彩視覺,一改以往飽和、豔麗的宮廷風,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值得一提的是,劇中的服飾、陳設,蘊藏著濃濃的非遺文化味道。都有哪些?與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

蘇扇——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蘇扇是蘇州摺扇、檀香扇、絹宮扇的總稱,歷史悠久,製作精巧,是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2006年,蘇扇制扇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延禧攻略》中,妃嬪們手持各色團扇,團扇上的圖案、花色都呼應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劇中很多扇子都出自蘇州的凌雲扇廠,比如第一集中乾隆皇帝選妃時手握的紅木鑲嵌山水摺扇。

團扇在清代深受皇室青睞,曾掀起一股熱潮。當時,由於做工的精細和價格的高昂,緙絲團扇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2

緙絲——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緙絲素以製作精良、高雅秀麗著稱,在絲織品中列為最高品類,最早被用於製造藝術欣賞品。自宋元以來, 緙絲更被作為皇家御用。2006年,緙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延禧攻略》中的扇面中大量運用了蘇州緙絲技術。“一寸緙絲一寸金”,該劇總製片人於正在微博中說:“緙絲技術既是技術也是藝術,《延禧攻略》嚴重超支,但我依舊樂此不疲。”

緙絲織物的結構嚴謹而又不失靈性,一般遵循著“細經粗緯”“白經彩緯”“直經曲緯”等原則。顏色的拼接、緙織技藝的變化,共同成就了緙絲製品的藝術價值。

3

吳羅——第六批蘇州市級非遺

吳羅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傳統織造技術四經絞羅技藝。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故有“吳羅”之稱。吳羅表面呈現出若隱若現的浮雕效果,與皮膚的摩擦小,便於散熱,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被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延禧攻略》中的吳羅都出自吳羅織造大師——李海龍之手。李海龍在傳統織造技藝的基礎上不斷融合、創新,使吳羅愈加精緻、華美。劇中富察皇后用“羅”料表現了皇后的勤儉,又以其輕薄的特點襯托出女子柔美的形象。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4

蘇繡——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蘇繡是中國優秀的傳統工藝之一,具有圖案秀麗、構思巧妙、繡工細緻、色彩清雅的獨特風格。2006年,蘇繡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延禧攻略》裡的妃嬪服飾精美典雅,上面的圖案做工極其精緻。劇組透露,每件衣服都是依照歷史記載請著名的匠人專門定製的。其中用到了盤金繡、手推繡、打籽繡等不少蘇繡的技法。

盤金繡與其它繡法的最大區別在於繡線的不同。皇家盤金繡使用的是以黃金錘箔、捻線而成的純金線。手推繡配合靈活的手部操作進行推繡,針跡順、齊、平、勻、潔。 打籽繡是用線條繞成粒狀小圈,繡一針,形成一粒“子”,適宜繡制裝飾性較強的圖案。

5

崑曲——第一批國家級非遺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發源於蘇州,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改良後走向全國,被譽為“百戲之祖”。2006年,崑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蘇扇、緙絲、蘇繡、崑曲……歷數《延禧攻略》中那些非遺元素

《延禧攻略》的片頭曲《看》的結尾部分有一段悽悽切切的崑曲唸白,哀哀婉婉的幾句詞訴說盡了這部劇的情感底色。總製片人於正表示,面對非遺項目,不僅需要讚揚,更要堅守傳承之心,將這份美學與智慧延續下去。

長按指紋,關注二維碼中國民族報微信期待您的關注哦歡迎訂閱中國民族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192郵發代號:1-2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