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做“好人”文章,助推乡风文明——中华镇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巧做“好人”文章,助推乡风文明——中华镇深入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中华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好人示范、乡贤引领、活动助推等形式,巧做“好人”文章,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目前全镇共有36个县级以上文明村(含自然村),先后荣获了自治区卫生镇、南宁市文明镇、南宁市“‘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十佳乡镇”荣誉称号。

好人示范,引导群众见贤思齐

该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聚焦道德风尚美,积极打造“中华好人”品牌,全镇学好人、做好人、树新风蔚然成风。坚持从选树好人、表彰好人、宣传好人、关爱好人入手,通过正确导向、联动宣传、帮扶激励等方式,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评选推荐活动,推动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全镇每年在中国文明网好人线索平台发布“身边好人”线索200多条,涌现了以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韦曰坚为代表的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4人(团体)荣获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荣誉,韦曰坚、“代理妈妈”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推出了以自治区第一届文明家庭张清秀家庭为代表的各级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800户。建设思想道德宣传阵地,宣传好人好事,传承好人精神。建成全区首个好人馆——“中国好人”韦曰坚纪念馆,每年接待区内外参观人数达6000多人次;同时,打造了宣村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园、兴隆村传统文化石主题园等10多个核心价值观主题示范点。以韦曰坚、“代理妈妈”、邓四书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先后创作了《怀念我的兄弟——韦曰坚》《一碗素粉》等多个文艺节目到农村社区进行巡演,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提高道德素养。几年来,共开展巡讲巡演活动60多场(次)。

乡贤引领,涵育乡村道德新风

发挥新乡贤垂范乡里示范引领作用,涵育文明乡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开展新乡贤评选表彰活动,把一批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干部、优秀农村基层干部、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树为新乡贤主体,通过他们传播主流价值。如“为乡村文艺繁荣心不老”的韦作荣、“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卢达忠等先后成为新乡贤生力军。几年来,全镇共评出新乡贤40名。同时,采取结对帮扶、技术指导、民主监督等形式,为新乡贤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搭建平台,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截至目前,全镇共有由乡贤捐助的公益基金5个,帮助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谋划发展思路16个。建设“新时代讲习所”“乡贤文化讲坛”“道德讲堂”,邀请新乡贤登上讲坛(堂)宣讲自己在传承美德、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推动形成和美家风、醇美乡风、尚美社风。目前,全镇先后在各行政村建成了6个新时代讲习所、5个农村道德讲堂、5个乡贤文化讲坛示范点,共有20多名乡贤到各讲习所、讲堂(坛)开展各类宣讲活动60多场次。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现代化治理,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乡风。如原中华镇土地所所长邓四书,退休后,回到兴隆村担任村支书,十几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将人心涣散的落后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区市县“美丽乡村”,其本人也先后荣获了南宁市第四届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宾阳县第一届“新乡贤”等荣誉称号。大庄村村民磨方言在外经商不忘家乡,以个人名义为村民担保银行贷款120万元建设村中公寓楼,如今大庄村成为宾阳县首个农村集中式居住住宅示范村。

活动助推,激发社会崇德力量

通过家风家训传颂,志愿服务、“种文化”、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推进,社会正能量在农村得以弘扬,一些陈规陋习得到了改变,人际邻里关系得到明显改善。该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评选展示活动,以好的家风来正民风。近年来,鼓励各村深挖好家规好家训200多条,打造了大庄村孝道教育、施村村史家训教育、兴隆村“一户一句家风家训”等家风家训教育示范点。同时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善新风。几年来,建设了各类农村志愿服务队伍20多支,每年开展“三关爱” “邻里守望”等主题活动40多场次。其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成立中华镇“代理妈妈”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先后荣获了“全国首批志愿服务示范团队”、“全国百个最佳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开展“种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打造农村“便民文化圈”,构建农村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来,全镇先后建成了5个农村文化服务中心、6个农家书屋、9个先进文化进基层示范点,成立了中华镇民间剧团等55支演出队伍,每年举办汇演、宣讲、科普文化活动140多场。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了乡风文明和农村和谐稳定。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新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依靠“一约四会”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打造了大庄村、兴隆村、宣村等一批区市县“百佳村屯”。如兴隆村在开展先进评选时,利用“一约四会”制度讨论为有德人士授牌;大庄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利用“一约四会”制度讨论推倒旧房新建新农村集中式居住住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