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九年,夯實孩子九大核心素養(操作篇)

立足九年,夯實孩子九大核心素養(操作篇)

一、理念架構

為了培養“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核心素養,我們實施了學校育人目標、學習模式、課程統整、資源整合等系統綜合改合,並提出了“立足九年,夯實孩子九大核心素養”戰略架構。

構建“支撐一生的生活;啟迪享用一生的智慧;夯實伴隨一生的學識;提高發展一生的能力;培養受用一生的習慣;增強恩澤一生的體質;打造幸福一生的個性”是學校的育人總目標。立足九年,著眼16年(學生時代),前瞻60年(一生);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是學校的辦學理念。

弘揚孩子的天性,培養孩子的個性,啟迪孩子的靈性,誘發孩子的創造性!關注孩子在校園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讓孩子擁有幸福童年,讓孩子身心健康、精神發育贏在起跑線上!

重點關注三個維度:健康體魄與博愛情懷,協作能力與創新精神,完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

二、實踐探索

1閱讀素養

統籌規劃制定閱讀興趣、習慣、方法、數量等為內容的九年閱讀指導綱要,樹立大語文思想,實施課外閱讀課程化,從入學第一天抓起,從一年級抓起;畢業班也要將閱讀進行到底。

閱讀、悅讀、越讀!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致力於創建書香校園是我校追求的辦學特色之一,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品味書香,成就人生。課外閱讀從小學一年級抓起,從入學的第一天抓起。

改善閱讀環境,營造閱讀氛圍,強化閱讀指導,樹立“大語文、生活語文”的理念,搞好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銜接,高標準依次超額完成課標規定的小學各段閱讀目標;實施“快樂閱讀、超功利閱讀”計劃,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的校園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誘導學生確立正確的閱讀態度、閱讀動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品質,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文化的積澱和文化的建構,開拓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心靈空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以“爭創書香中隊、爭做讀書標兵”為載體,以“晨誦、午讀、暮省”為主要形式,營造書香校園;通過“小手拉大手,讀書進千家”活動,從書香校園向書香家庭、書香社區拓展輻射。

閱讀氛圍的創設:完善閱讀的環境文化。通過擺放花草、藝術品,播放輕音樂,懸掛裝飾品(紅燈籠、紅雨傘)等舉措,讓書香苑更古樸、高雅、精緻、溫馨;在書香苑的牆壁上設置實新學生讀書宣言、讀書名言錄、讀書明星榜、閱讀書目龍虎榜、讀書成果展示窗;重塑閱讀的精神文化。充分利用板報、廣播站、電視臺、網站宣傳優勢,全面營造“讀書的學生最快樂、讀書的學生最幸福,讀書是高雅的事情”的輿論氛圍。重塑閱讀的精神文化。在孩子們的心田裡播下“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品味書香,成就人生”的種子,同時施予必要的陽光、空氣、水分、養料,使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改變閱讀的服務文化。為學生在書香苑讀書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比如在每張閱讀桌上擺放便於學生隨時查閱的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提供精美的閱讀摘錄卡、個性化的書籤,設置暫時保存未讀完圖書的抽屜等;整合閱讀資源。充實、更新書香苑存書,建設班級圖書角、校園圖書超市;在調查學生期待視野與閱讀興趣的基礎上,讓必讀書目、推薦書目、自讀書目構成完整的鏈條,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發揮團體效應。從抓教師讀書開始,進而感染學生讀書;表彰喜歡讀書的學生,影響尚未進入狀態的學生;運用求成動機,積極開展

豐富多采的讀書專題活動,給學生提供多角度展示讀書成果的機會,讓學生髮現讀書的樂趣,變“要我讀”為“我要讀”,使讀書成為習慣,成為自覺行為,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創設閱讀的環境場、時間場。廢除一些不必要的考試,減少一些學科書面作業,統籌協調各類活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心理負擔,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閱讀的時間;提倡快樂閱讀、超功利性閱讀,讓課外閱讀課外些,再課外些;建立導向、激勵、制約、評價機制。出臺實新學校課外閱讀激勵、評價方案,對學生九年課外閱讀進行統籌規劃,實施分級、分段、分層次評價;構建閱讀的社會微環境。與家長及時溝通,爭取家長密切配合,實施親子閱讀計劃,為孩子購書、節假日讀書創造一個寬鬆的家庭氛圍。

閱讀興趣的培養:著眼課內激發興趣,延伸課外培養興趣,開展活動提高興趣;遵循閱讀的基本規律,倡導快樂閱讀、超功利性閱讀,保持興趣;營造閱讀氛圍,構建閱讀情感場,增加興趣;教師採用“展示圖片、設計幽默、製造懸念、抖出包袱、賞析片段”等形式向學生精心推薦讀物,誘發興趣;5、以教師讀書的興趣影響學生讀書的興趣;舉辦讀書節、多角度展示閱讀成果,讓學生感悟到讀書的樂趣;嘗試師生同讀、親子閱讀、圖書漂流、懸賞閱讀、幫弟弟妹妹讀本書等新的讀書形式,鞏固學生的讀書興趣;輪流填寫《班級閱讀日誌》、自我整理《讀書成長手冊》,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意趣;在“誘導學生確立正確的閱讀態度、閱讀動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書品質,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的基礎上,使學生讀書的目的儘量實現從外驅到內驅的轉變,同時也引導學生讀書的興趣延循興趣——樂趣——意趣——志趣的層次逐步提高。

閱讀習慣的養成:通過“教師垂範、榜樣示範、自我規範”對小學生要養成的閱讀的基本習慣進行長期的、分層次的培養;及時提醒並糾正學生在不同年齡段、不同環節、不同場合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習慣;糾正一個壞的讀書習慣比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更費勁,因此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要從低年級抓起,從一開始抓起;通過各種渠道要讓學生明白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自己閱讀生涯中的重要性,進而激發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自覺性、主動性;閱讀習慣的形成需要誘導、強制、重複練習,直至形成習慣為止。

立足九年,夯實孩子九大核心素養(操作篇)

2公民、道德素養

藉助自主管理、合作學習培養孩子民主平等意識,重塑教室功能,讓學生在民主的生活中學會過民主的生活,我們要藉助教室這個社會場培養未來的公民而不是順民、暴民。

習慣養成遵循他律、互律、自律浙進原則,達到刻意不自然、刻意自然、不刻意自然的效果,實現從好行為、暫時好習慣、永久好習慣(潛意識)終極目標。學校要通過“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習”的道德長跑活動,一手抓好習慣養成,一手通過引進的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矯正不良習慣。

主要做法有:

1、從每個人每件事做起,創建和諧校園;學校無小事,校園無閒人;和諧出效率,和諧出效益。單從教師角度看,我們要求教師要學會與領導、同事、學生、家長、社會、自我和諧;要誘導學生學會學習與生活、課內與課外、理想與現實、現在與未來等諸方面的和諧。和諧體現為一種教育生態的平衡,它至少涉及校園內外兩大系統要素。科學是和諧校園之基石,民主是和諧校園之根本,人文是和諧校園之靈魂,開放是和諧校園之源泉。建立和諧校園要解決好三件事:重構師生關係、重建校園生活、重塑學校文化。

2、獻愛心,見真情,“一幫一”活動:幫扶不是包辦,不是“代替”,幫扶最高境界是培養自理習慣及能力,幫扶不僅僅限於生與生幫扶,還應該包括師與師,師與生幫扶;幫扶甚至可以拓展到家庭、社會這個層面;幫扶不應該加重高年級學生及教職工負擔,幫扶要爭取家長支持;幫扶要建立評價激勵機制。

3、愛書、看書、獻書、書香滿園:創建書香校園是我們追求的辦學特色之一,旨在“以閱讀為載體,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我們的口號是:與書為友,與書為伴,品味書香,成就人生。

4、知我實新、愛我實新、榮我實新:知我實新的校史、校訓、校風,積極參與校歌、校徽、校標、校卡設計及校報、校刊、校臺的投稿工作;要樹立“校興我榮,校衰我恥”,“今天我因實新而自豪,明天實新因我而驕傲”新理念,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實新是我家,我與實新共榮辱”落實到具體行動中。一個學生的生命動力。

5、“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養一習”道德長跑活動:禮儀教育、養成教育要系統化、活動化;禮儀教育、養成教育標準要分為基本、弘揚、追求三個境界,依據師生實際逐步提高、逐步達標。“習慣的養成猶如紡紗,一開始只是一條細細的絲線,隨著我們不斷地重複相同的行為,就好像在原有那條絲線上不斷纏上一條又一條絲線,最後它便成了一條粗繩,把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給纏得死死的。”教育就是幫助人養成好習慣。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入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在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可見良好行為習慣是人才成長、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應重點抓好學習習慣、守紀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文明禮儀習慣、人際交往習慣、集體活動習慣等七個方面。

6、班級星光燦爛:一方面傳統“三好學生”的評選存在諸多弊端:週期長、人數少;期中、期末、小一至小六當選“三好學生”的學生變動極小,某些學生成了當選“三好學生”的專業戶,多數學生成了“陪客”,其激勵作用大打折扣,同時因缺少競爭對手對所謂的好學生的發展也極為不利;應試教育作怪,三好演變成了學習一好,分數成了唯一評價指標;“三好學生”兩張皮,學生在校內、家裡表現明顯不一,“在校是溫順的小綿羊、在家是厲害的大老虎”,容易造成學生的人格分裂;僅對學生某些智能進行評價,對評價的這些智能處於劣勢的學生是極不公平的,也就是說評價失去了公正性。另一方面小學生盲目追星,“追星族”在校園大有愈演愈列之勢:對明星生日、星座、愛好、穿戴、奇聞怪事等了若之掌,因追星言語不和造成大打出手的事情時有發生。再一方面“學校成了培養失敗者的心理工廠”,因學習不好,是許多學生在校園、班級抬不起頭來;學生失去了進取的動力,因一方面差逐步演變成多方面差,因而提前被淘汰出局。鑑於以上原因,遵照“沒有差生,只有個性不同的學生”、“人人有特長,人人都能行”、“多一把尺子評價學生就多一批好學生”,“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要樹立孩子身邊的典型、明星”等新理念,根據小學生心理、生理特徵,借鑑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依據《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我們特推出“校園星光燦爛”主題德育活動系列。

7、實施感恩教育,構建感恩文化。通過本主題活動的開展,旨在讓學生有感情、有靈性、有伶憫之心、有善良之心、敬畏生命,知恥知榮,知恩圖報。不望國之恩、黨之恩、社會之恩、師長之恩、知遇之恩、提攜之恩、幫扶之恩……可以採取讀感恩書、講感恩話、唱感恩歌曲、做感恩事、寫感恩文、當感恩標兵等實踐活動,使得學校的輿論更加良好、,師生關係更加融洽,感恩之心更加強烈、,奮發之情更加高昂,使得“滴水之恩當報湧泉”之情生根、開花、結果。

8、嘗試寒暑假、節假日佈置德育實踐作業。比如傳統春節我們推出的德育實踐作業是:在春節期間向你的長輩、老師、同學打一個電話或發一條短信互表新年祝福;問一問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他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是怎麼過年的,通過比較你有什麼體會、感悟?走親訪友、招待客人也有學問。要留心自己年假是怎麼做客、待客的,以便開學後與你的同伴交流;如果有條件的話,讓家長或他人為自己拍一張年假生活照,自己在後面寫上一段有紀念意義的話。開學後不要忘記帶上照片讓你的好朋友一同分享啊!利用自己的壓歲錢購一本學校推薦的書目,並且與爸爸、媽媽同讀這本書,以體驗書香為家庭帶來的樂趣;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制定、實施一個花壓歲錢的小方案。開學後比一比看誰的壓歲錢花的最有意義;用在學校所學的綜合知識,嘗試解決或改進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一個實際問題,同時感悟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又比如國慶長假我們安排的德育實踐作業是:與爸爸媽媽一道開展“跳繩、踢毽子”等健美強身的家庭陽光體育活動,進而改變家庭娛樂方式,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提升家庭幸福指數;怎樣幫助爸爸(媽媽)改掉一個不良習慣;我給爸爸(媽媽)洗一次腳(洗一次衣服);落實“好孩子小書房計劃”(一個學習角、一張書桌、一盞檯燈,簡易書櫃),在此基礎上,開展“我和爸爸(媽媽)同讀一本書”的親子閱讀活動;把自己這一個月在校情況向爸爸媽媽回報一下。讓父母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共同解決自己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煩惱。國學經典《弟子規》中的要求你踐行的如何?讓家長給你一個綜合評價。

3健身素養

體育課、運動會要突出健康第一思想,讓孩子養成終身喜歡的一項健身項目。

路徑:每天鍛鍊一小時,精神振奮一整天。將整齊劃一大課間變成自由選擇的體肓超市:將過分強調競技性、特殊訓練才能完成少數運動員參加運動會變成全員參與的趣味運動會。

主要做法:

1、體育超市:所謂體育超市,就是把學生喜好的各類體育活動器材,擺放在學校各個部位。在活動時間,學生可依據自己的喜好任意進行選擇。建立體育超市的目標:我的課間我做主——我喜歡,我選擇;我選擇,我投入;我投入,我健康;我健康,我陽光。核心理念:缺什麼,補什麼;需什麼,供什麼。變被動參與為主動選擇;每天鍛鍊一小時,精神振奮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服務宗旨:“一切為了孩子健康,為了一切孩子健康,為了孩子健康一切”,搭建多元平臺,提供多元服務。體育超市的建立,實現了讓大課間學生的活動由被逼鍛鍊變為主動參與,即由“讓我活動”變為“我要活動”,玩和運動融為一體——玩就是運動、運動就是玩;體育超市的建立,也將實現“讓原來整齊劃一的、單調乏味的大課間變成豐富多彩的、充滿無窮變幻魅力的開心大課堂,大課間將成為全體教師的公共課,其他科任老師變成體育老師的助教;體育超市的建立,促使學生運動、鍛鍊理念的轉變——從體育運動到終生健身;除此以外,體育超市的建立,還將產生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課堂上是師生,課間是活動的搭檔、夥伴,加深相互之間在性格智能、學習方式等角度的體驗、認識,增加在課堂活動中的默契程度,為高效課堂的推進起到正強化的作用。

2、趣味運動會。針對傳統運動會許多項目技術偏難,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學生很難完成其技術動作;又比如傳統運動會過分突出學生個人能力體現。運動會參與的人數偏少,運動會往往只是為少數同學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為此我們提出了舉辦趣味運動設想。趣味運動會突出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淡化了活動的個體性、競技性,強化了活動的群體性、靈活性以及參與的廣泛性、團體性,體現了活動項目的多樣性、選擇性,增強活動本身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3、實施大課間行為藝術。它是我校落實國家陽關體育行動的有效載體。大課間行為藝術課程是以陽光體育運動為平臺,在完成陽光體育運動要求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和過程中,也同時完成其他學科的一些教學內容(目標)和綜合性探究實踐活動的一些教學內容(目標),是以肢體活動行為的彰顯為基本形式的綜合性校本課程。實新學校在課間活動上自主開發了適合大課間的個性化的校本體育課程、開發實施了體育超市活動。校本體育課程在廣播操、韻律操、交誼舞基礎上融進古詩詞、國學經典、英語對話、成語接龍等學科內容,使其演變為大課間行為藝術。

立足九年,夯實孩子九大核心素養(操作篇)

4藝術素養

面對高考升學壓力,樹立小學、初中是孩子藝術素養養成黃金期,琴棋書畫等讓孩子選擇一種終身喜歡藝術項目。可通過社團、興趣小組、藝術節等來實施。

主要做法:

1、開設藝術選修課程:採取“一師雙崗、一室兩用、學生校級走班”實現了從興趣小組到開設藝術選修課程提升。

2、舉辦年度藝術節。讓童年充滿創意,讓藝術浸潤孩子的生活。當藝術節的第一個音符在校園的上空飄蕩,藝術已融入我們學習生活的每一天。每屆藝術節從畫展、摺紙比賽,水果拼盤、石頭畫等三十餘項活動中讓學生選擇,為全體學生共同獻上一場精彩的校園藝術盛宴新。

5科學素養

崇尚人文,信奉科學。採用合作探究思維課堂;增加校園景觀科技元素成份;舉辦科技節、五小科技活動、研究性學習等主輔渠道來實現。

主要做法:

1、開設觀察課程,一年四季布置科學觀察作業。小學生對自然中的一切現象都報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在有意無意中從事的科學活動也極頻繁,只是我們在發現時沒有及時予以重視,使其固有的積極因素在不同程度上逐漸淡化了。在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科學觀察探究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低年級段安排觀察螞蟻的活動,讓學生觀察、記錄、討論,猜想。又如中段學校每年均開展班級養蠶活動,讓學生連續記觀察日記,撰寫觀察研究報告。

2、舉辦科技節。科技節主題鮮明——尚科學,體驗生活,動手實踐,探索創新。科技節目標明確,即普及科學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激發創作靈感,陶冶藝術情操。我校年度小探索者科技節盛況空前,她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廣,群星輩出。學校精心設計、周密策劃:小探索者歡樂大講堂科普講座、科普板報、科幻繪畫(含電腦繪畫)大賽、科普讀書活動、科學暢想小論文比賽、小製作、小發明比賽、現場製作比賽、我的愛心我做主、環保你我他、文藝表演等十項活動,全校師生參與率達百分之百。每屆所有競賽活動我們均採取班級、年級、學校層層篩選推薦的形式進行,六屆科技節共收到各年級上交的優秀科幻畫513 件,評出一、二、三等獎共 125人;科技小製作98 件,評出最佳創造獎35 件;科技小論文60篇,評出優秀創作125篇。在從這些獲獎作品中,我們深刻的感受到了同學們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創造力,它們構思新穎,具有教育性、時代性、欣賞性。還有即將開始的“科技文藝匯演”更是精彩紛呈,相聲、快板、舞蹈、時裝秀、經典唱誦,好戲連臺,彰顯同學們的藝術才華及表演能力。

3、校園景觀課程化。實新教育實現了完整循環:先讓兒童從生活走向了學科,即從“百草園”再走向“三味書屋”,又讓兒童從學科走向了生活,即從“三味書屋”再走向“百草園”。校園景觀課程化旨在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校園特意創設的各種實際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新校園是一本精心設計的“教科書”和“生態實驗室”,“編排”這本教科書時,充分體現了綜合性、趣味性、探究性、實踐性、互動性、生成性、開放性的特點,同時實現了跨學科資源整合,從孤立的校園課程景點走向了系統的課程

6社會素養

讓孩子走進社區、社會這個大課堂。開展參觀、調查、考查等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孩子社會閱歷;組織春遊、夏令營等遊學活動。

主要做法:

1、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策劃活動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環節,以活動為載體,以體驗為根本。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生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舉辦“酷我夏令營”。通過夏令營讓學生在遊戲活動中,提高心理素質;開發心靈潛能;掌握調整良好情緒的方法。在緊張訓練過程中,建立自信;學會團隊合作;尊重他人;挑戰自我。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鍛鍊自我生活能力;感悟家庭幸福;與同伴結成心靈夥伴

3、開展年度遊學活動。通過“親近自然、擁抱綠色”主題遊學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本期我們擬開展的春遊系列活動,讓學生看春——感受春之韻、識春——體會春之情、畫春——渲染春之魅、扮春——細品春之味、作春——抒發春之魂就是對該主題活動的一個探索。

7生態素養

自我生態:藉助心教育來實現身心和諧;自然生態:藉助學科整合體驗感悟自然生態平衡重要性;社會生態:藉助職業體驗認識服務、被服務角色意識、職業選擇意識。

主要做法:

1、藉助心教育,從小培養學生內在秩序感和規則意識。

2、與自然界做好朋友。這是我校要求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少年的基礎上,又提出新的要求,同自然界做個好朋友。

3、節假日陪爸爸、媽媽上一天班,參加角色體驗遊戲館,讓我們孩子認識服務、被服務角色意識、職業選擇意識。

8生活素養

獨立生活能力,會洗衣、做飯、整理房間;會計劃理財購物;會與家長、教師、同學和睦相處。藉助寒署假社會實踐及親情作業來實現。

主要做法:

1、利用寄宿制學校這樣一個平臺,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生活環境,並進行諸如洗衣、做飯等基本技能的標準訓練,讓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2、從學習禮貌用語入手,讓學生掌握交往的技巧。作為教育者應該從小就教會他們懂得使用禮貌用語和交際技巧與他人平等交往。例如:“喂”“您好”“認識您很高興”“請”“謝謝”“對不起”“早上好”“你真棒”等禮貌用語。在交往中慢慢的就體現出他們的理智、情感了,也就增強了學生交往的信心,提高他們交往技巧,使他們跨出了交往的第一步;同時打破課本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高自己的能力。

3、開展多項課外活動,創設交際情景。經過大量的,多項的活動式教育課程來創設情景對話,進行口語訓練,從而激發他們多說多動的交往能力。

4、深入社會生活實踐中,提高生活素養。例如:創設這樣一個情景,讓學生在校園裡利用自己的交際能力,在校園或家庭社會尋找支持自己的人士或朋友,然後統計下來看哪個小朋友的交際能力強。還可以通過藉助寒暑假的社會實踐作業佈置一些諸如幫媽媽做飯、打掃房間等實踐活動,檢驗學生的生活自立能力。

9信息素養

關注區域:會藉助互聯網學習、交友;會使用網銀理財、購票、購物;會選擇有用信息,初步具備互聯網思維意識,嘗試眾籌完成團隊事務。藉助信息課程內容改革及學科整合來實現。

主要做法: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整體設計、改造信息技術課程,提升學生全面的信息素養。無論是信息意識、信息能力,還是信息道德,都體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因此,培養信息素養首先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教學主線,整體設計課程”。創設學生熟悉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在一個個真實的實際問題中。讓孩子們通過真實的情景體驗、感悟、分享交友、網購、理財等互聯網給生活帶來便利,進而感知、實踐互聯網思維。

三、感悟與分享

要實現九大核心素落地,我們的體驗感悟是:堅持“素質教育從課程出發”的理念,探索國家(地方)課程校本化、學校課程特色化、學生活動課程化的路子,逐步構建起校本化的國家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課堂與課外、統一目標和特色目標、學生共性發展與個性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

實新學校的環境文化課程重在培養孩子完整的“精神世界”,“一主多元”學科課程重在培養孩子智慧的“知識世界”,綜合實踐課程重在培養孩子豐滿的“生活世界”。

我們的經驗初步提煉概括為:從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目標;從關注傳承知識,到重視創新知識、應用知識;從學科單大獨鬥,到跨學科統整協作;從關注學科素養到學科素養、社會素養全面關注;從學校教育走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教合一的全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