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踢腿、下腰、身段、唱腔、念白……在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练功房里,村里的大嫂大娘们站得满满当当。伴随着戏曲老师曹会敏的口令,身着短袖、灯笼裤、练功鞋的梨河镇戏迷们正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戏曲基本功。

“俺村人都特别喜欢听戏,市里面来给村里免费唱大戏真是给村民提供福利了!”梨河镇新蛮子营村村民 张大妈告诉记者,听得过瘾了,村民们也想跟着学几段戏,在戏曲进乡村活动中,新郑市豫剧演艺中心多次到镇村组织戏迷培训,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戏曲演出,让群众尽享戏曲欢乐。

「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梨河镇新蛮子营村共有1385口人,是河南省第二批搬迁的郑州市最大的南水北调移民村。戏曲连乡愁,扎根再开花。新蛮子营村从南阳淅川迁到新郑梨河以来,“戏曲进乡村”及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移民的融入。

梨河镇是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2016年以来,镇里共建成19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了村村有舞台。据介绍,从2013年起,每年梨河镇都会举办戏迷擂台赛,在2018年度戏迷擂台赛上,1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都是来自梨河镇几个村庄的戏迷群众,精彩的戏曲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除了戏迷擂台赛,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经常组织群众开展戏曲、广场舞等各类技能培训,每年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开展镇元宵节文艺展演、戏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全民阅读等文化惠民活动。

「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2017年新郑市、镇两级投资近50万元,为新蛮子营村新建高标准的百姓大舞台、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升级改造电子阅览室、儿童活动室、图书馆分馆、棋牌娱乐室等文化功能室,为村民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新郑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省、郑州市剧团及南阳市剧团来到新蛮子营村送戏,各级剧团的演出、梨河镇戏迷擂台赛、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让村民不出村尽可享受戏曲艺术盛宴。

「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如果你光说新郑变化大,群众虽然知道确实如此,但可能会觉得空洞。如果让他们在好听好看又欢快的氛围中慢慢享受,他们会渐渐地认同,会说‘嗯,确实是这回事’。”新郑市豫剧演艺中心团长曹会敏向记者分享了自己这么多年在乡村演出戏曲的感触,“过去演几场就走了,群众‘不解渴’。如今剧团开展‘结对子、育骨干’,在乡村打造一批不走的农民剧团。只有这样,戏曲才能更好扎根乡村、留在乡土。”

「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新蛮子营村每年村里除了唱大戏,还组织舞龙队、广场舞队、盘鼓队表演。同时,文化服务中心全面开放,方便村民读书看报、娱乐健身,丰富文化生活,戏曲文化加速了移民与当地居民的情感融合。

「戏曲进乡村」梨河镇新蛮子营村:送戏家门口 解移民乡愁

据了解,新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戏曲进乡村惠民。2002年以来,连续16年购买剧团送戏服务,并且不断加大送戏下乡力度。2002年下乡演出达100场,2012年增加到200场,2016年以来增加到每年300多场,总计达3000场,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除此以外,新郑市每年还拿出50万元支持市豫剧演艺中心结对子,搞培训,种戏在乡。豫剧演艺中心里的演员经常到镇、村,面对面示范、手把手教戏,受到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主编:李明 | 副主编:刘丽敏

新闻中心出品

新闻中心融媒体记者 赵丹 刘宏恩

编 辑:赵博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