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祕密?

一個王國,竟兩次在蘭州建都城!這是為何?

西秦國一個人們比較陌生的王國。這是一個遊牧民族所建的王國,不僅和秦人沒有絲毫關係,從時間上說也遠遠晚於秦朝。就是他們,竟然兩次在蘭州建都城。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夏官營古城歷史上的西秦勇士城

這是鮮卑人建立的王國,鮮卑人他們原先生活在東北的大鮮卑山,後來發生分裂,多支部眾向西遷移,或遊牧於河西走廊,或在隴西一帶,人們將其分佈稱河西鮮卑、隴西鮮卑。我們主要說的建立了西秦國的隴西鮮卑乞伏部。這支部落和其他西遷的部落,差不多同時離開東北,在爭奪逐漸發展壯大,演變成了以鮮卑為主體的多民族聯合體。

四世紀下半葉開始時,日漸強大的乞伏部成為隴西鮮卑部落聯盟的盟主。逐漸向王國發展。不幸的是,他們的王國命運多波折,就都城更是多次遷移,這固然有遊牧民族的特性,但也說明王國的安全形勢並不讓人樂觀;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西秦泥塑佛頭

最初他們的王都在白銀水泉黃河邊的柳州城,後來一次次戰爭的勝利,榆中的苑川河谷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地帶。不過,這個好運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很快大軍壓境。前秦建元七年(公元371年),前秦苻堅派軍討伐,隴西鮮卑首領乞伏司繁兵敗投降,後被前秦封為鎮西將軍。但這種投降,僅僅是表面的屈服。如同沙灘上的高樓,一場大雨就足以讓他崩塌。

公元383年中國歷史上,有名肥水之戰爆發,東晉軍隊以少勝多,前秦苻堅失敗。強行捏合起來的王國四分五裂,擔任鎮西將軍的乞伏國仁乘機率軍返回隴西。這時,他們已經擁有人口十餘萬,具備了建國的基本條件。公元385年8月,苻堅死後,乞伏國仁便自稱“大都督、大單于、大將軍”改前秦年號建元為建義,封其弟乞伏乾歸為上將軍,築勇士城,在轄境內改置十二郡,包含了甘肅東部和中部的許多地方,實際上是虛張聲勢。他們以“秦”為國號,史稱西秦。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西秦都城勇士城在今天榆中苑川河中部,人們可能就是夏官營古城。這個城已經非常殘破,但相對比較完整。古城呈方形,周長約一公里,城牆已經基本上塌了,只有城基還比較完好,殘存的牆基寬達5米,而殘存的城牆達10米之高,城牆外面是5米深、10米寬的護城河。

這裡南靠山,北臨河,東面是古絲綢之路。東行可達長安,西行則達蘭州西固,從地理位置和氣勢上來看,有帝王氣象。對它是否就是西秦國都勇士城,人們還存在爭議。《重修皋蘭縣誌》記載:“夏官營側有廢城,王家崖側亦有古城,較大,俱已半毀,是否古苑川城,不可考矣。”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西秦國都殘跡

公元394年,乞伏乾歸稱秦王。這個帶有強烈遊牧色彩的王國,經常遷移都城,白銀水泉的鸇陰古城、西固金城(即漢代金城縣城)、榆中的苑川夏官營古城、廣河的嵻琅城等古城,都曾做過他們的都城。

在王國46年的時間裡,就遭遇了兩次滅國。最興盛時,也才管轄著武威到天水、隴南及青海東部的部分地方而已,雖然號稱有十一州、三十郡、四十八縣,可虛張聲勢的多,真正算起來州縣很少,有些州只有一個縣,有些州只有名字而已。公元431年被匈奴人建立的夏所滅。

西秦雖然統治時間短暫,但卻留下了一些很令人驚奇的文物。西秦人在炳靈寺外的黃河上建了飛橋。這座橋被人們成為天下第一橋。《水經注》中說:“有河夾岸,岸廣四十丈,義熙中(405年——408年)乞伏於此作飛橋,高五十丈、三年乃就。”宋夏之戰時,飛橋被毀“先斷炳靈寺橋,星章峽棧道,四面急攻……”。此後,天下第一橋就成了文人墨客筆下憑弔的場所了。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模擬的西秦飛橋圖


同時,開鑿了炳靈寺石窟169窟,留下了西秦建弘元年的題記,是中國石窟開鑿史上最早的題記。炳靈寺位於臨夏永靖縣西南35公里處的小積石山中,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它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甘肅三大石窟,莫高窟以壁畫見長,麥積山以泥塑見長,炳靈寺則以石雕聞名。從建弘元年的題記說明,炳靈寺還是西秦國的皇家寺院。西秦人非常信奉佛教,399年,著名高僧法顯西行求法,曾在苑川河谷夏坐。


兩次在蘭州建都,一個遊牧王國,究竟隱藏著啥秘密?


西秦坐佛

這個兩度在蘭州建都的王國,雖然如同天上的彩虹一般短暫,但卻留下足以令我們讚歎的遺蹟,向我們展示著一個王國的聲威。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