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中並無「通脹」風險

法制晚報2018-10-2411:45:39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李洪鵬)今天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宏觀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佈會,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在發佈會上表示,社會上出現了有關“通脹”甚至“滯脹”的聲音。認真研究分析後認為,這種擔憂多慮了,當前,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並未出現趨勢性上漲跡象。此外,冬季採暖季即將來臨,居民用氣可以全額保障。

電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造正在推進

孟瑋介紹,目前,全國所有省份均建立了電力交易機構,其中,雲南、山西等8省(區)組建了股份制交易機構;北京、廣州2個區域性電力交易中心也組建完成,成立了全國電力交易機構聯盟,形成業務範圍從省(區)到區域、從區域到全國的完整組織體系。截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國各電力交易機構註冊的合格市場主體達82921家,較2017年底增長約2萬家。2018年8月底,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推進電力交易機構規範化建設的通知》,要求按照多元制衡的原則對電力交易中心進行股份制改造。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

輸配電價改革持續擴大。在2017年實現省級電網輸配電價改革全覆蓋的基礎上,2018年陸續核定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5大區域電網輸電價格,以及24條跨省跨區專項輸電工程輸電價格,累計核減電網企業准許收入約600億元。

售電側市場競爭機制初步建立。截至2018年8月,全國在電力交易機構註冊的售電公司達3600家左右,為電力用戶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和服務,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開展了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共有試點項目320個,不少試點項目已投入運營,在引入社會資本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顯著提高了配電網運營效率,改善了供電服務質量。

回應“通脹”“滯脹”

經濟運行中並無“通脹”風險

孟瑋表示,9月份CPI數據正式發佈後,社會上出現了有關“通脹”甚至“滯脹”的聲音。認真研究分析後認為,這種擔憂多慮了,當前,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並未出現趨勢性上漲跡象。

從9月份情況看,CPI漲幅攀升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具體來看,有三方面因素,一是夏秋季節蔬菜輪替、前期部分地方遭受極端天氣等因素導致鮮菜價格環比上漲9.8%;二是季節變化導致鮮果價格環比上漲6.4%;三是中秋、國慶節日消費需求增加,拉動豬肉、雞蛋價格分別上漲3.7%和2.2%。這幾項因素對CPI環比漲幅的貢獻達到63.5%,是CPI漲幅攀升的主要原因。

從核心CPI變化情況看,物價走勢平穩。國際上通常用扣除食品、能源價格影響後的核心CPI衡量經濟運行通脹走勢。1—9月份,我國核心CPI累計同比上漲2.0%,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9月份同比上漲1.7%,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是近兩年來的低點,表明經濟運行中並無“通脹”風險。

孟瑋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價格總水平有望繼續保持平穩運行,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生產穩定,糧食、生豬、蔬菜、油料市場供給充裕;工業生產平穩,工業消費品市場總體供大於求;服務業供給數量和質量不斷提升。儘管可能會受到季節性、臨時性等短期擾動因素影響,但不會改變物價總體平穩運行的態勢。

回應天然氣保供工作進展

居民用氣可以全額保障

孟瑋表示,天然氣穩定供應關係到千家萬戶,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全年已落實可供資源量2635億立方米,比去年增加249億方;各省區市全面完成全年供氣合同以及供暖季供氣合同簽訂,資源全部分解至各地;今年新開工儲氣項目近100個,預計可形成儲氣能力約160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約35億立方米以上;管網互聯互通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南氣北送新增供氣能力大幅提升;目前主要供氣企業已基本完成儲氣庫注氣計劃。

總體看,今年我國天然氣供需雖然處於緊平衡狀態,但居民用氣可以全額保障。下一步,我委和國家能源局將著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滿足民生用氣需求。

孟瑋稱,堅持“民用優先”,並把燃氣公交車、出租車納入民生用氣保障範圍優先落實和保障氣源。

此外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推動、居民可承受,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清潔煤則清潔煤”的清潔取暖方針,統籌推進清潔取暖工程。堅持先規劃、先合同、後改造,有序推進“煤改氣”。在改造完全到位並落實氣源之前,不得拆除原有供暖設備。

為應對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制定了需求側調峰用戶清單,並提前與用戶進行銜接,盡最大可能提升應急調峰能力,做好極端情形下確保民生用氣的預案。

回應“上海民辦學校供應商提供過期食材”

加大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的打擊力度

“這兩天大家關注上海民辦學校供應商提供過期食材的問題。看到這個消息,我們也覺得很痛心,我們大家都非常希望有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孟瑋表示,要營造這樣一個好的消費環境,重點是抓好四個體系建設。

一是強化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以標準實施促進質量提升。二是健全消費後評價體系,完善全過程產品和服務安全防範機制,健全消費環境監測評價體系。三是完善消費領域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加強消費領域信用信息採集,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的打擊力度。四是健全消費者維權法律體系,提高消費者主體意識和維權能力,加快個人信息安全立法,進一步加大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