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过来看,什么是真正的回头客?

老板过来看,什么是真正的回头客?

有个词儿叫「复购率」,意思是,我家有10个新客户,一个月之内,有8个进行了二次消费,所以我家复购率80%,看起来好高是不是,老板很满意是不是~

但是复购率,真能代表用户的忠诚度么?不全部是

举个例子:

假如你每天早上都要去西二旗地铁站A口坐车去上班,然而进站口人超多,所以你每天会在地铁口买个鸡蛋灌饼吃,正好等人少了再进站。

1,突然有一天,鸡蛋灌饼摊旁边又开了个一模一样的鸡蛋灌饼摊,但是便宜2块钱,你会买哪个?

2,又或者有一天,互联网早餐大战开始,大额补贴+送到公司,你还会买鸡蛋灌饼么?

所以用户忠诚度,回头客这事儿,得科学来看

一,用户分类

把涉及用户忠诚度的数据,近一步细分

仔细想想,不少的用户虽然买买买,但买的原因永远是因为价格低,哪儿便宜就在哪儿下单。

所以根据满意度-忠诚度划分出四个象限:

  • 高满意度,高忠诚度是天使型用户;

  • 低满意度和低忠诚度是危险型用户;

  • 低满意度,高忠诚度是羊毛型用户;

  • 高满意度,低忠诚度是人质型用户。

老板过来看,什么是真正的回头客?

以上用户的划分,都可以通过购买频率、购买份额等指标测量;还可以细分出用户价值,用户流失,用户偏好。根据这些不同的用户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羊毛型用户,采用低让利的优惠组合;天使型用户,则引诱他们更高的消费。策略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实从商业角度,营销活动的目的不是冲销量,而是利润,商业永远和收入和成本挂钩。

总之,将企业/业务目标按层级结构进行拆解,利润是收入和成本相减,收入则是购买人数和客单价相乘。做运营策略时,就是将一个大目标拆解成多个小目标,每个小目标都有不同的策略,又互相关联

二,用户分层

除了横向的用户分群,还需要对用户进行纵向的分层,毕竟只有那些能够被激活、与产品有互动、长期留存、消费/点击广告,甚至主动为你做传播的用户,才是真正优质的、核心的、正在创造价值的用户。那么,如何找到这群真正的优质核心用户呢?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层。

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行为”的触发情况,标识用户的当前状态。以此判断用户正处于新增、活跃、留存、传播、付费的哪一个阶段。

老板过来看,什么是真正的回头客?

1,如何分层

举个例子,消费类(或电商)企业典型分层

第一层是访客,也是以启动应用做标准;若一定时间周期内没有回访记录,则记入流失访客;

第二层为评估者,分层依据是:触发[查看]等内容浏览相关的事件;如果一个用户仅仅启动了应用,却没有浏览任何产品,就可以记为一个流失了;

第三层标记为消费用户,这个分层标准很简单,比如:至少购买一次;对于浏览却没有选购产品的用户,记为“消费前流失”;

第四层可记为复购用户或者忠实用户,这些用户在消费行为上能够满足[周期性]的特征,消费金额能够逐步[增长];而时间周期内,有过消费记录却不满足该层级标准的用户,可以被记为“消费后流失”。

2,分层的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跟踪研究用户行为,快速地明确用户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并以此划分用户层级。

这种基于行为的用户研究方法,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用研效率,了解不同层级的用户量及其转化途径,为用户增长的突破提供数据支撑。用漏斗分析、同期群分析、留存率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型,究竟哪些用户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用户为何购买为何流失……这些困扰着企业运营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用户分层和用户分群,是用户运营体系的基石。用户分层,是基于大方向的划分,你希望用户朝什么核心目标努力,而用户分群,则是将他们切分更细的粒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最后

无论是分层还是分群,本质上我们是希望明确运营方向,有针对性的找准打点。所以不在于划分的层级多少,群体多少,重点还是在于是否围绕产品的商业价值找准要运营的方向。

当然“找准”是一方面,“高效”也是企业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

通过完整跟踪用户的所有行为,建立用户模型,高效的将你的用户分为不同层级,可支持不同规模企业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让企业清楚的知道用户如何流失、为何流失,并制定相应策略提升用户转化率、留存率,真正抓住企业的核心用户,促使用户产生更大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