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一部手機,等於換一架書!這麼多年,你已經扔掉了孩子一個書房

父母知了

今天給一年級的父母做了一個線下交流互動,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家裡有藏書麼?”結果舉手的父母寥寥無幾,而問到“你的手機多久一換?”差不多集中在一兩年之間就會更換一部手機,時間最短的大概半年左右。而一部好的手機價格抵得上200本30元-40元左右的書籍,想想也是一書架的書,手機換掉就無用了,等於扔掉了一架書。可惜許多父母不這麼想,換手機非常勤,但買書卻很稀少,這對於孩子的教育顯然是一個很大的缺失。

昨天的文字後面收到一條留言:“現在鄉里好多家長都出去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錢可以以後再掙,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想寒暑假出去幹活,還是沒有出去,想多教孩子些知識。”

這應該是一位負責任的住在鄉村的家長,我回復他的:“您是一位負責任的家長,陪伴孩子童年,千萬不要缺席,當然,這樣做並不是要你放棄自己的事業,你可以在這兩個月的假期規劃一下自己的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是最好的親子教育。謝謝您的留言,祝您的孩子健康快樂,越來越棒!”

和這位負責任的家長相比,接下來這則信息裡面的家長簡直形同虛設,雖然在一起,但孩子還是感到很孤單,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兩天四川宜賓小學生“別心雅”的作文近日引發熱議。

換一部手機,等於換一架書!這麼多年,你已經扔掉了孩子一個書房


作文截圖

在作文中,這位小朋友控訴手機是親情殺手,說爸媽寧願在網上和不認識的人聊天,也不願意放下手機面對面聊天,“真是‘父愛如山’,在電腦面前就像山一樣雷打不動。”

換一部手機,等於換一架書!這麼多年,你已經扔掉了孩子一個書房


“而媽媽起來洗了澡,又在床上玩手機去了……”面對這樣的父母,雖然天天在一起,但敏感的孩子感到孤獨是必然的,因為缺少心靈交流。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成年人面對手機碎片化的干擾,少了自律的看護。

(道理這裡省略1萬字)

面對這種情況,成年人關鍵該怎麼做呢?

在孩子面前,我們應該放下自己的手機,關機或者至少靜音,專注陪著孩子。

關鍵在於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

儘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

要多在現實生活中積極與人交流,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

如聽音樂、郊遊、健身等。

儘量通過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樣化的娛樂活動釋放壓力,生活豐富多彩了。

換一部手機,等於換一架書!這麼多年,你已經扔掉了孩子一個書房


建議通過自我約束逐漸減少不必要使用手機的次數,嘗試著離手機遠一點。

例如,在坐長途車或者高鐵的時候,很多人上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機來玩。

其實可以帶一本書、報紙或者雜誌上車,在車上靜下心來。

看看書報,欣賞車外的風景,放鬆一下身心。

嘗試出門不隨身攜帶充電寶,由於智能機耗電較快,這樣就可以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的時間,這是個很有效的辦法。甚至可以為自己換一個非智能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換一部手機,等於換一架書!這麼多年,你已經扔掉了孩子一個書房


對於中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自制能力還不夠強,他們如果玩手機遊戲上了癮,那可真是入戲很深,不可自拔。

家長們最好不要給孩子買功能太多的手機。

最好就是隻能簡單地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手機。

這樣可以人為地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手機對孩子們的影響

如果對手機依賴過於嚴重,例如稍微離開手機一會就心煩意亂或者情緒波動、焦慮。

可以考慮去看心理醫生,做一次心理放鬆,以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