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讚譽過的費氏家族: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

人民領袖毛澤東主席在世時,曾經讚譽過兩個家族。北方的山西運城聞喜縣裴柏村裴氏家族和南方的江西上饒鉛山縣烈橋村的費氏家族。


毛主席曾讚譽過的費氏家族: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


1959年6月29日,毛澤東主席南下視察,在江西與方誌純省長有過一番關於江西曆史文化名人的談話。毛主席說:“江西是個出人才的地方。唐宋八大家江西就佔了三家。臨川的王安石、吉水的歐陽修、南豐的曾鞏都是北宋有名的文人。”沉思片刻後又說:“你們贛東北的鉛山有個費宰相,曉得不?”方誌純說:“沒有聽說過這位宰相大人。”於是,毛主席便把這個費宰相的生平事蹟情況說了一遍。並說:“這個人死後就葬在鉛山。”爾後,他有些感慨地說:“江西有的縣不是流傳‘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的說法嗎!鉛山這個地方就有這種說法。”接著毛主席站起來,深情地說:“鉛山這個地方我沒有去過。你們江西大部分地方我都去過,就是沒有去過贛東北,有機會我是要去的。”

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歷史上鉛山人崇文尚武,人才輩出。自唐開元年科舉制始至清嘉慶14年的千餘年間,江西16個縣出了28位新科狀元,其中從鉛山走出的就有4位。在鉛山就流傳“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之說,可見歷史上鉛山的文風之盛。毛主席讚譽的費宰相名宏,只不過是其中的傑出代表。費氏家族在明代的影響卻是久遠的。

對於費氏家族的研究,歷史學家曹國慶在《明代江西科舉世家的崛起及其在地方上的作用——以鉛山費氏為例》的論文中稱:“江西是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大省。明代鉛山費氏憑藉科場上的不斷成功,而成為‘兩江甲族,科舉世家’的稱號,在明朝中葉持續興盛了近百年。”費氏家族在明朝中葉先後走出了進士6人、舉人11人,貢生23人、國子監學生17人。費氏家族秉承:“惟誠為應物之先,強學為立身之本,節儉為持家之基,清廉為做官之首”的格言,躬身力行,相互學習,相互勉勵,共赴科舉,蔚然成風,多次出現叔侄兄弟同榜題名的佳話。時人稱其為“叔狀元侄探花連登科弟,兄宰相弟尚書並作名臣。”又有“鉛山不讓燕山秀,費氏曾同竇氏芳。”的佳話。而費宏就是這個家族中的領軍人物。


毛主席曾讚譽過的費氏家族: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


費宏,字子充,號健齋,公元1468年生。鉛山福惠烈橋費家人,13歲參加信州府童子試中秀才第一名“文元”,16歲參加江西鄉試中舉人之魁“解元”,20歲上京城殿試中“狀元”。在長達4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歷經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帝,輔佐兩朝施政。

明正德六年(1511年)武宗帝念其忠勤皇事,恪守職責,封授他正一品文淵閣大學士。後又加封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同時晉升戶部尚書,從此進入明王朝內閣。費宏身居高位,自然巴結賄賂他的達官顯貴很多。但費宏清身自好,決不同流合汙。當年寧王朱宸濠因犯上作亂之嫌,被朝廷革除王府護衛之職,罰沒屯田。費宏從弟費寀在朝廷翰林院任編修,其妻婁氏是寧王妃的胞妹。寧王朱宸濠欲利用親戚關係,勾結同黨錢寧密謀,到費宏府上,施以“綵幣珍玩”相饋贈,想通過宏說情,官復原職。結果遭到費宏的斷然拒絕。寧王朱又愧又恨。為達到復官目的,寧王又以鉅額金銀財寶,交由錢寧和兵部尚書陸完賄賂權貴。一天,費宏上朝,陸完迎上前去說:“寧王要求恢復護衛官職,你看可以吧!”費宏反問道:“難道你不知道當時為什麼革除他的護衛?”陸完說:“現在他已經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恐怕不能不給他復職。”費宏當場予以嚴詞駁斥。當奏本轉到內閣,費宏又陳述了此人不應復官的理由。從此寧王和錢寧、陸完對費宏恨之入骨,伺機報復。後來武宗帝終究聽信讒言,還是下詔准奏寧王官復原職。費宏氣憤不已,相邀同在京城為官的胞弟費寀,一同憤然辭官回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閒賦故里,費宏仍然不忘為家鄉百姓籌謀福祉。他利用朝廷命官的影響,爭取地方官衙的支持和百姓的參與,積極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短短的幾年時間,費宏主持興修了數里長的“惠濟渠”和汪二鄉的“新成壩”。600多年過去了,水壩至今日仍在發揮作用,千畝農田旱澇保收。“惠濟渠”在縣城河口鎮郊外一段可灌溉農田,進入城區後,彎彎曲曲,穿街過弄的水渠,是數萬民眾日常生活洗刷的水源。同時也是古鎮大量木結構的民居永不枯竭的消防水池。費宏也十分重視家鄉的教育事業,出資興辦了兩座書院——“含珠書院”和“景行書院”,並親自講學授課,為家鄉培養了許多有文化知識的人才。


毛主席曾讚譽過的費氏家族: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


正德14年秋(1519年),寧王朱宸濠終於起事叛亂,從南昌出發,經鄱陽、攻安慶,直指南京,欲奪皇位。費宏、費寀知情後,派人日夜兼程馳書稟告皇上。武宗帝急忙傳旨,令汀贛巡撫王陽明出兵討伐,激戰43天,全殲生擒不可一世的寧王朱宸濠。叛亂既平,朝廷眾臣齊奏請皇上召回費宏復職。武帝從寧王的橫行到邪惡覆滅,教訓深刻,自愧委曲了費宏。1521年准奏立頒詔書宣費宏入朝覲見,官復原職,同時加封護國少保。這是費宏第二次入閣。不久,武帝駕崩。世宗朱厚熜繼位,改年號為嘉靖。1524年首輔楊廷和告老還鄉,費宏繼任內閣首輔,加晉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嘉靖六年二月(1527年),因同朝臣相張璁,桂萼等人由嫉恨而生誣陷,費宏再次離任回鄉。嘉靖14年,張、桂二臣先後去位或去世。世宗念及費宏忠誠,直言,重新起用他為內閣首輔、並賜“舊輔之臣”銀章殊榮。又下旨欽賜費宏家鄉為“冠蓋裡”,親授匾額一塊。四個月後,費宏在京病逝,終年68歲。對此,世宗皇帝深為悲痛,罷朝一天,並率文武百官前往首輔府向費宏遺體告別。追贈“太保”,諡“文憲公”。靈樞由繼任首輔夏言(貴溪人)護送回鉛山故里安葬。費宏葬禮按“九壇哀榮之典”弔唁,盛況空前。費宏在文學上也有建樹,一生著作頗豐。著有《湖東集》《鵝湖摘稿》《宸章集錄》《遺德錄》《浙愕錄》等。其中有《費文憲集選要》七卷,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傳世。

費寀,明正德六年(1511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妻婁氏是寧王妃的胞妹。寧王朱宸濠外謀叛逆,多次授意費寀,希望得到他的支持,都遭到堅決拒絕。朝廷權貴中寧王的同黨對此不滿,陷害打擊他,被劾“不當留翰林”,並牽連其兄費宏,一同罷官返鄉。後寧王終於起兵亂朝,費氏兩兄弟知情後,急密報武宗帝平叛。寧王叛亂平定後,朝廷重新起用費寀。後官至禮部尚書,加封太子太保、少保。嘉靖27年(1548)卒,贈光祿大夫,諡文通。費寀在文學創作上也有貢獻,著有《鍾石集》《金陵稿》《南宮奏漢》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收有《費文通集選要》6卷。


毛主席曾讚譽過的費氏家族:隔河兩宰相,十里一狀元,一門九進士


據《鉛山縣誌載》明朝近300年間,從鉛山橫林、烈橋、清湖等地費氏家族中,走出28位費氏後代,在上至中央朝廷下至地方官衙中任職。例如:費完,工程員外郎,費懋賢,禮部郎中,費懋,在南京任指揮僉事,費懋學,廣西知府,費懋悅,太醫院御醫,費堯年,南太僕寺正卿等等。在明王朝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段史活。

毛澤東主席讚譽的費氏家族,固然因為費氏家族在明朝地位顯赫,為明朝歷史發展起了一定作用。更因為費氏家族歷經數百年榮耀不衰的背後,濃縮著中華民族繼往開來,自強不息的精神。費氏兄弟以此創造了家族的興旺發達,也創造了中華民族的一段興旺發達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