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爲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2018年“雙十一”又快要到了。各大電商平臺又在磨刀霍霍,甩開了膀子。從而吹響了2018年雙十一購物節的號角。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這些年電商為什麼在我國會發展迅猛,假貨大行其道?答案很簡單,就是利用低收入者貪圖便宜的心裡。廉價、假貨、數據造假!

我們看看電商背後的一些骯髒行為:"刷單"與"有償差評"近年來大行其道,顯然已經成為網絡購物的毒瘤。不少網店店主主動僱傭"刷單師"幫忙"刷單",人為地創造銷量和好評。而自身好評率上升的同時,讓同行的差評增多,更是"兩全其美"的方法。於是,"職業差評師"也應運而生。不論是"假好評"還是"假差評",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商品的正確判斷。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其實,雙十一的本質是先抑制需求再集中式爆發,所以形成了雙十一當天的消費井噴,充其量只是數據看起來漂亮而已。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電商普遍忽視產品的質量,追求數量已是眾人皆知的事實!

究其根本,無論是實體店還是電商,賺錢的根本邏輯沒有變,就四個字:薄利多銷。不求質量只求數量;不要品質只要利潤。這就是是中國商業目前最大的通病,而且這條路被中國電商走到了極致,走絕了。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試問:近20年,電商造就了哪一個產品品牌?電商提升了我國哪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融入了那些社會功能?向消費者提供了那些暖心的服務?

如果電商的思維還停滯在"誰的成本更低"這個階段,我們將永遠都是停留在價格戰、模仿、粗製濫造的階段,更可悲的是:電商根本沒有理解商業的本質。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品質至上,匠心精神是行業以及產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未來商業比拼的,並不是誰的成本低價格低,而是誰的質量好服務更好!爭奪的是出生於90、0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真心"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只有實體店能做得到!

電商為什麼會在中國大行其道?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但是電商是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它們必須尋求改變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