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伯邑考墓碑

伯邑考文王姬昌之長子,武王姬發的哥哥!眾所周知,在《封神榜》中,伯邑考因救父隻身前往朝歌,結果被烹殺而死!而且其肉被做成了肉羹,獻給周文王,文王笑而食之!這段歷史講的就是當初商紂王懷疑周文王謀反,然後把文王姬昌扣押朝歌,其長子伯邑考救父的故事!這也是普遍認為的伯邑考的死因!那麼究竟歷史上伯邑考是怎麼死的呢?

據歷史記載,伯邑考救父的故事是虛構的,是後人杜撰的,歷史上並無其事!因為伯邑考救父的故事在漢朝以前是沒有的。如果歷史上真的有伯邑考救父的事,那將是周朝抹黑商紂王的絕佳材料,怎麼可能從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一直到春秋戰國,都沒有這樣的事情,反而到了漢朝才發生?!很明顯,伯邑考救父的故事是漢朝以後的人瞎編的。

既然並非故事所講,那麼身為長子的伯邑考本該擁有周朝的王位繼承權,那麼為何卻被殺掉?

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伯邑考和姬發

我們來還原一下當時的歷史情形,周人首領姬昌,被稱為西伯侯,按照商朝諸侯分封的關係,他也是商紂王的姑父!眾所周知,商紂王荒淫無道,天下人人得而誅之,在當時的諸侯王中 已經完全失去了民心,引起了民憤!周人也是如此,想趁此打亂奪取天下,另立王朝!當時商紂忙於夷族叛亂,無暇顧及西部的周族的小動作,也就沒怎麼管他!這個時候周族人內部發生了奇妙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政治站隊!一隊是以長子伯邑考為首的保守派,認為天下和平,周族和平,沒必要去叛亂;另一隊是以次子姬發為首的造反派,認為天下時機已到,應該趁此機會為周人謀取更大的利益,而且姬發也為周人畫了很大的餅!很顯然在當時的人人自危的商朝統治環境下,姬發是順應民心,很受周人愛戴的!這也是《史記》中“唯發﹑旦賢,舍伯邑考而以發為太子”的考證!

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姬昌

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文王姬昌

也不能說當時伯邑考是被姬昌廢掉的,確切地說伯邑考是在周族內的政治鬥爭中被其弟姬發殺掉的!就像唐朝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取代李建成成為唐朝的接班人!這樣的事情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王族內部因為繼承權的問題,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還有一個史實就是,當時姬昌在被商紂王扣押牢獄期間寫了傳世鉅著《周易》,看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卜卦的著作,這也說明文王在朝歌的七年牢獄生活中並不是很痛苦,反而充滿的安逸和舒適!

也正是因為文王姬昌被抓的事情,讓以姬發為首的反革命集團下定決心除掉以保守派為首的伯邑考集團!當時姬昌是因為被懷疑謀反而被抓去朝歌坐牢,按照當時的情形,姬發被放回來之後,第一件事情肯定要處治那些反革命集團!不管怎樣,自己的命還是很重要的,就是因為謀反,自己差點被朝廷殺掉!到了那個時候,很明顯姬發也就失去了政治優勢,所有的夢想都將毀於一旦!

伯邑考竟死於武王之手

但是當時周族內保守派的勢力還是很厚的,所以要把他們一個個剷除掉也是不現實的!所以很快造反派就把主意打到了伯邑考的頭上,在姬昌被扣押朝歌期間,姬發等人用陰謀設了一個局就把伯邑考給幹掉了!那麼至於怎麼幹掉的,也成了周王朝難解之謎!因為在漢朝之前從沒人提及過,直到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文王因賢廢考立發,並沒有提及姬發之死因,所以至今也無法考證!但唯一確認的是,伯邑考是被陰謀致死,所以最終還是死在了自己的弟弟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