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爲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中醫書籍,浩如煙海。

對於自學中醫的來說,尤其是初學者,很容易迷茫

從哪些書開始讀為合適?又如何去讀這些書?本文學習借鑑了一些名老中醫的治學經驗,並結合現今的實際情況,對自學中醫的讀書談點看法,以供參考。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教材入門

“教材”,謂全國中醫高等院校統編教材。在未有教材之前,業醫者學習伊始,或先讀些淺顯易明的書,如《三字經》、《藥性賦》、《湯頭歌》等,或徑從《內》、《難》等經典醫籍讀起,這當然都不失為入門的途徑。

但這些書籍多文詞古奧,對中醫理論的論述也不夠系統和統一,要從中做出概括、總結,並有較正確的理解,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實為難矣。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教材是通過很多人特別是中醫老前輩做了大量工作,從眾多的古籍中綜合歸納出來的,其成就就是把中醫理論條理化,系統化。

如基礎理論中關於“心”的論述,列為心主神志,心主血脈、開竅於舌、與小腸相表裡等項,既較全面集中,又條分縷析。教材對中醫理論中若干名詞術語、基本概念都有較確切的闡釋,所採用理法方藥平正妥切,學術觀點亦較統一,並以現代語言為體編寫,便於閱讀,於初學者尤為適合。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若能按先基礎後臨床的次序,逐章仔細學習,用不了很長的時間,就會對中醫學有較系統的認識。即使已有些基礎的自學者,閱讀教材,也能幫助把已學的東西系統化,條理化。

學習教材,除要力求熟記其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外,還應多做練習題,以鞏固已學的東西,學習教材,還有助於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熟讀經典

清代醫學大師徐靈胎指出:“一切道術,必有淵源。未有目不睹漢唐以前之書,徒記時尚之藥數種,而可為醫者。”他說的漢唐以前之書,主要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幾部經典著作。

它們是中醫學理論的基礎和本源。後世著述雖多,但都是以經典著作的原則精神為指導的。所以只有熟讀經典,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有根本,學習臨床各科才不費勁,博覽各家著述才具有分析鑑別能力,也使自學者具備深造和發展的潛力。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如何學習經典呢?《內經》先宜擇要而讀,可選用《內經選讀》講義或《內經知要》、《內經輯要》等,重點應該放在其中的臟腑、病機、診法和治則學說,以後有條件再行通讀。《傷寒》、《金匱》則應讀全書,要紮紮實實的下功夫,一句句一字字地細摳,無論字音字義,都要儘可能弄明白。對其中疑難的地方,更須質疑推敲,不能順口讀過,不求甚解,不了了之。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把主要的經典著作讀熟,甚至背熟,是學中醫的基本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背得熟背不熟大不一樣。尤其是《傷寒》、《金匱》,如能做到不加思索,張口就來,到臨床運用時,就成了有源頭的活水。不但能觸機而發,還會熟能生巧,別有會心。否則閱讀了然,運用盲然,就難於得心應手了。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參閱群書

學習中醫,還要儘可能多讀幾本參考書,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對病機證治理論有更具體深入的認識,因為經典著作畢競原則性理論較多。後世醫書汗牛充棟,瑕瑜互見,需擇要而讀。

初學者可首選《本草備要》、《本草從新》《醫方集解》、《瀕湖脈學》、《醫學心悟》、《筆花醫鏡》、《萬病回春》等,這些書文字較通俗,說理簡明,切合實用。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醫宗金鑑》問世後,北方習醫者一直奉為圭臬。這部書以《傷寒》《金匱》為宗旨,酌古準今,博採眾論,概括全面而又提綱摯領,理法方藥齊備,並有歌括便於誦記,對初學、已學都是較好的參考書。

自學中醫,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就應該涉獵歷代名家著述,提高自己的知識境界。金元四家之說醫史稱著,不可不讀。劉完素公《素問玄機原病式》,張子和《儒門事親》,李皋《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朱震亨《格致餘論》、《丹溪心法》,分別代表了他們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明清醫書更豐,其中張介賓《景嶽全書》論述宏博,說理深刻透徹,理驗俱富。餘如《證治準繩》、《張氏醫通》、《醫門法律》、《赤水玄珠》、《蘭臺軌範》、《雜病廣要》、《金匱翼》,皆有理法,有方藥,於雜病證治,各有闡發,讀後定會受益不少。

自學者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讀一些婦科、兒科、外科等專科書籍,以冀“術有專攻”。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博覽群書,應有重點有選擇。書中陳陳相援者,只宜瀏覽,而對其中獨到的見解、心得則應深入研究。還要善於歸納,由博反約。

當然,每個人的精力、時間有限,條件不同,一不可能都讀遍以上所說的書,不可能都“讀書破萬卷”,但這種意志、決心是應該具備的。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學點文史

古漢語是幫助我們打開祖國醫學寶庫的一把鑰匙。中醫文獻特別是經典著作,大多文字古樸,寓義深奧,和現代白話差距甚大,不掌握一定的文學特別是古漢語知識,就難於讀懂和理解。《醫古文》講義亦醫亦文,認真學習就能打下必要的古文基礎。

學古文在於多看多讀古書,初學者應多看些古漢語語法方面的書籍。其實,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讀閱古醫籍時,對書中的難字、難詞下一番功夫,年積月累,就能使古文水平獲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欲瞭解中醫學發展的規律,瞭解歷代名家的學術特點,一定的歷史知識,特別是中國醫學史的學習不是可有可無的。另外,樸素的唯物論及自發的辨證法等古代哲學思想貫穿了整個中醫理論,故學習一定的哲學知識,對正確認識和運用理法方藥原則是很有幫助的。

讀書宜忌

讀書要“恆”。

“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巫醫。”醫道精深,要學有所成,須點點滴滴的積累,非一蹴可及。自學者應建立堅定的意志,堅持長期的勤奮學習,做到每日按規定的時間溫課,除極特別的事情外,不要輕易輟學只要持之以恆,所學就能與日俱進。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讀書要“思”。

“學而不思則閣。”學習中要善於提出問題,質疑問難;尤其是那些似懂非懂之處,更要抓住不放,反覆思考。再說經典醫籍以及各家著述,都有個一分為二的問題。不加思索,囫圇吞棗,收效是不大的。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讀書要“活”。

“善讀書斯善治病,非讀死書之謂也。”讀醫書深入鑽研,固然是好事,但也要講究方法,師古不泥,忌鑽牛角尖。如學《內經》把五行生剋,五運六氣主病,看得太死。讀書要講求實效,那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就不宜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讀書一忌“亂”

自學讀書,要為自己擬定一個較完整的計劃和步驟,雜亂無章,沒有系統的學習,難於收效。一忌“浮”。自學之人,心不專一,不能深入書中,只是浮光掠影地瀏覽一下,定然學無所成。一忌畏難,讀中醫書,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不能因此畏難自棄,白費前功。讀醫書宜忌當還有之,此不一一。

自學中醫,先看哪些書?讓老中醫為你指路!學以致用,傳承岐黃

至於讀書不能紙上談兵,要結合實踐,在實踐中去印證所學的東西,才能學以致用,乃千百年來所遵循的規律,無冗多贅述。

“讀書難,讀醫書尤難”。但有志者事競成,只要知難而進,刻苦讀書,方法得當,就定能成為名符其實的中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