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國產工具機開一劑「藥」

7月份,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火。觀影后,筆者聯想到機床行業,發現二者其實有相同點,相同點就在藥上。

為國產機床開一劑“藥”

《我不是藥神》中有很多病人,不少人因為藥太貴吃不起,已經去世了;機床行業有很多生病的企業,因為沒有吃藥,或者吃的藥不對,年年都有熬不下去破產的,連曾經的行業標杆都有隕落了的。

至於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國產機床質量不好。為什麼國產機床會質量不好?很多文章都進行了分析,彙總了一下,有如下這些類別。

一、配套的核心部件水平低下。機床行業早已進入全球經濟循環圈,除個別情況外,很少有買不到的核心部件,但國產機床廠即使所有部件都用進口部件,質量也不一定好。其實,對於一個成熟的優秀機床企業,哪有整機質量好,部件質量做不好的道理?此乃典型的給自己產品質量不理想找藉口,不是真正的原因。

二、研發投入少,設計不合理。國內機床廣泛山寨國外機床,早就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了。然而,不要說達到國外機床的8成水平,很多連五成都達不到,甚至和國外機床買一樣的光機來裝配成整機,質量照樣差距不小。研發投入少的緣由是因為國產機床競爭力差,盈利能力低而造成的惡性循環,並不是質量差的根本原因。

三、機床被山寨,劣幣驅逐良幣,只能降低質量迎戰。國外機床質量過硬,價格堅挺,也沒有被劣幣驅逐啊。這條理由也不成立。

四、國內機床廠設備落後。這是典型的舊觀念,現在大多數國內機床企業的設備很先進,有些甚至世界一流。反而歐洲有些機床企業的設備非常原始,五六十人的小廠,僅有幾臺搖臂鑽而已,他們卻造出了世界一流的機床,然後賣給中國機床企業當作工作母機。

五、企業管理落後。只有很少的幾家企業,把差距原因定位在企業管理上。這些知恥後勇的企業選對了藥,然後堅持吃藥,業績蒸蒸日上。這不多的企業是哪幾家,明眼人都知道。

只有第五條,才是國產機床質量差的真正原因。其他四條,只是表象。

其實,只需要做到工作標準化,機床企業的質量問題就可以基本根治。設計標準化、採購標準化、生產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營銷標準化,五管齊下,堅持三年,必然脫胎換骨。不需要什麼高大上的管理方法,便可搞定質量頑疾,至少可以做到可以用世界一流的零部件,組裝出世界一流的機床來。同時,再做或者同步實施5S、防錯、精益管理等管理工具,企業的競爭力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