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攻上孟良崮,击毙张灵甫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中部,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这个小地方曾经以北宋将领孟良驻扎于此而得名,然而真正让它举世闻名的却是1947年五月中旬发生的孟良崮战役。

在此之前一年的解放战争进程中,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并没有取得效果,相反却损兵折将。因此,从1947年3月开始,蒋介石改变战略方针,由对各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中又以山东战场为重中之重。为一举消灭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蒋介石调集了24个整编师60个旅45万大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向泰安、莱芜、新泰、蒙阴、沂水一线推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在鲁中山区进行决战,或是压迫其北渡黄河。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攻上孟良崮,击毙张灵甫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仔细研究了敌情。尤其是粟裕,虽为副司令员,却担负战役指挥之责。他思虑慎重、算度精密,且又胆量过人,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方面尤为独到。陈毅、粟裕本来考虑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寻机歼灭弱敌,积小胜为大胜。可是此次国民党军却采用了齐头滚进的战术,各部队之间相接紧密,一时很难找到其中的弱点。为寻找战机,5月上旬,陈粟命令华东野战军大踏步后退,一直退到鲁中山区,给国民党军以战败而逃的假象,麻痹敌人露出破绽。

果然,国民党军看到解放军一直北撤到了山区,开始产生了轻敌的错觉。一贯争功好战的第1兵团司令官汤恩伯擅自甩开第2、第3两个兵团,指挥整编74师、整编25师和整编83师单独急进,直奔坦埠,企图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

第1兵团中的整编74师非同小可,是国民党军赫赫有名的“五大主力”之一,抗战打鬼子的功勋部队,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非常强劲。整编74师的师长张灵甫更是众所周知的名人,半个多世纪以来议论不断,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对于国民党军摆开的这个阵势,粟裕看出了其中的破绽,认为进入山区后国民党军的机械化装备逐渐失去了作用,而华野部队则更易于集中兵力。如能打掉敌之有力一部,则对整个战局有大的扭转作用。经过和陈毅进行研究,他们决定打一场胆大包天的战役,就是要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从敌人重兵集团中将王牌74师分割出来,坚决歼灭掉。

陈毅、粟裕着手进行部署,下达了作战命令:以华东野战军第2、第3、第7、第10纵队,分别钳制和阻击距离整编74师最近的国民党第7军、整编11师和第5军,以使他们不能向74师靠拢;集中第1、第4、第6、第8、第9共5个主力纵队,对74师实行中央突破和侧翼包抄,将其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中“挖”出来,并形成对内对外正面。这种战役部署可以说机遇与风险并存。如果国民党军靠得很紧密,战斗力很强,那装备劣势的解放军则啃上了硬骨头,弄不好还会迸掉几颗牙。

1947年5月13日,整编74师进攻到了杨家寨、马牧池等地,并继续向坦埠进军。当天夜里,华东野战军开始行动,第1、第8两个纵队分别由74师的左右两翼向纵深插入进去。经过激烈战斗,第1纵队攻占黄斗顶山、天马山、界牌等要点,切断了74师和整编25师的联系。第8纵队则攻占桃花山、磊石山、鼻子山等要点,切断了74师和整编83师的联系。与此同时,第4、第9纵队则从正面发起攻击,很快攻占了74师外围的要点唐家峪子和当阳。这个时候,张灵甫有些明白过来了,急忙指挥全师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收缩。华野部队和整编74师比开了脚力,74师先一步到达孟良崮,但华野第1纵队独立师却切断了通往垛庄的急造军路。74师拼命向第1纵队独立师的阵地进行反扑,企图打开通道,沟通与左翼整编25师的联系。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攻上孟良崮,击毙张灵甫

战至14日晚,74师仍然无法突破第1纵队独立师的阵地。眼看全师2万余人都挤在孟良崮下,没有有利阵地为依托,一旦遭到解放军突击形势便异常危险。四面楚歌之下,张灵甫只好率领全师退上孟良崮,凭险固守,先稳住阵脚。同时组织部队继续突击第1纵队独立师的阵地,只要找开突破口,74师即可溃围而出。然而在南京的蒋介石和徐州陆军总部知道整编74师的情况后,突发奇想,连续打电报给张灵甫,令他坚守孟良崮,吸住解放军,配合国民党军主力进行反包围,来个“中心开花”,一举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张灵甫虽然知道这一战略太过危险,但作为模范军人不能抗命,于是只能甘当“磨心”了。

5月14日,隐藏于鲁南敌后的华野第6纵队奉粟裕命令兼程北上,一天多时间跑了上百里山路,于5月15日凌晨进至垛庄。由于此前应该掩护垛庄的整编83师未战先逃,给了6纵一个宝贵战机。经过部署和准备后,6纵在拂晓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74师留守的辎重部队,攻占垛庄,切断了74师的退路,配合兄弟部队完成了对张灵甫部的合围。

得知整编74师已被解放军重重包围在孟良崮,蒋介石急忙召开军事会议,严令顾祝同、欧震、汤恩伯、李天霞、胡琏、黄百韬等国民党将领挥兵猛进,想尽一切办法向74师靠拢,与华东野战军决战,救张灵甫和74师出来。至此,有10多个师国民党军向孟良崮增援而来,最近的只有一天路程,华东野战军的打援纵队已全部和敌人交上了火,情况非常紧急。陈毅,粟裕给主攻部队下令,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1947年5月15日下午,华东野战军向孟良崮发起了总攻。孟良崮山峰陡峭,多悬崖峭壁,山上没有水,草木也不多。张灵甫把74师的58旅守在主峰、芦山、雕窝高地,51旅守在520和540两个高地,57旅守在两旅之间的600高地,他自己和师部位于东540高地,凭险顽强固守。蒋介石为了给张灵甫打气,派飞机空投来食品和弹药,并命令他坚决守住就有办法。

总攻开始后,双方进行了反复拉锯,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经过一夜血战,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攻占了雕窝;第4纵队插入520高地与540高地之间,切断守军退路,配合第1、第9纵队攻占520高地,并继续向540高地攻击。16日凌晨时,第4纵队一部从峭壁后面登上540高地,从敌人背后发起突击,打得守敌仓皇溃退。张灵甫被迫率指挥所转移至600高地,天亮时指挥部队向540高地进行反击。整编74师的战斗力确实强,在炮火掩护下发起集团冲锋,对华野部队构成严重威胁,战斗打得很是艰苦。

当540高地处于危急关头,第1纵队和第4纵队一部赶到,协助守军击溃了攻击之敌。这时,第6、第8纵队正坚决向芦山攻击前进,第9纵队和守在东540高地的国民党军也进行了反复争夺。16日上午,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打成了犬牙交错的胶着战,74师部队伤亡惨重,伤员辎重漫山遍野,已呈现混乱之势。国民党空军连续空投物资支援74师,不过非常不走运,大部分落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

这时,张灵甫真急了,连续呼叫增援部队。可是,国民党军中“胜则争功,败不相援”的一幕又出现了。汤恩伯命令张淦统一指挥2个纵队救援74师,可张淦是桂系白崇禧的爱将,属于杂牌部队,当然不会卖力气,就在电报上扯皮。而黄埔嫡系黄百韬也不积极,张灵甫向他喊话时,黄百韬竟然还引用曾国藩的话教育张灵甫要“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等张灵甫急了,黄百韬就让部队向孟良崮打出一阵炮弹作为应付。离张灵甫最近的83师师长李天霞最缺德,未战即怯,早早就带领主力脱离战场,把74师的右翼晾给了解放军。如此“协同作战”,张灵甫焉能不败!

此时陈毅、粟裕也不轻松,74师的抵抗非常顽强,而周围的国民党援军在蒋介石的死命令下正在缓慢推进,如果不能及时攻下孟良崮,那几十万华野将士的命运是不堪设想的。陈毅、粟裕向全军发出了动员令,不惜一切代价要在16日拿下孟良崮。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攻上孟良崮,击毙张灵甫

16日上午,华野第9纵队顽强攻击东540高地,又以一部向600高地和孟良崮主峰攻击。战至下午14时,在第4纵队和第6纵队的配合下,攻占东540高地,歼灭守敌51旅大部。第6纵队和第8纵队一部也于下午13时攻占芦山,歼灭守敌58旅3000余人。在华野部队的猛攻下,张灵甫把部队收缩在主峰及其周围高地,负隅顽抗。粟裕将华野特纵炮兵团调上来,用缴获的美式重炮轰击74师阵地,打得国民党军死伤狼藉。同时集中第4、第6、第8、第9纵队全力猛攻,白刃推进。战斗至16日17时,终于全部攻占敌阵地,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另一说是自杀)。等来增援的国民党军推进到孟良崮下时,解放军早已打扫完战场后撤转移了。

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付出伤亡1.2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1个团,另歼灭整编第25、第65、第48、第11师各一部,合计歼敌32676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取得了震撼全国的伟大胜利。陈毅在战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孟良崮战役》一诗作为纪念:

孟良崮上鬼神嚎,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看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