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享有“烹飪王國”的稱號,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可觀察的食文化,涉及食源的開發、食品生產開發、烹飪技術等,另外還涉及對食品文化史、食品消費規律的研究;第二,不可觀察的食文化,包括中國食品文化哲學觀、飲食思維、審美情趣等;第三,半顯的食文化,包括民族飲食情感、飲食修養、飲食習慣等內容。

民以食為天,美食是人類社會共同的追求。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地域廣闊,民族多樣,物產豐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八大菜系,包括蘇菜、閩菜、川菜、魯菜、粵菜、湘菜、浙菜、徽菜,各有特點,共同組成了中國的美食文化。

魯菜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來,宋以後就成北菜的代表,明清兩代成為宮廷御膳。魯菜的特點為清香、鮮嫩、味純。

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的菜餚為代表,秦末漢初已經粗具規模,明清兩代小有名氣,現在川菜遍佈世界各地。川菜的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以辣、酸、麻膾炙人口,形成自己風格,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擅長於烤、燒、乾煸、蒸。講究各種調料的相互配合,形成23種複合味。

粵菜以廣州、潮州、東江三地菜為代表,最早記載在西漢,明清發展迅速,20世紀,粵菜走出國門,推向世界,美國紐約就有粵菜館數千家。其特點為原料廣,花色多,形態新,善於變化,講究鮮、嫩、爽、滑,夏秋清淡,冬春濃醇。擅長煎、炸、燴、燉、煸等。尤其以烹製蛇、狸、貓、狗、猴、鼠等野生動物而負盛名。

閩菜起源於閩侯縣,以福州、泉州、廈門菜餚為代表。其特點為色調美觀,滋味清鮮,擅長炒、溜、煎、煨,尤以“糟”最具特色。

蘇菜以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起於南北朝時期。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鹹中帶甜。擅長燉、燜、燒、煨、炒。

浙菜以杭州、寧波、紹興、溫州菜餚為代表,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製作精細,變化較多。擅長炒、炸、燴、溜、蒸、燒。

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的菜餚為代表,擅長臘、燻、煨、蒸、燉、炸、炒。

徽菜以沿江、沿淮、徽州菜為代表,特點為選料樸實,講究火功,重油重色,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擅長燒、燜、燉。

201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四川成都“美食之都”稱號,成都成為亞洲首個“美食之都”。201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廣東順德“美食之都”稱號,2014年重慶申報世界美食之都,計劃在2020年建成美食之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美食之都提出了八條標準

一是城市中心地區有高度發達的美食行業;

二是擁有活動積極的美食機構、大量的傳統餐廳和廚師;

三是擁有本國特有的傳統烹飪配料;

四是擁有在工業時代科技進步情況下依然留存的當地烹飪訣竅、方式和方法;

五是擁有傳統食品市場和食品產業;

六是舉辦過美食節、烹飪比賽等活動;

七是擁有尊重當地傳統產品生產的氛圍,注重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八是注重提高公眾對傳統美食的關注程度,在烹飪學校推廣關於傳統烹飪和保護烹飪方式多樣性的課程。

《餐飲藍皮書: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16)》依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美食之都的標準,制定了美食之都的評價指標體系,從餐飲行業的規模、經濟效益、品牌效益和傳統美食的保護與傳承四個指標進行評價。

No.1廣東

廣東美食行業規模較大,例如有中山海港、廣州酒家、深圳嘉旺鳳凰樓等一批餐飲企業,經濟效益很好,餐飲收入位居全國第一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2浙江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3江蘇

江蘇百強餐飲企業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中華老字號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4湖北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5湖南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6遼寧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7安徽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8福建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9四川

四川在中華老字號和申遺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中華老字號有9家,位居全國第一,申遺有5項位居全國第三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No.10山東

山東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中華老字號和餐飲收入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中華老字號有8家,位居全國第二,餐飲收入位居全國第二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看完了上面的美食,

你有沒有蠢蠢欲動呢。

先飽餐一頓更好。

關於美味高速

美味高速:高速路上的外賣,提倡提前40分鐘內下單,便可以在服務區享受到外賣美食。

目前已開通50個城市,70個服務區。

美食之都排行出爐,速速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