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攝影丨陳鈺旭

作為我國中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重鎮,重慶近年來不斷強化其在集成電路產業上的佈局,以提高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1

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的喜與憂

早在2013年,重慶就引入了世界第二大內存製造商、第五大芯片公司的SK海力士,打造頂級芯片封裝測試基地;2016年,美國萬國半導體12英寸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及封裝測試生產基地落戶兩江新區,助力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從筆電基地到“芯屏器核”智能終端的全產業生態鏈佈局;進入2018年,華潤微電子、紫光展銳、中國電科等行業巨頭又紛至沓來,與此同時,總投資12億美元的SK海力士封測二期項目也開始啟動。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重慶不斷髮力集成電路產業,有利於重慶電子信息產業在垂直整合上形成更加完整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畢竟,芯片產業1美元的產值,可以帶動電子信息產業10美元產值。”

還有專家指出,芯片背後的研發資源將大幅提升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的創新能力和氛圍,掌握核心技術的高科技人才聚集,將加速帶動重慶本地產業鏈條的完善和升級,支撐該產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全市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初步建成較完整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市經信委電子處負責人介紹,重慶現有集成電路企業約20家,覆蓋了集成電路芯片設計、製造、封裝等全產業鏈環節。

其中,芯片設計企業包括西南集成、中科芯億達、偉特森電子、銳迪科、原璟科技、雅特力科技、弗瑞思科、烈達半導體、物奇科技、渝芯微等企業,主要涉及功率、射頻、通信、驅動、物聯網、數據傳輸、微控制器等設計領域。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今年7月聯合微電子中心揭牌

晶圓製造及整合元件製造商企業,包括中國電科集團覆蓋模擬集成電路、電荷耦合元件的兩條6英寸芯片生產線,華潤微電子公司8英寸功率及模擬芯片生產線,以及萬國半導體公司12寸電源管理芯片生產線及封測線。

封裝測試及原材料供給方面,包括SK海力士公司在渝建設其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基地,平偉實業、嘉凌新科技等企業從事功率器件封裝測試;超硅公司生產大尺寸集成電路用硅片,奧特斯公司生產半導體封裝載板。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全國各省市集成電路產量排行榜

儘管如此,重慶集成電路基礎仍然很薄弱,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規模偏小、聚集效應不明顯、產業支撐不足、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統計顯示,今年1-8月,重慶集成電路產量3.89億塊,同比增長16.42%,排名全國第十。在西部地區,也遠遠落後於甘肅、四川。此外,2017年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實現產值為180億元,佔全國比重僅為3.3%,與其經濟地位很不相適。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重慶某筆電企業

過去10年,得益於抓住沿海筆電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重慶孕育出全球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全國第二大手機生產基地,並形成較為完備的電子製造產業鏈。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市累計生產筆記本電腦6095萬臺,顯示器2420.4萬臺,手機2.58億臺。當年電子製造業產值同比增長27.5%,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41.3%。

“如此龐大的電子產業集群,給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現有的市場。”重慶學者向新華網坦言,但集成電路產業一直是重慶製造業的薄弱環節。“旺盛的採購需求,卻沒能發展出規模相當的集成電路研發製造產業。”

今年以來,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實施,這意味著,集成電路產業已經成為大數據智能化的基礎產業,其在重慶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將更加突出。可以說,做大做強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重慶出臺集成電路扶持政策

為了改變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相對落後的現狀,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大數據智能化戰略,重慶以首屆智博會為契機,在不到兩個月時間裡,就接連出臺《重慶市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簡稱政策)和《重慶市集成電路技術創新實施方案(2018—2022年)》(簡稱方案),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8月24日發佈的《政策》,主要針對平臺支持、研發支持,投資支持,企業培育、人才支持、服務保障的內容做出了詳細規劃。據悉,在投資支持方面,重慶將設立總規模500億元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基金,一期規模為200億元,同時還將對集成電路項目給予500萬的項目進行支持。根據規劃,到2022年,重慶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千億元,其中設計產業達到200億元、製造產業達到400億元、封測產業達到300億元、專業設備達到100億元。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10月16日出臺的《方案》則提出,重慶將選擇具有相對優勢的應用領域芯片作為突破口,重點解決制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技術問題和創新生態問題。技術創新將重點集中在‘5+1’領域,即智能終端、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製造、儀器儀表5個優勢應用領域和5G通信新興應用領域,分階段佈局,逐步完善。

按照《方案》明確的總體目標,到2022年,重慶將力爭成為“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同時,在關鍵技術、前沿基礎研究、梯隊人才、制定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以及支撐智能化產業應用需求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方案》指示,為加速聚集創新資源,重慶還將支持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集成電路世界知名企業來渝設立或共建分支機構、研發中心等,促進先進技術成果和項目轉化實施。此外,支持重慶集成電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融入國家聯盟,集聚全國集成電路產學研創新資源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與此同時,作為重慶集成電路產業主戰場之一的沙坪壩,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也明確提出,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將以聲光電、華潤微電子、SK海力士、御芯微等集成電路企業為支撐,外引內延,重點培育芯片研發、設計環節,強化晶圓製造、封裝測試能力,構建集設計、封裝、測試、製造於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力爭2020年,成功打造300億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

另據媒體最新報道,作為亞洲首家集12英寸芯片及封裝測試為一體的功率半導體企業,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的項目自今年6月開始試生產以來,進展順利,目前12英寸功率半導體晶元測試片已順利產出,按照目前進度預計年底就能正式量產。

隨著重慶萬國項目落地開花,將有助於重慶打造國家重要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同時將積極帶動汽車電子、智能家電、液晶顯示器、筆電、智能手機等方面的快速發展。

不僅如此,11月8日-9日,以“芯時代、芯作為”為主題的2018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還將在重慶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據悉,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是由國家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舉辦的全國性集成電路行業盛會,是國內集成電路領域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行業會議之一。該大會的舉辦,既是對重慶近年來致力於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的認可,同時還將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壯大。


3

各界人士建言獻策

據重慶日報報道,10月13日,在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舉行的重慶市集成電路產業政企學研面對面交流活動中,來自政府部門、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的專家和相關人士,為重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集成電路需要以芯片設計企業為龍頭,對於上下游的生態進行佈局。”紫光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曾學忠指出。設計是集成電路產業鏈的最前端,芯片設計企業能夠上下游拉通,並能夠推動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短期來看,重慶應該利用自身優勢,在某一兩個設計的“點”上做強,再以此帶動生態發展。

上海新微科技集團總裁秦曦則表示,重慶應在集成電路製造方面採取差異化發展策略,從智能製造有關的工業電子、汽車電子等板塊入手佈局相關製造業重慶作為軍工製造能力優勢突出的地區,本地在聲光電方面有很好的技術積累,可集中力量在特色工藝,如功率、射頻、傳感器等領域,解決集成電路製造領域“卡脖子”的問題。

針對目前重慶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人才狀況,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主任張波建議,在微電子人才培養方面,重慶也需努力。在這方面,重慶可進一步加大利用國際人才的力量和國內包括電子科大等在內的高校力量,加強基礎人才的培養。

重慶如何登上中國集成電路創新高地?

集成電路學院

順便補充一點的是,9月27日,重慶兩江新區半導體產學研基地正式開業,開業當天便有200多名來自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學生參與。根據規劃,未來5年,該基地將為重慶培養10000名左右的半導體專業人才。

在談到集成電路產業應用時,重慶聲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黎坦言,相對於歐美髮達國家,我國集成電路在各個產業應用環節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從這一點來說,重慶要更好地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項目立項,包括有針對性的用戶牽引這個點一定要做好;其次就是應用環節一定要解決,如果應用環節不解決,很多芯片產品做出來不能落地,集成電路產業就很難發展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