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太極名師三十年習武心得

太極——我不懈的追求

太極拳,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很熟悉的名詞,電視上有太極宗師,公園裡有練太極的市民。對於太極,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它是25年前,我很幸運的遇到了楊式太極第五代傳人丁水德大師,丁老先生的拳藝功架穩健,動作規範,功力深厚,在國內外及港澳臺地區頗具知名度,我拜丁老先生為師,成為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丁老先生把他精湛的武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我們後輩,使我從一個太極門外漢成長為今日的太極六段,並在國際國內各項比賽中,摘得各項目金牌25枚,銀牌8枚,銅牌5枚。在此,我把我的太極體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練拳重在找規律

1、凡是前進的動作,腳跟先落地,然後再慢慢地改變重心;凡是後退的動作,腳掌先落地,然後再慢慢地改變重心。

2、凡是旋轉的動作,應先把身體穩住,再提腿換步。

3、但是收掌的動作,手掌應微微含蓄,但又不要軟化、漂浮;凡是手掌前推的動作,除注意沉肩墜肘外,同時手腕要微向下蹋,但不可彎的太死。

4、凡是小臂外旋時,注意小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外擰勁;小臂內旋時,注意拇指一側微微用力,好似向裡裹勁。

5、凡是由虛而逐漸落實的動作,腰部都要有意識地向下松垂,以幫助氣的下沉。

6、凡是起的、開的、曲的、蓄的動作,配合呼吸時,都是吸氣;凡是落的、合的、伸的、發的動作,配合呼吸時,都是呼氣。

7、每一動作,先用意識引導內部運動,外形隨之而動。

8、每一動作,都要做到:意到、氣到、勁到、神到、形到,寄意、氣、勁、神、形五合一的整體運動。

9、一定要體現出剛柔相濟的變化和連綿不斷的完整。

10、拳勢呼吸,簡單的說,就是在定勢時把氣呼出外,接下來自然轉入吸氣,因為定勢是發勢向蓄勢的轉換點。

11、心靜、體松是太極拳最基本的要求。每一動作都需在松、靜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要把松、靜貫穿於練太極拳的全過程。

12、太極拳是練內功的,要有鐵棒磨成針,功到自然成的思想,必須天天演練,苦心琢磨,才能達到更大的養生保健效果。

二、學太極的幾個要領

初學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心情緊張身體僵緊,這會導致越練越累,不僅達不到健身養身的目的,反而容易傷身。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沉肩墜肘,松腰開胯,如果聳肩反肘,身體自然會緊,只有腰胯鬆了,才能做到全身鬆柔。其二是動作輕靈,不用拙力,全身高度放鬆,內勁才能逐漸增強,氣血才能暢通,動作才能高度協調。其三是定姿勢。太極拳十分重視身法,身法正確練拳才易入門,反之則練不好拳還會弄出一身毛病,做到身正後才能達到頭容正直,身體安舒,上虛下實,中間靈活,此階段切不可急於求成,要在掌握一個身法要領後,再進行下一個要領的訓練,防止急躁,顧此失彼。其四是掌握方向感。清楚每一勢的方向,關鍵在於步法大小和角度,熟練掌握方向、步法,才能使拳架不雜亂無章,規範正確。其五是練氣。要平心靜氣,使呼吸更自如,更深長,更流暢,具體姿勢簡言之就是腹式呼吸。配合拳架的啟承開合,達到練拳架時出汗而不喘,長久練習丹田似有一熱氣球充實帶脈,隨著功力的增進,氣流逐漸增強於血脈之中,調和氣血,增加內功。其六是練拳架。在練拳架時整個身法、手法、步法要緊密配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到無不到,以腰帶動四肢,保持身體的動態平衡和穩定,才能達到穩、松、慢、勻的太極神韻,久之則會產生富有彈性的內力。其七是練推手。在推手過程中,做到上下相隨,才能去掉頂、丟、抗等毛病,做到不丟不頂,實現粘、粘、隨,順勢借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的巧力。根據對方勁力的微小變化,即能聽出對方勁力大小、快慢,及時利用聽、化、拿、發,將對方制服, “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境界。再就是上下相隨,太極拳論雲“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在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

三、學拳先做人

要想學好太極拳,首先要學會做人,太極拳講究的是一身正氣,一團和氣,而古語“心正則拳正,心邪則拳邪”“拳以德立,無德無拳”都充分說明了一個習武之人的品性重要性,就像武俠小說裡一個派系的當門人一樣,他可以不是武功最厲害的,但一定是品德高尚的,而只有品德高尚的人帶領的門派才能真正發揚光大。其次,我覺得太極拳是一項神秘和普通的運動,說它神秘就是因為它內在存在的對我們身心的很大好處,而每個人練習又有各自的特色,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存在那麼多不同的太極流派吧!說它普通,是因為它並非什麼奇特運動,任何人,只要你有心就能很好的學習它,掌握它。

四、學習太極拳要有恆心、細心

學習太極拳的過程漫長而艱苦,更體現恆心二字,不管寒冬臘月還是驕陽似火,要一刻不落的堅持下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學不好太極拳的。拳無止境,太極之功,太極拳除了長期刻苦磨鍊,細心琢磨必不可少,在不斷的揣摩過程中逐漸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我這樣來形容:此時太極拳拳架中每一招、每一式、每一種內勁都已經沒有了,太極拳的獨特思維“無根之根,無中之中,無向之向”已成為自覺意識,一身舒適,無我無為,無形無相,萬法自通,圓融無礙的境界已經呈現。

五、我的太極公益服務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它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以及能強身健體、養生祛病的效果,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熱愛的一項體育運動,並且隨著近年來國際化武術交流的增加,太極拳更是走出國門,受到國外熱愛中華武術的人們的喜愛和推廣。二年前,我在師父丁老先生的鼓勵下,抱著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作些貢獻的想法,積極參與了杭州市民中心組織的太極拳公益教育活動,辦班十期,無償培訓學員五百餘人。2014年8月,我帶領五學員,參加在香港舉行的第九屆國際武術比賽大會,取得21金5銀1銅的好成績,我個人獲得全能冠軍。為此,多家媒體進行過報道。我做公益服務的宗旨是“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每當我看到學員通過練拳活動,有病的身體轉好了,沒病的身體更強壯了;看到學員們掛著金牌站在領獎臺上如花的笑臉,我的心醉了,也更堅定了我要繼續堅持公益服務的決心,爭取為社會多做貢獻。兄弟姐妹們,和我一起練太極吧!江乾區武術協會美德太極拳隊歡迎你!

鬱美娟

杭州太極名師三十年習武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