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薪資15K,HR卻說只能給10K 碰到這種事兒,你該如何應對?

最近,一位網友小K在網上分享了他的面試經歷,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到了談薪資環節,他滿懷信心地報上自己的期望薪資15K,但是HR一盆冷水澆下來:"我只能給你10K。"

小K 頓時一陣空虛感,之前半個月的幾輪面試都白忙了,明明他要的就是這個崗位的行業平均水平,卻無故被HR"砍價"。雖然硬著頭皮接了這個offer,但事後越想越不值,最後也沒有去上班,總覺得自己的價值受到了蔑視。

期望薪資15K,HR卻說只能給10K 碰到這種事兒,你該如何應對?

想必有不少職場人都曾遭遇這種心理落差,但實際選擇又頗為無奈:一般穩妥起見都是先拿到這個10K的offer再說,至少當個墊底的機會,然後再利用這段時間多面試幾家,如果有更好的就放棄這個offer,如果沒有更好的就老老實實接受,畢竟"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但是這中看似中庸合理的選擇,真的科學嗎?

HR為什麼要這麼做?

首先,HR的任務之一就是人工成本的控制。如果HR不死命壓低你的工資,降低一個公司的管理成本,那就是他工作的失職。HR要對企業負責,如果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成本完成人力資源的儲備和發揮,那麼他的工作在你的老闆眼裡就會失去存在的必要,說白了,降低你的工資,他是工作就是為老闆找到人才,然後省下工資。

期望薪資15K,HR卻說只能給10K 碰到這種事兒,你該如何應對?

其次,招聘講究性價比,尤其在人才經濟的時代,HR面對的挑戰是很大的,以前是換個人也能幹,薪酬議價容易,現在是針對某些核心崗位,真的很難招人,所以HR都在想盡辦法用最少的錢招到最好用的人。

最後,企業招人的時候的標準其實並不是越優秀越好,尤其是一些不太核心的崗位,並不需要什麼大牛,所以這時候就要突出匹配度了,因此HR給你的薪資低或許是你遇到了薪資預算低的崗位,並不是自己不夠優秀。

因此在求職時,除了對自己的技能有個客觀認知,瞭解自己的市場行情,還應該觀察所應聘的崗位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這個崗位的市場價格,才能避免談薪資的時候完全被動。

遇到這種問題,求職者應如何應對

據58同城最新發布的《2018年年輕白領跳槽調研報告》顯示:年輕白領在跳槽時對薪資漲幅期望較高,超過一半年輕白領希望漲薪5001-10000元。而且現行收入越高的白領們期待的漲薪幅度越高。可以說能力越大,野心越大,也是情理之中的。

期望薪資15K,HR卻說只能給10K 碰到這種事兒,你該如何應對?

面對追求高薪的慾望和被HR打壓薪資的現實,求職者又該如何掌握技巧一一攻破呢?

(1) 有可能是雙方溝通有偏差,不妨向HR詳細瞭解一下公司的薪資體系到底如何?或者開誠佈公地向HR瞭解給自己制定薪酬的根據是什麼,瞭解自己薪酬有差距的實際原因,另外,除工資外,公司的一些補助、公積金、年節福利等收入也可以考慮到整體的薪資包中,看年薪會比較科學。

(2) 欲拒還迎,不當面答覆。有時候也可以考慮通過心理戰試探對方,如果覺得薪酬不夠理想,不用著急當面做答覆,可以寒暄幾句禮貌的告辭。這時候如果公司對你真的誠意滿滿,HR會繼續打電話來問你的意向,這時候可以告訴對方有企業出更高的薪水邀請你,需要再考慮一下,這時就可以試探出你能拿到的真實薪資水平到底是多少了。

(3)提前預判,留出議價空間。同城君在這裡有個小技巧傳授給大家,一般求職者在面試前都有個信息採集,被要求列明候選人的目前薪水以及期望薪水,這時可只填上當前年薪,然後期望薪水一欄空置。面試時候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期望薪資,如果相談甚歡HR對你比較滿意,就可以在期望薪水的基礎上上浮10%-20%,如果對方反應平平而你又很想進入這家企業,那就適當調整期望值,下浮10%左右報給hr。

職場人的每一次跳槽都捆綁著改變生活或者人生的希望,不管是薪水上、職位上還是發展空間上。如果能兼顧多方面,自然再好不過。為此,同城君建議求職可以訪問國民招聘大平臺58同城,平臺為大家集成了"互聯網專區"、"白領專區"、"金融/銀行專區"等,不管你是技術大牛,金融新貴還是追求高大上工作的白領人群,都有機會在這裡找到既體面,又高薪同時福利好、平臺好的工作機會,讓你一次跳槽多重收穫。

那些職場老鳥們,你們有什麼談判身價的妙招可以傳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