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口红”机会 一文读懂2018文娱产业投资

我国经济增长短期承压,但居民文娱消费需求依然非常旺盛。

如果回溯过去发达经济体经历的典型的经济下行周期,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文娱消费受益于口红效应,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与政策明显加强,用户付费意愿提升,“全民正版化”将是文娱产业爆发基础。

近期,鲸准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文娱产业大报告》,对近年来国内文娱产业进行抽象化概括,提炼出技术和人口两大底层驱动力。从历史中找出文娱产业的本质逻辑和发展趋势,进而为投资机构、创业者等市场主体提供决策参考。

鲸准研究院认为,文娱产业发展底层的两大驱动力分别是科技和人口,科技深刻地影响这文娱内容的展现媒介、体验水平;人口的规模、结构、收入支出水平等因素对文娱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阶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预见科技即预见未来

如果以美元计价,2017年中国全年人均GDP为8836美元,文化娱乐行业已具备成熟发展的经济基础。人口收入水平与科技革新叠加效应下,文娱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上述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娱消费占比从1995年的2%上升到2012年的4.6%,增长趋势非常明显。其中,2002年到2012年文娱消费占比保持平稳,但文娱服务支出呈现持续上升;2013年统计局修改统计口径以来,文娱消费占比整体呈现小幅上升趋势;2016年,文娱消费占比达到了5.7%。

报告回顾统计,2011年以来,以娱乐为核心,以文学作品、动漫、视频等为外延的“大文娱”概念日渐形成,并逐渐成为行业热点。

科技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大机会。自2013年至2017年,不断提高的网速、基本保持稳定的资费等因素共同为短视频等流量杀手型应用的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17年,移动和固定宽带的普及率分别超过80%和70%。

2016年,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大力布局文娱业务矩阵,使整个文娱行业的投资热度获得广泛关注;2017年创业投资资本在短视频、知识付费领域的头部案例,将文娱行业的投资热度推向顶峰。

2018年爱奇艺、哔哩哔哩于美股上市;虎牙于港股上市,文娱产业的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向资本市场提交“成绩单”。

鲸准分析认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文娱产业发展演进的重要推动力,技术的发展往往会催生出新的内容、商业模式和生态,其中硬件终端和通讯技术更是与文娱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文娱产业泛娱乐互联网用户在手机游戏和在线视频领域的月度总使用时长已经超过六千亿分钟;短视频领域的总时长超过三千亿分钟;阅读领域和音乐领域的总时长也已超越千亿分钟水平。

泛娱乐用户细分领域总使用时长(亿分钟)

寻找“口红”机会 一文读懂2018文娱产业投资

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对文娱产业盈利模式的影响极其深远,移动支付兴起之前,文娱产业大多靠广告变现,移动支付的便利使得一些内容平台向用户进行收费成为可能,变现方式由原来的广告单一模式变为了广告+用户付费的“双轮驱动”。

文娱产业部分趋势总结

  • 硬件先行

    新的智能终端伴随着新的文娱生态

  • 媒介迭代

    新媒介为平台型公司带来新机遇

  • 提速降费

    流量杀手型应用不再是不能承受之痛

  • 马太效应

    创投进入冷静调整,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 用户习惯

    碎片化时代来临, 用户习惯“移动转移”

  • 头部IP

    正版内容价值凸显, 头部IP更具价值

  • 平台倒逼内容

    平台需求倒逼内容供给端发展

  • 内容付费

    内容付费收入增速超越广告

  • 2017-2018年各领域鲸准热度趋势

寻找“口红”机会 一文读懂2018文娱产业投资

在报告中,鲸准选择了短视频、音乐、漫画、数字阅读等四个细分行业进行了研究分析,每个行业从定义、历史、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投融资、未来展望、行业痛点、风险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对典型公司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垂直行业分析:短视频

鲸准研究院对短视频行业建立了独有的市场规模测算模型,由此推算出未来短视频平台方的市场规模将超300亿;更结合对多家典型企业案例的深度调研,提炼其“精华”,给市场以充分的指导。

对于短视频内容企业而言,具有自主孵化IP或红人能力的MCN(Multi-ChannelNetwork,短视频内容聚合)机构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当前,广告收入和电商收入是这类企业的两种主流变现方式,行业暂时未形成to C端的商业闭环,但不少短视频机构已经开始尝试to C端内容付费的模式,只是该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初期,用户对其接受程度有待判断。

对于短视频平台公司来说,整个行业月活跃用户规模达5亿,除了具备先发优势的快手外,字节跳动旗下的产品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目前头部短视频平台流量集中度较高,深受广告主青睐,广告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而对于一些后成立的短视频平台来说,多数还处于积累粉丝的阶段,暂未实现商业化。

垂直行业分析:音乐

2018年我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其中,数字音乐的产业规模占比较大,PC 端与移动端增长的主要动能来自快速增长的付费用户群体。

报告分析认为,音乐行业是文娱产业中的一处价值洼地。一直以来,音乐都处于一种“背景”状态;而今,音乐更多地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的形式相结合,进而在整个文娱行业中发挥更大的效用。不断创新的音乐内容结合更多样的音乐形式,不同的企业通过日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切入音乐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这一切都促使音乐行业产生新的规模增长空间。

在行业痛点方面,目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词曲作者的收入普遍低于演绎歌曲的艺人明星。作为整个链条后端的部分演艺人员虽并未参与音乐创作,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消费了前端创作者的劳动成果。在这一环中,亟待形成良性的源头反哺机制,使创作者获得与之付出相匹配的合法权益。

我国音乐产业版权正在规范化进程中,但是版权管理和服务仍然处于较分散的状态。整个产业链各层的连接和联动仍有待进一步发掘,故在此环节存在深化的机会。

音乐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在横向的产业链中会与更多线下场景相结合。目前已出现“音乐+文旅”,“音乐+商业地产”等多种“音乐+X”的结合体,作为拉长音乐产业链变现的一种方式,也反映了一定的市场趋势。

垂直行业分析:数字阅读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数字阅读领域的创业投资在2015年达到最高峰。2017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77亿人。鲸准测算,现阶段我国网络文学市场接近百亿级。基于假设:2018至2020年我国网民数增速分别为6%、5%、4%,网络文学用户占比分别为48%、49%、50%。由此预计,2020年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将达到4.4亿人。未来,随着版权运营市场进一步成熟,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并预计于2020年达到约147.6亿元人民币。

近几年,随着行业发展走向成熟,初创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少,资本出手次数也在逐年下滑。

未来趋势方面,随着网络文学行业监管力度逐渐加大,网络文学平台集中度逐渐加强,平台马太效应加剧。头部企业呈现明显的规模效应,尤其在作者、作品和用户量上具备明显优势,后起平台生存空间愈发减小。此外,正版内容价值凸显,网文IP全产业链运营市场尚未完全激活,未来随着用户逐步接受来自网络文学IP改编的影视、游戏等作品,头部IP将具备更强的开发价值,全IP化运营将成为新趋势。

垂直行业分析:漫画

我国漫画行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链不完善,商业变现能力有限。内容方处于大小工作室并存的局面,以稿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基本覆盖成本或者处于亏损状态;平台方需要采购内容、运营推广以获取用户,而其主要商业模式-内容付费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营收有限,处于烧钱亏损状态,平台方马太效应明显,对资金能力要求高,后来者若想入局,需要大量的资金加持;优质的漫画IP少,可开发的漫画IP少,下游缺少专门的漫画IP开发公司。

目前头部漫画平台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上亿级别,整个二次元的核心用户才1亿左右,说明头部玩家已经收割了大量的漫画核心用户以及长尾用户。新入局者若想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内容,且随着流量红利期的消失殆尽,流量获取费用也水涨船高,对于财务投资者来说,除了创业公司中的几个头部玩家,再投资新的创业公司回报未期。

中国文娱产业巨头

报告结尾部分,鲸准梳理了中国文娱产业 TOP 100 榜单。榜单覆盖了A股、港股、美股、新三板、未上市公司,彻底打通了一二级市场。本分榜单按照公司上市公司市值和非上市公司估值进行排名,范围覆盖业务开展在中国境内,且主营业务属于文娱领域的企业法人。

在这份榜单中,腾讯控股、网易、今日头条、爱奇艺、腾讯音乐、优酷、陌陌、万达电影、快手和阅文集团位列前十。

寻找“口红”机会 一文读懂2018文娱产业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文娱也一直是腾讯投资布局的重要领域。据鲸准数据,截止2018年9月,在腾讯已投资的547家企业中,文娱领域的公司数量达230起,占投资总量的42%。

报告判断,随着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军,作为文化娱乐行业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拥有情怀,且拥有足够强大的消费能力,其所代表的文化未来或将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