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需綜合施策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本報記者 邵志媛報道

2018年,中國經濟依舊圍繞防控風險、脫虛向實持續發力,然而實體企業融資現狀卻並不樂觀,中小企業融資仍是老大難問題。

近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會議強調,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困難,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融資難仍是中小企業發展“桎梏”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徵,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是企業家精神的重要發源地。

但是我國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歷來就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是融資難問題。

“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長期的一個矛盾,既有銀行部門的信貸投向偏好,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的弱點問題。”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造成民營企業流動性困難的原因在於,“一方面是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我國的信貸市場存在一定的所有制歧視或者流動性分層,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由於存在政府隱性擔保,相比民營企業收益風險比更高,更受金融機構青睞。今年以來,去槓桿和嚴監管對影子銀行業務的打擊,導致金融市場的結構性信用緊縮,金融機構風險偏好下降,弱信用資質主體的民營企業受到了更大沖擊,再融資和資金鍊壓力加大。另一方面是民營企業發展模式問題。2008年之後,大量民營企業依靠過度加槓桿、過度舉債進行盲目的多元化擴張。這種激進的擴張對企業的資金鍊造成較大壓力,導致資產負債率較高。隨著去槓桿的深化,槓桿率高企的企業將無法通過銀行信貸和發債等方式融資,只能大量消耗自有資金,企業現金流承壓,進而導致債務償付危機。”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吳琦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其實,為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近期以來相關政策頻發。當前政策的焦點在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推動寬貨幣向寬信用轉變。

但從剛剛公佈的9月經濟金融數據來看,新增社會融資規模2.21萬億,扣除7400億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之後,社會融資規模1.47萬億,同比少增5000億元;社融增速繼續下降,新舊兩種統計口徑的社融存量增速環比降低0.2和0.4個百分點;企業新增貸款7000億,同比多增2000多億元,但主要來自於短貸和票據融資,新增票據融資1743億,信貸衝量特徵依然凸顯;中長期貸款新增4000億,同比少增1000億,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企業負擔較重,信貸需求疲弱。此外,表外非標融資繼續萎縮,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合計減少2900億,同比少增6800億。

“可以看出,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和金融市場融資功能尚未得到恢復,流動性仍難以有效傳導到民營企業。”吳琦指出。

綜合施策全面為企業解難

會議強調,必須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突出困難,採取精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必須按照責任分工和時間表,繼續抓好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重點任務落實。必須進一步深化研究在減輕稅費負擔、解決融資難題、完善環保治理、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國際合作等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進一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顯然需要合力。

首先小微企業應從自身發力。

溫來成指出,中小企業在提供就業崗位,調整經濟結構,擴大消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業今後發展中要重視科技進步、提高管理水平,為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

有分析也稱,中小企業應堅持聚焦主業、打造優勢、以質取勝、規範經營、勇於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這是內因和內功,也是關鍵因素。

另外,政策方面,綜合施策至關重要,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統籌協調。

“首先,財稅政策要進一步發力,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其次,穩健貨幣政策要保持鬆緊適度,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注重貨幣政策的傳導和疏通,重點扶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手抓。最後,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營商環境,切實保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推動民營企業改變經營理念,規範經營管理,從規模擴張型向內涵效益型轉變,推動技術創新,切實提升核心競爭力。”吳琦指出。

溫來成也指出,政府在政策上要繼續落實現有的優惠政策,利用政策性擔保、財政補貼等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向產品有市場、掌握核心技術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緩解融資難的問題。

另外,作為資金提供方,銀行的作用也需要重視。

銀保監會首次發佈的普惠金融白皮書數據表明,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0.74萬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3.1%。增速雖然很可觀,絕對量看卻仍有大幅提升空間。

吳琦指出,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說,應改革內部考核和服務機制,提升對小微信貸的供給意願和能力。產品服務方面,應對創新內部激勵和考核機制,調動分支機構為民營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積極性。綜合考慮民營企業的營業收入和融資額度,對客戶進行細分,提高風險定價能力,創新擔保抵押方式,打造差異化產品體系。為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提供投行服務,支持其通過上市、發債、資產證券化等多種方式融資。藉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民營企業的信貸審批效率。減少融資附加收費,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風險防控方面,應構建匹配民營企業風險特徵的審批機制和風險控制手段,提高對民營企業進行資質審核和資產評估的嚴謹性和可靠性,建立貸後管理與授信審批的聯動機制,強化貸後激勵約束考核。績效考核方面,應對民營企業貸款的不良率實行差異化考核,適當提高其不良貸款容忍度。弱化對普惠金融事業部門單一指標的考核,注重對民營企業金融業務整體收益的考核。”吳琦補充說。

總之,在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方面,需要政策和企業兩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要讓中小企業切實感受到負擔減輕和融資便利。實現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增強經濟長期競爭力。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訂閱:cien_offical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财经观察|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需综合施策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