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賢、吉炳軒、武維華帶隊檢查,發現了哪些問題?

今年7月至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由張春賢、吉炳軒、武維華三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分別帶隊,分別赴遼寧、青海、山東、廣西、重慶、四川等6個省(區、市)21個地市,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

10月24日,吉炳軒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介紹了這次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


張春賢、吉炳軒、武維華帶隊檢查,發現了哪些問題?


圖:吉炳軒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吉炳軒表示,檢查發現,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力度加大,監管責任落實力度不斷加強;各級政府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已有18個省份出臺了地方性法規。近年來,我國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2017年達到97.8%,2018年上半年達到98.1%。不過,檢查中也發現了六方面問題。

問題1:“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依然薄弱”

“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依然薄弱”,吉炳軒說,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的工作著力點主要放在保證農產品數量上,對質量安全的關注度不夠,在生產、流通等環節都存在風險隱患,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

以流通環節為例,當前我國農產品流通格局呈“買全國、賣全國”的狀況,活雞、活豬、活魚等長途販運、現宰現吃,導致運輸途中非法添加、疫病傳播,加大了質量安全風險;農貿市場等仍是農產品主要銷售場所,散裝農產品標籤不規範、進銷臺賬不規範不齊全比較普遍,對流動攤販缺乏監管。

吉炳軒表示,一些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安全狀況信息缺乏科學認知,而且隨著互聯網和信息化的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個別問題、局部問題,往往會通過網絡等傳播途徑,迅速發酵蔓延影響到全局。“若處置不當會影響到民生、產業發展甚至社會和諧穩定,亟需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理性地看待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

他舉例說,2018年上半年,網絡上先後出現“吃草莓容易感染諾如病毒”、“喝茶等於喝農藥”等多組謠言,使得一些消費者無所適從。2015年爆出的“毒草莓”謠言致使當年全國多個地方草莓滯銷。北京昌平草莓溫室大棚草莓日銷量下降了82%,二週時間便損失了2600餘萬元。

問題2:“農產品產地環境汙染形勢仍很嚴峻”

“農產品產地環境汙染形勢仍很嚴峻”,吉炳軒說,檢查中發現,各地對農產品生產環境安全把關不嚴。“一方面,一些地區特別是重金屬礦區周邊耕地內源性重金屬汙染問題突出,社會反映強烈;另一方面,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外源汙染不斷向農業農村擴散,加劇了土壤汙染”。

他表示,當前我國中度和重度汙染土壤約佔2.6%,輕微汙染約佔11%,耕地中度和重度汙染佔2.9%,且部分地區汙染速度仍在加快。受汙染耕地底數不清,2014年公佈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結果為點位超標率,具體受汙染耕地的分佈和麵積均不清楚,導致各地對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嚴格管控和治理修復任務難以分解和落地。部分城市排汙口設置不合法、汙水管網不配套、雨汙分流不到位、汙水處理能力不足等現象普遍,全國二分之一以上的園區依託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不少園區存在“散亂汙”企業,嚴重影響周邊農用地質量。農業面源汙染和汙灌區土壤汙染也很嚴重。

問題3:“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還很不規範”

“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還很不規範”,吉炳軒說,檢查中,各地普遍反映,投入品的質量安全及科學使用是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難點問題,法律規定很難落實到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假冒偽劣問題依然突出。

當前,假冒偽劣產品坑農害農事件仍時有發生,虛假宣傳等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非法添加隱性成分問題嚴重

”,吉炳軒說,近年來,湖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河南省都發生過銷售假農資案件。近年農藥市場抽查結果表明,質量不合格產品的比例10%左右,甚至存在生產經營禁限用農藥的現象。肥料、農藥、農膜、獸藥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現象還很普遍。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遠高於畝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農藥獸藥使用不規範問題突出,超劑

量、超範圍用藥現象普遍,還存在使用非獸藥等其他未經評價的投入品現象。

2017年,我國農藥平均利用率僅為38.8%,歐美髮達國家為50%-60%。“違禁超限”問題仍較突出。根據近幾年對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監督抽查和風險監測,發現部分種類食用農產品仍然存在“違禁超限”問題。2018年上半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表明,烏鱧中禁用硝基呋喃類藥物和孔雀石綠仍少量存在,豇豆中限用高毒農藥克百威殘留超標等老問題依然存在,新增參數監測還發現香蕉中吡唑醚菌酯農藥殘留超標和禽蛋中氟喹諾酮類禁用藥物檢出等新問題。

問題4:“監管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監管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吉炳軒說,農產品質量安全涉及從農田到餐桌等諸多環節,監管權限分散在農業、商務、環保、衛生、市場監管、公安等諸多部門,部門之間配合難以做到無縫銜接,還存在監管漏洞。食用農產品從田間到進入批發零售市場或者生產加工企業的運輸、儲存等環節和場地的部門監管職責尚未明確,監管難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農業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分別對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做出了具體規定,但在實踐中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仍然不暢,發現問題難以追溯至生產源頭。農業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有待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不暢”,他舉例說,2017年8月,山東省壽光市發生的“毒大蔥”事件就直接反映出執法監督存在空白、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缺乏銜接等問題。

問題5:“監管執法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

“監管執法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環節”,吉炳軒說,檢驗檢測制度執行還不完全到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充分利用現有的符合條件的檢測機構,但目前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眾多,分屬農業、市場監管、衛生、商務等部門,

缺乏統一的發展規劃,低水平重複建設情況比較普遍。特別是對一些大中城市的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監管不到位,同時一些市縣級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能力還相對落後,甚至還有一些縣級檢測機構因經費不足而無法運行。

問題6:“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治建設亟需加強”

“標準體系仍需完善”,吉炳軒說,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要求國家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並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是強制性的技術規範。但當前我國農業標準體系與建立最嚴謹的標準、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目前仍有近百種農藥、幾十種獸藥未制定殘留限量標準,小作物、水產品及小動物的農獸藥殘留限量標準缺乏,四分之三以上農藥在農產品中的殘留監管缺乏統一的國家和行業標準。還有一部分農獸藥雖然規定了限量值,但相應的檢測方法還不完全配套。

檢查中還發現,一些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視不夠,有的部門監管不到位,流於形式,一些質量安全問題不是由政府部門在監管中發現,而是由媒體首先曝光,或者發生安全事件後才進行查處。他舉例說,今年7月曝光的“黑龍江甜瓜'增甜劑'”新聞,就暴露出政府責任履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監管的問題。

“政事兒”(微信ID:xjbzse)撰稿/王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