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这是最近流行的一段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小故事:

灵儿放了暑假,第一次到爸妈在县城开的馒头房帮忙。

馒头房生意红火,来买馒头的人络绎不绝。

灵儿看着爸妈蒸的馒头个个白嫩嫩的,闻着香喷喷的,用手拿起一个就想吃。

灵儿妈抬头正看见,忙一手拦下,轻声道:“别吃,若是饿了,就去街头买火烧吃。”

灵儿一脸茫然:“为啥,咱家的馒头不让吃?”灵儿妈看看四下无人,把灵儿拉在身边:“咱家的馒头为啥这么白?这么香?嗯,因为放的精白剂,增香粉,并且用硫磺熏,吃了对你身体不好,听话,去买火烧吃吧。”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灵儿听了,不情愿的去买了三个冒着香气的肉火烧。

火烧店的老板姓王,叫王有善。一脸和气,看着自己生意这么好,心情格外舒畅。忽然低头一看,看见自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拿着一个火烧,放到了嘴边,一个箭步冲上去,把儿子抱到了里屋。

顺手把他到嘴边的火烧抢了下来,怒道:“和你说了多少遍了,咱家的火烧不能吃,若是饿了,就去西边吃拉面去。”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儿子一脸委屈:“为啥,不叫俺吃?”

“这还用问吗,为了节约成本,肉用的是死猪肉,油是地沟油,人吃了会生癌症的。快去吧!”

儿子不再说啥,又去了他经常光顾的拉面馆。

拉面馆里坐满了客人,老板娘满脸春风。晃动着肥肥屁股,招呼着来店的客人。

儿媳妇在家也没事,也来到了拉面馆帮忙,看着儿媳妇微微隆起的肚子,老板娘更是喜上眉梢。

“你就在吧台坐着,啥事也别管,就收钱,身体可不能累着。”

儿媳羞涩的答应着,俊俏的脸上泛起了桃花。 客人们吃饱了,都满意的陆续离开了。

儿媳看着老板娘,说:“妈,咱吃饭吧,俺也饿了,俺也想尝尝俺爸做的拉面。”

“不行,拉面可不能吃,这个为啥这么劲道好吃啊,因为里面掺了人造硼灰,吃了对俺未出生的孙子不好,你等着,俺去街头给你买馒头和羊肉汤吃,这个吃了好。”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儿媳满脸疑惑的望着婆婆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开羊肉馆的是个小伙子,这个时候他正把发了臭味的羊肉放到了大锅里,一把把作料如一道道灵丹妙药,把发了臭的羊肉变成了香喷喷的美味。……

看后无不让人汗颜与担心,这仅仅只是一个行业的缩影!

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许多钱理群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上面这条餐饮故事只是其它行业中的一个缩影,体现的是一个社会良知的重要性,没有良知的社会,以及个人终将害人害己——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为了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有时候会数据作假;为了能够挣到钱,可以放弃自己的道德伦理底线;作为医生,可以收红包、拿回扣;作为老师上课不讲知识点,下班时在辅导班里讲……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本质就是拜金主义。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先义后利”,同时也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就是义利兼顾,这种精神对于直面我国今天的信仰缺失和拜金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义利兼顾是一种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内统于一的价值取向,也体现了传统儒家伦理中的“以和为贵”的社会规范。

现代工商社会的理论之精髓很大程度上亦是强调个人逐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有机统一。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比如,一个人生产面包满足他人的需求,自己也从中获利,在个人获利的同时有利于社会,无数个这样的各行业个体与需求关系才能构成一个商业社会,这就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基本伦理。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确是离不开以经济做为动力的利益推动,但是在以经济利益做为前提的情况下必须要以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初衷才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若是不惜泯灭良知,良心,只为了逐利,那么这种逐利方式是可怕的,最后都会一层层传导回自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终将自取灭亡。

毫无底线的逐利,最终害人害已……

若不慎而处之,将来我们拿着再多的钱,却买不到纯正的生活所需,那么灭亡我们的不是战争,而是利益驱动下那些昧着良心的产物以及人类的信任危机,无疑,现在的商业危机使我们进入到一个饮鸠止渴所地步......

要打破这样的困局,只能从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做起,共同努力,共同抵制,只能发挥市场的自主

惩处机制才能破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