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近日,支付寶上線的一款互助保險“相互保”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成為互聯網保險的新晉“網紅”。

截止2018年10月19日上午10點,3天時間,已有超過260萬人加入。如果您現在打開支付寶APP,參與人數很可能已突破互助計劃的最低人數——330萬人了。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什麼是“相互保”?

“相互保”是螞蟻保險聯合信美相互保險社,為支付寶螞蟻會員推出的互助型健康保障服務,也可稱為“大病互助計劃”。

簡單來說,“相互保”可歸為一種互助型保險,類似於眾籌+保險的組合,具有互助保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特點。

在出險之前,你需要為所有已加入計劃的出險者分攤治療費用;而你一旦患病,所有人也會分攤你的治療費用。

運營方之一的信美互助,擁有國內首張相互制壽險牌照,受銀保監會的監管。所以,相互保在性質上是一款正規的商業保險,負有定期信息披露的義務。

雖然號稱0門檻,但加入條件並不低

0元加入、0門檻,相互保的這些宣傳字眼非常顯眼,但想加入相互保,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

1、註冊成為支付寶螞蟻會員

2、芝麻信用分≥650分

3、加入時年齡不超過59歲

4、身體健康,滿足健康告知條款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部分健康告知條款

除此之外,符合加入條件的螞蟻會員,還可以申請讓不滿18週歲的子女加入相互保,但前提是身體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

這四個要求中,有兩個不太好滿足。

一是芝麻信用分≥650,這算是個不大不小的門檻。剛註冊的螞蟻會員,或者不常用淘寶購物的小夥伴,一時半會兒肯定是達不到650啦。

二是“健康告知”條款。整體看下來,相互保的健康告知條款比較嚴格,基本等同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重疾險要求。一旦有兩年內連續服藥30天、連續住院15天,身體有囊腫、結節、腫塊等情況,基本就告吹了。

如何繳費與獲取賠付?

加入相互保之後,有90天的等待期,之後可享受99種重疾+惡性腫瘤,總共100種大病保障。

年齡不超過39週歲(含),一旦罹患重疾,可一次性領取30萬元互助金;40到59歲(含)的會員,罹患重疾可一次性領取10萬元。保障期不超過1年,相當於一年一續的消費型保險。

相互保沒有所謂的保費,取而代之的是每月繳納金額不等的均攤費用。

每期分攤金額 = (保障金 + 管理費)/ 分攤成員數。

舉個例子,相互保成員共400萬。假設發病率0.1%,即一年內有4000成員理賠,其中2500個0-39歲,1500個40-59歲,理賠金=30萬*2500+10萬*1500=9億元,管理費=9億*10%=0.9億元,成員需支付=(9+0.9)億/400萬=225元/年。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相互保:優勢劣勢非常清晰,無法替代傳統重疾險

可以說,“相互保”已經成為支付寶APP內的一款“網紅”保險,這種模式也得到了不少媒體的盛讚,甚至有人用“幹掉傳統重疾險”來形容。

相互保的優勢很明顯:

1、0元加入,先享受保障,後參與分攤,免去先期保費支出;

2、承諾“單一案件,每人分攤不超過1毛錢”,大幅降低重疾險保費;

3、定期發佈運營與出險報告,公開透明;

4、符合要求的未成年子女亦可參與互保。

但是,從保險產品的角度而言,相互保也有明顯的不足:

1、無法準確預估,保費或許大幅超過預期

由於每期參加的人數、出險人數都在變化,每個月相分攤的費用也在不斷變化,這就給家庭製作保險預算帶來困難。

信美方面的精算師表示,第一年分攤費用約在100~200元之間,但那是按照0.1%的重疾患病率計算的。未來互保用戶的年齡層一定會發生變化,這方面的費用就不好預估了。

有保險業專家根據《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以及支付寶的用戶比例推算,相互保的年費高達655元。大幅超過預估保費。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當然,我們相信相互保的精算師絕不是吃乾飯的,不過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好。

2、無法保證續保、保障可能中途終止

從相互保的規則上看,其性質接近消費型重疾險,有效保障期是一年。

如果相互保連續三個月參與成員數低於330萬,或者出現其他不可抗力,產品就會終止,相應的保障也會隨之終止。

而市面上其他重疾險,按照《保險法》第89條、92條規定,只要保障期內用戶確診罹患重疾,不管保險公司是否倒閉,用戶權益都不會終止。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3、用戶“逆向選擇”帶來的惡性循環

20多歲的人和50多歲的人,誰的重疾概率更高?如果同時加入相互保,顯然後者更可能獲得賠付,前者則充當了“買單者”,相當於每年為別人掏錢治病。

20多歲的年輕人,身體大多健康,投保意願低,很難長時間的為四五十歲的高齡用戶“買單”。

一旦參與互助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高齡用戶的比例就會越來越高,產品出險率就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分攤下來的保費也會水漲船高,最後導致越來越少人參與——如此惡性循環,這個看起來很美的互助保險,也就進行不下去了。

當然,馬雲是很“壕”的,不排除相互保會推出一些優惠活動,保費也可能有所降低。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4、沒有輕症豁免、輕症賠付

雖然市面上的商業重疾險,保費相對較高,但大多具備輕症豁免或者輕症賠付。

投保人患輕症的概率要顯著高於重疾。比如常見的“微創冠狀搭橋手術”,雖然至少要花10萬元,但並不算重疾,有輕症規定的重疾險就可以獲得保費豁免或者賠付,而相互保就無法獲得賠付。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綜上,相互保的這些致命的劣勢,註定使其無法取代傳統的重疾險。建議有條件的朋友,仍然要優先選擇性價比高、保障更全面的重疾險。

到底要不要參與相互保?

由於是0費用加入,符合要求、喜歡嚐鮮的支付寶小夥伴,不妨先加入觀望,也可以嘗試先參與幾期。

但按照90天的等待期,我們想觀察相互保完整的運營模式則至少還需等待3個月。理性的小夥伴,可以等3個月之後,根據真實的出險率、互助保費具體多少,再做打算。

另外,從性價比來說,30~40歲正處於壯年的小夥伴,相互保的保險槓桿率相對划算,可以考慮參與。

而50歲以上的朋友,相互保保額只有10萬元,且若干年後即將退出互保,因此投保很不划算。建議儘快算著保額更高、保險年限更久的商業保險,相互保只能作為醫療或重疾險的補充。

“相互保”重磅上線成網紅,它能替代傳統重疾險嗎?

家庭保險概念

總之,馬雲又幹了一件有關保險的大事,但媒體吹捧相互保是“普惠”性質的保險產品,小金我還真不能苟同——單就芝麻分650這一項門檻,基本就告別普惠了

商業保險公司的目標是賺錢,一分錢一分貨,沒有完美的保險品種,這個基本道理請一定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