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這不僅是一篇選手專訪

也不僅是一篇參賽作品賞析

更可能是一場用實踐去定義“AI藝術”的偉大嘗試

“…這幅AI視覺作品,能否被定義為藝術創作?與手工PS相比,算法的運用是有本質不同的藝術創作,還是僅僅為一種工具的強化?…”

參賽者介紹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參賽者:王錚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王錚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建築學碩士)與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學士)。在校期間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學生會主席,東倫敦大學研究生院CNC工作坊助教。曾就職於畏研吾事務所與CCDI,擔任職業建築師。2016與校友共同組建DreamDeck夢想甲板(國高新技術企業),專注於研究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的實際應用。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參賽者:蒙勝宇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蒙勝宇: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建築學碩士,DreamDeck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AI產品經理;建築師,曾就職于丹麥JDS、荷蘭MLA+事務所上海聯合工作室。現從事建築與人工智能、GIS與仿生城市等相關方面的跨界研究。

1

俯仰所拾 算法繪就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一張是哈勃太空望遠鏡所攝的星雲圖,一張是頗能引發“密集恐懼症”滿是人眼的素材圖,由兩位年輕建築師——王錚和蒙勝宇,慧眼選出。再經由人工智能算法運算操作,最終成就了本屆GAAC參賽作品之一AI視覺藝術作品《黑暗森林中的眼睛》系列:星雲中隱藏千萬只黑洞般的眼睛,絢爛景象裡滲透被無名源頭“注視”的陣陣寒意。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兩位創作者之一的蒙勝宇說:“創作靈感來自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書裡描述了宇宙中的黑暗森林狀態,每個文明都在這個森林裡小心翼翼隱藏自己,並消滅被發現的其他文明。這與人類一直想象的溫暖宇宙圖景大相徑庭。我由此猜想,人類仰視絢爛星空的背後,是否也被無數冰冷的眼睛虎視眈眈。”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蒙勝宇和他的合作者王錚基於Google Deep Dream將兩幅素材進行疊加,再使用Neural Style Transfer算法進行風格調整,最後手工PS進行微調。

除了這幅作品,他們還提交了另外一副視覺藝術作品《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城市》。這幅創作則是源自建築師的日常思考。

從幾何結構上看,城市和森林是很相似的……在兩者之間不斷比較學習……最後形成了一系列非城市非森林又既是城市又是森林的視覺影像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城市和森林的關係既矛盾又密切相關。城市裡的人希望自己的城市像森林,希望接近自然,而城外的人又希望進入城市或自己居住的地方成為城市。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所有的城市不停地做綠化,另一方面,森林又被不斷佔用和砍伐,成為城市。”王錚說。

“從幾何結構上看,城市和森林是很相似的。”蒙勝宇補充說。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城市中的森林

這種相似又矛盾的特質啟發了他們。他們使用了CycleGAN算法,把互聯網上開放使用的城市和森林的圖片組成算法的訓練庫,在兩者之間不斷比較學習,將森林的圖片轉化為城市,將城市的圖片轉化為森林,最後形成了一系列非城市非森林又既是城市又是森林的視覺影像。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深林中的城市

2

面向過程 開放結果

回想創作過程,王錚和蒙勝宇都覺得,用AI創作聽起來很炫酷,其實找到符合創作形式的算法工具,創作過程不算複雜,費時也不長。

以《黑暗森林中的眼睛》為例,原圖疊加用了不到一分鐘,風格調整取決於算法是否學習過這個風格,短則數秒,長則幾個小時。

與繪畫或攝影這樣的傳統藝術創作相比,這幅作品是否能定義為藝術創作?與手工PS相比,算法的運用是有本質不同的藝術創作還是僅僅是工具的強化?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馬塞爾·杜尚(1887~1968年)

王錚和蒙勝宇認為,他們的視覺藝術創作繼承了20世紀初以杜尚為代表的“觀念藝術”和50年代以來理查德·漢密爾頓提出的“波普藝術”。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理查德·漢密爾頓(1922~2011)的拼貼畫

《究竟是什麼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1917年紐約獨立藝術家展覽上,馬塞爾·杜尚把一個小便池倒立簽名作為作品展出,引發了“觀念藝術”的思潮。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泉》

標誌著現成品藝術成為杜尚最重要的藝術觀念

王錚和蒙勝宇認為,觀念藝術提出的“觀念”,乃藝術創作的直接動力;有主觀意識的主體以藝術的形式對客體進行創作或鑑賞,使用“外來物”,比如工業生產的小便池,相當於藝術家把創作主權出讓,只有在觀眾的懷疑和思索中,整個藝術創作才算完成。而波普藝術則大量使用現成的雜誌報紙和商業標誌進行創作。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安迪·沃霍爾的的《瑪麗蓮·夢露》

批量化直接引用流行文化中的符號

和杜尚一樣,王錚和蒙勝宇的兩幅視覺作品都運用了外來物,即他人提供的影像資料,同時,和波普藝術相似,他們選擇的基礎影像更接近日常影像而非有知識產權的藝術作品。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由於AI算法的加入,王錚和蒙勝宇認為,他們的作品又與前人不同。

蒙勝宇借用了計算機編程裡的概念“面向過程”來解釋這種不同。“傳統藝術的創作過程,是‘面向對象’的,比如繪畫,畫家直接在畫布上進行繪畫創作,面對的是不斷變化的結果;而我們用了AI算法,基於創作需求調整素材、工具以及創作過程,但是並不直接控制結果,結果在相當程度上是算法的‘黑箱’操作決定的。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城中林,林中城

以《城市中的森林/森林中的城市》為例,這組影像是由算法學習生成,創作者所做的是建立訓練庫,決定往裡面放什麼原圖進行訓練,以及最後判斷生成的哪些圖像更符合創作意圖。

他們把自己的創作稱為“開源藝術”,即,除了創作本身的思考和過程操作,素材和工具都借用“外來物”,許多AI算法也都是開源的。“

與傳統藝術相比,創作者學習創作技能的時間減少了,掌握創作工具更容易,因而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可以放在創意上。進入藝術創作的門檻降低了,這是一種藝術的民主化。”蒙勝宇說。

他們也承認目前的創作仍然是創作者更為主動,AI的參與是相對被動的。“隨著AI技術的發展,未來AI是不是能更為主動地創作,甚至作為創作主體,我覺得也是很有可能的。”王錚說。

3

無心插柳 探索新象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兩位參賽選手:王錚和蒙勝宇

同為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同學,王錚和蒙勝宇一開始沒打算嘗試先鋒藝術。他們與AI聯手頗有點無心插柳。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左效果圖比右效果圖光影感更強,更寫實

建築師做設計要出效果圖,用建模軟件直接導出的預覽圖平面感較強,光影不明顯,缺乏很多信息,因此,常常需要繁瑣費時的後期渲染與製作。王錚和蒙勝宇接觸了GAN算法以後,一開始打算“偷偷懶”,通過建立效果圖和原圖的訓練庫,藉助算法來做效果圖,直接跳過設置燈光、賦予材質這些手工操作,減少傳統渲染過程所花費的時間,降低後期渲染對電腦配置的要求,提高出圖效率。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圖:AI建築效果圖優化

他們還嘗試了讓算法給線稿上色。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瞬間生成多種上色方案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結果發現,算法的表現不太穩定,有時候做得不好,而有時候卻有驚人之處,是我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效果,彷彿算法自己有了些想法。”蒙勝宇說。得知GAAC大賽的消息,他們由此萌發了用AI算法來創作的想法。

對於有志於探索AI藝術的創作者,王錚和蒙勝宇認為,這是個全新未被定義的領域,有無限可能性。“不過,目前創作者需要一定的計算機技術基礎,AI算法還在發展,現有基於最新算法的AI藝術創作的軟件界面不是太友好。”

Dream Deck

兩人同屬的Dream Deck公司,與前沿技術一直頗有淵源,此前嘗試了3D打印旗袍和首飾等多個科技與藝術結合的項目。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3D打印旗袍—基於生物算法的參數化設計與3D打印

LeFun首飾定製平臺

DreamDeck

看看兩位小哥哥還做了哪些好玩的事?

友情廣個告~(滑稽臉)

大賽簡況及如何參賽?

全球AI藝術大賽

“AI藝術”是新技術革命下,科學與藝術之間必然要進行的一次碰撞與融合,“AI藝術”既是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一次深度迭代,又是人類藝術面向未來的一次全新開拓。今年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各細分領域全面進行落地應用,走向商業化深度發展的關鍵一年,“GAAC”項目則是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藝術與科技創新基地、藝評網、英諾天使基金,站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把握技術變革與藝術創新的歷史機遇,面向“AI藝術”這樣一個全新命題,所做出的大膽嘗試與探索。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GAAC”項目專注於“AI藝術”這一命題,提出了“三位一體”的戰略舉措。其中 “三位”,即以作品評選為中心的賽事運作以商業巡展為主體的成果推介,以創投落地為目標的平臺搭建,“一體”即建設“AI藝術”的垂直社群與產業聯盟。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參賽報名通道

作品提交及合作洽談

大賽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177-4087-7025

“偷懶”卻意外探得AI視覺新象——訪GAAC參賽者王錚、蒙勝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