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对于商朝和周朝的那段历史,由于受神魔电视剧《封神榜》和从小以来教育的影响,在大家的历史观念中,早就形成了“纣王昏庸无道,宠幸妲己,只知道喝酒享乐,西伯侯姬昌替天行道,伐商替之,建立周朝”的逻辑了。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后来,我们逐渐的又了解了一些真相,比如说纣王并不是昏庸无道,他聪慧过人,勇武有力。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中原王朝的地界从黄河扩展到长江流域的帝王,由此中国的两条母亲河才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功绩堪比秦始皇。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我们又知道了什么纣王迷恋妲己,建酒池肉林其实都是谣言,是周朝统治者后来的抹黑。但是,现在要告诉大家的是,在整个周替商的过程中,我们所知的都不过是九牛一毛,实际上这其中是一盘非常大的棋,更是关于两个家族的博弈。而这一切似乎要从更遥远的上古五帝时期说起。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很多人一听到要从黄帝时期说起,就觉得扯蛋,你说商朝和周朝,和黄帝有啥关系?其实,这中间的关系极大。在传统观念中我们一直觉得纣王和姬昌,是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其实不然,两者之间并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从属关系。这点大家应该很好理解,这就是我国的诸侯国时期。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商国的始祖叫做“契”,是五帝时期“帝尧”的亲弟弟;而周国的始祖叫做“弃”,是“帝喾”的儿子。那这就很有意思了,根据《史记》的记载,喾是黄帝的曾孙,而尧是喾的儿子,换句话说,商周两国特么还是兄弟?

当然这是在历史记载中,根据时间表发现,“五帝”每一代都隔至少两百年时间,而现在的考古挖掘证实商朝男性平均寿命也就十五六岁。所以比较实际的情况就是,五帝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血缘关系,他们不过是各自部落的首领罢了,彼此之间可能是相熟的,这种关系就一直维持到了商朝。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从弃的儿子继位开始,周人不再从事农耕于是被放逐到犬戎之地,也就是岐山一带。在结合了蛮夷文化生活了很多代人以后,周人才再次进入农耕生产。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地理位置,当时的周人都被夏商正统列为蛮夷。

后来周部落的族长公亶父在西岐定居,建立了周国。周国建立之始,商国和周国的关系应该不错。《史记》记载,当时周国面临着戎狄的威胁,是商国给予了强大的军事援助,才让周国在西岐稳定下来。两者有着共同的敌人,而这个关系一直持续到姬昌的老爸,也就是季历担任周国国君的时候。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武乙21年,周伯季历继位,这位就是文王姬昌的父亲,姬发和姬旦的祖父。当时周商两国开始了大范围的联姻,而且在商国强大的军事支援下,周国开始蓬勃发展,接连对外用兵,并且吞并周围的小国,成为西面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问题来了!商国之所以援助周国,是因为周国是商国抵御戎狄的第一道防线,而现在周国却用商国给予的资源偷偷发展自己国家。这引起了商王的忧虑,于是商国国君文丁以击败戎狄为名,把季历诱骗到殷都,名义上,季历被封为“方伯”,号“西伯侯”,实际上却把季历软禁了起来。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史记》记载说季历被软禁一段时间后被杀害,不过这里要注意,在《竹书纪年》中并没有说文丁杀了季历。但不管怎么说,季历死在了殷是没有争议了。如最早所说,这两个家族早在五帝时期,便已经有着征伐的仇怨,这时候几乎朝野上下都知道周国要造反了。《史记》记载季历的儿子姬昌每天都在发誓报仇。

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估摸着是运气不好,在位期间,商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当时王都的生命河洹水“一日三绝”,“黄河枯竭”,更是瘟疫横行,这极大削弱了商国的军事力量。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周国看到机会千载难逢,立马派兵攻打商国,并暗中资助蛮夷。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商国几乎同时受到了东夷、昆夷、孟方、岛夷、淮夷等众多部落的围攻。帝乙没办法,最终向周国认输,并把自己的幼女献给了姬昌。而经此之难的商国国力一落千丈,帝乙最终决定迁都到朝歌,以避周国锋芒。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商周两国的恩怨实际上早就结下了,绝对不是如《封神榜》里面所放的一样,是因为纣王昏庸无道,姬昌姬发才起兵伐商,说白了,这都是为了给自己找“道德制高点”的借口,类似“靖国难,清君侧”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帝乙去世,帝辛继位,就是我们说的纣王。纣王从小聪慧伶俐,胆识武力过人。然而此时的商朝已经是风雨飘摇,强弩之末,由于商周之战商国失败,导致绝大多数诸侯国都偏向周国,并且商国内部也是问题重重,再加上连年的灾害,商国危如累卵。

然而纣王就是纣王,在这种极端的劣势之下,巩固国力,强兵健将,发动了对周国的奇袭,并顺利俘虏了姬昌,关押在羑里监狱,商国有了恢复强盛的迹象。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可惜的是,纣王并没有把商国真正带上富强之路,在帝乙期间就为乱的东夷再次进犯商国。此时的纣王并没有意识到国内极不稳定的政权,或者说此时“东夷之乱”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稳定,总之纣王不顾群臣的劝诫,毅然决定倾国之力以征东夷。而这,朝歌空虚,恰给了姬昌的儿子姬发最好的伐商机会。

接下去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姬发率领附庸于周国的诸侯国大军于商国大战于牧野,商国由于大军在外,纣王只得组织奴隶反抗,却已经徒劳,最终在鹿台自焚殉国,史称“武王灭殷”。

武王伐纣的本质!都知道纣王冤枉,却不知商周恩怨纠缠近2000年

商灭周替,不仅开启了中华民族一个全新的时代,也使得这场两个家族纠缠千年的恩怨有了一个最终的解决,不知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