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一提起民國北洋政府,人們想起來的只有袁世凱、軍閥割據和腐敗無能。在那個風雲變換時期,北洋政府也曾幹出中國史上第一次國外護僑行動——西伯利亞護僑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列寧·十月革命

1917年,一戰還在進行中,俄國先後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蘇維埃政府成立後就同德國媾和。而此時俄國遠東地區還有大量的保皇黨和反共主義者成立的白軍。翌年,由一戰中被俄國俘虜的奧匈帝國戰俘為主的捷克軍團也在遠東地區發生叛亂,這給英、法、日等國以救援捷克軍團為藉口而實行軍事幹預。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英、加、美、中、意、捷、日干涉國

英、法、美等國,第一因為反對共產主義,第二希望白軍打敗蘇維埃政府後,重新開闢與德國作戰的東線戰場。而日本則是對遠東地區資源、土地窺視已久。日、美、英、法等國逐漸形成了共識,決定出兵干涉俄國內戰,支援白軍和捷克軍團。

與此同時,北洋政府也行動起來,認為這是難得收回國家主權的機會,包括中東鐵路的控制權和黑龍江航行權在內的中國主權。還有就是撤僑,當時西伯利亞地區有中國僑民、僑商和經俄國到一戰前線而停留當地的華工共有一百萬人。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日軍侵佔西伯利亞

北洋政府的出兵要求,遭到日本的堅決反對。日本希望中國加入“中日共同防敵”體系,中國只需提供基地和補給即可,日本軍隊將會協助保護華僑撤離。日本想借機攫取在中國滿洲地區的更大利益。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入俄的北洋陸軍,大部分帶有儀仗隊

北洋政府難得的硬氣了一回,頂住壓力,派軍武裝撤僑。1918年7月派駐北京南苑的陸軍第九師組成駐海參崴支隊,以該師第三十三團團長宋煥章為支隊長,率領該團第一營營長劉春臺、第二營營長蘇炳文兩營官兵附以騎兵、炮兵、工程兵、輜重兵、機關槍兵各一連,為混成支隊。支隊司令部駐雙城子,步兵第一營擔任雙城子至意滿站沿線護路任務,步兵第二營擔任綏芬河以東至海參崴的護路任務。營部和炮、工、輜、機關槍連均駐雙城子,騎兵連駐伯力。8月3日,已經在海參崴的“海容”號驅逐艦艦長林建章,被任命為“代將”,負責駐俄部隊的全權指揮。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駐崴軍指揮,林建章

1919年,北洋政府決定建立吉黑江防艦隊,9月上旬陳世英率領艦隊到達廟街(黑龍江出海口,屬俄)。這時期蘇軍和日軍正在廟街激戰,到了11月日軍被蘇軍圍困在日本領事館內。日本領事館防禦設施堅固,蘇軍沒有重武器,難以攻克。

蘇軍便向陳世英借艦炮,陳世英將“江亨”艦邊炮一尊,“利川”艦格林炮一尊,炮彈21發借給蘇軍。隨後蘇軍攻破領事館,完事後把艦炮還回。蘇軍在日軍增援部隊到達前,殺死所有俘虜並撤出廟街。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中華民國海軍上將陳季良

翌年,日軍增援部隊到後,對領事館事件調查後發現是中國海軍把艦炮借給蘇軍。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多項無理要求,其中一條是嚴懲責任人。北洋政府給予陳世英撤職處分,可實際上他還在軍中擔任要職,只是改了名字——陳季良

搞笑的是1925年蘇日建交時,蘇聯對日本提出嚴懲廟街領事館事件責任人時,真的照辦把領頭的給斃了。

北洋政府西伯利亞武裝干涉(西伯利亞撤僑)

誰才是笑裡藏刀的人?

十月革命後,列寧宣佈中俄舊條約作廢。可除了北洋政府藉此機會收回東北權益外,並未看到蘇方把一寸土地還給中國。等到蘇維埃政府根基穩固了反而又把蒙古分裂出去。

下一期講解現在在法理上還屬於中國的飛地——唐努烏梁海(現今屬俄羅斯聯邦的圖瓦共和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